QINGMING
传统二十四节气
清明踏青山间行
镌刻清明的山水记忆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兼具自然节气与人文节日的双重意义。它既是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肃穆日子,也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的欢乐时节。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习俗,后与寒食节融合,并在唐宋时期正式成为法定节日。这个被春雨浸润的节气,总在四月天里轻轻叩响我们的心扉。
它不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名词,更是中国人血脉里流淌的文化记忆。 当艾草的清香弥漫街头,当柳枝抽出嫩绿的新芽,让我们一同探寻上海城中那些承载着清明情怀的文化地标。
壹
龙华烈士陵园:白玉兰下的永恒守望
漫步在龙华西路,远远便能望见那片被白玉兰簇拥的庄严之地。清明时节的陵园,白玉兰开得正盛,洁白的花瓣随风飘落,仿佛在为长眠于此的英烈献上最纯净的礼赞。
这里的每一块石碑都镌刻着热血与信仰。参加"红色微课堂",你能听到顾正红振臂高呼的呐喊,看到陈延年临刑前挺直的脊梁。在纪念碑前献上一束鲜花,指尖触碰冰凉的大理石,却能感受到穿越时空的热度。
地址:徐汇区龙华西路180号
时间:陵园6:30-17:30 | 纪念馆9:00-16:30(周一闭馆)
贰
鲁迅公园:樱花雨中的《野草》低吟
虹口的樱花又开了。粉白的花瓣纷纷扬扬,落在鲁迅先生铜像的肩头。走进纪念馆,玻璃柜里陈列着先生的手稿,那些力透纸背的字迹,至今仍在叩击着国人的灵魂。
特别要寻访"朝华文库",这里还原了先生晚年的书房。桌上的台灯似乎刚刚熄灭,烟灰缸里的烟蒂还留着余温。而在公园北侧的墓园,常有学生自发朗诵《野草》中的篇章,那些关于生死、关于希望的思考,在清明时节更显深刻。
地址:虹口区四川北路2288号
时间:公园5:00-19:00 | 纪念馆9:00-17:00
叁
广富林文化遗址: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水下博物馆的奇特造型,让广富林成为上海最具科幻感的考古遗址。步入其中,4000年的文明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新石器时代的陶罐还留着先民的指纹,明清市井的喧闹声犹在耳畔。
清明期间,这里会举办古法织布和陶艺制作体验。当手指触碰纺车的木轴,当陶土在掌心慢慢成形,仿佛能听见远古传来的文明回声。"先有广富林,后有松江府"的谚语,在这里变得具体而生动。
参与陶艺工作坊,制作迷你器皿
傍晚时分,看夕阳为金字塔镀上金边
地址:松江区广富林路3260弄
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园)
肆
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里的初心密码
兴业路上的这栋石库门建筑,藏着改变中国命运的密码。走进纪念馆,玻璃展柜里的《共产党宣言》首译本已经泛黄,但真理的光芒从未暗淡。
借助AR技术,你可以"看见"1921年的那个夏天:13位代表围坐在长桌前,年轻的脸上写满坚定。特别要寻找展厅里最年轻的代表刘仁静用过的怀表,秒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诉说着信仰的力量。
参观建议:
在电子留言墙写下新时代感悟
地址:黄浦区兴业路76号
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馆)
伍
宋庆龄故居:梧桐深处的家国情怀
淮海路的梧桐树发出新芽,掩映着那座白色小楼。这里是宋庆龄生前最后的居所,一切都保持着主人离开时的模样:书桌上的信笺刚写到一半,衣柜里的旗袍还散发着淡淡的樟脑香。
清明期间,故居会举办"写给未来的信"活动。坐在花园的紫藤架下,把对先辈的缅怀、对未来的期许写进信笺。当微风拂过香樟树的枝叶,仿佛能听见先生温柔的低语。
地址:徐汇区淮海中路1843号
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20停止售票)
这个清明,不妨暂别都市的喧嚣。或撑一把油纸伞漫步龙华的玉兰道,或静坐鲁迅公园的樱花树下。在广富林的陶艺工作坊触摸文明脉动,在石库门的砖墙前感悟初心如磐。当暮色降临宋庆龄故居的欧式露台,你会发现——清明的意义,不在远方,就在这一砖一瓦、一花一木间。
来源 | 宣传策划中心
编辑 | 胡闵晴
审核 | 张鹏年 李超
求收藏
求点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