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潭县云湖桥镇,有一所看似不起眼的幼儿园——天骄幼儿园,它默默走过了二十年的风雨历程,培育了数千名儿童,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这所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摇篮,更是他们心灵的港湾,这一切都离不开园长冯晓金的辛勤付出。
冯晓金,一个被孩子们亲切称为“园长妈妈”的教育者,自2003年起便投身于乡村幼儿教育事业。当时,她目睹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因父母外出打工而成为“田埂边的守望者”,心中充满了忧虑。于是,她毅然考取园长资格证,并于次年创办了天骄幼儿园。初创时期,条件艰苦,乡村连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但冯晓金没有退缩。她将自家两层小楼改造成教室,用废旧轮胎涂上七彩颜色做成游乐设施,首批招收了30多名留守儿童。
面对这些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冯晓金开创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乡土教育法”。她精心设计了“四季课程”,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感受爱与温暖。春日里,她带领孩子们挖野菜包饺子;夏季,在树荫下举办“稻田故事会”;秋天,组织运动会并邀请在外打工的父母通过视频“云加油”;冬季,则教孩子们编织围巾寄给远方的亲人。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更让他们学会了感恩与分享。
二十年来,冯晓金用爱心和耐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她的围裙口袋里永远备着两样东西:创可贴和糖果。孩子受伤时,她及时给予抚慰;孩子进步时,她毫不吝啬地给予奖励。从青丝到华发,她用半生时光在乡野间筑起了一座爱的城堡。
如今,天骄幼儿园已经走过了二十个春秋。虽然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学生人数从高峰期的260余人减少到90余人,周边三所幼儿园也相继关闭,但冯晓金依然坚定地说:“哪怕只剩一个孩子,这里也是他温暖的家。”她正在筹划新的发展蓝图,将闲置教室改造成“亲子驿站”,联合周边农户打造“自然课堂”,让孩子们通过认领菜地体验耕种的乐趣。
令人欣慰的是,天骄幼儿园的首届学生中,有的已经走上了教师岗位,有的回到了乡镇工作。他们时常回到幼儿园,看望这位给予他们无尽关爱的“园长妈妈”。幼儿园的留言簿上写满了“园长妈妈,我带孩子回来看您了”的暖心话语。
夕阳西下,几个孩子正用彩笔在纸上描绘着心中的彩虹。冯晓金望着孩子们专注的背影,深情地说:“教育的真谛不是填满容器,而是点燃火种。”这把爱的火种已经温暖了无数留守儿童的童年,也照亮了乡村振兴路上最柔软的那片心田。冯晓金和天骄幼儿园的故事,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爱与希望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