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 B 站的日活,以及也在持续关注前沿科技的自媒体人,最近观察到一些挺有意思的现象,忍不住想写点东西。
1 AI 和机器人内容正占领 B 站
我近期在 B 站最喜欢的 up 主之一是 秋芝 2046。有很多落地实操的经验,启发很多。
而喜欢钻研和探索 AI 领域目前进展的朋友,可能多多少少都有一个好玩的体会:B 站很好逛。
从声音克隆的搭建方法:
再到近期比较火的 Agent 的 DeepSeek 的本地部署教程:
还有同济子豪兄这样的,在机器人领域做专业分享的 up 主。上回活动还试遛了子豪兄的宇树机器狗,很有意思。
从教程看,应有尽有。
业内流传甚广的 DeepSeek - R1 赏析的讲解视频,up 主 hidecloud 正是前阵子大家热议的 Manus 的产品合伙人。另外,3 个 00 后快速复刻开源Manus 即 openmanus 的团队:metaGPT,也在B站持续发布打磨他们的开发进展。
2 官方下场
对于官方来说,在 B 站与年轻人沟通也成了主流。
之前 Kimi 火爆的时候,B 站是其最核心的营销渠道。到如今,不管 DeepSeek 还是宇树科技,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首先被大家讨论的地方,首先有深度评测出现的地方,通常都是在 B 站发生。
虎嗅今年 1 月份的一个报道,曾经下过结论:B 站成了独角兽们的救命稻草。不少公司发现了 B 站有大量的潜在用户,在这里跟 up 主合作的效果,超出预期。
官方下场直接到 B 站跟用户交流也是常见的事儿。
据不完全统计,在 B 站开了账号的 AI 公司,以及公司的创始人,就有这么多,几乎涵盖了目前前几个批次的所有公司:
其中,很多公司的创始人来 B 站,与其说是企业宣传的需求,甚至是市场部门的提醒,不如说是自己原生的动力。
比如 up 主 稚晖君,本就是 B 站的百大 up 主,同时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了双足机器人公司的 CTO。
更不用说被称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也是很早就开始在 B 站发一些兴趣驱动的视频了。
对于很多新一代的创业者来说,B 站就是一个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日常的存在了。
3 为什么偏偏是 B 站?
互联网内容平台发展到今天,有两个天然的逻辑:
一个平台的媒介适合什么内容,那么内容就会自然聚集;
一个平台的媒介在面向用户的一部分需求,那么用户别的需求也会自然聚集。
这跟平台早期的定位关系不大。
仅以我熟悉的产品、科技领域的内容为例,我关注的有价值的内容,在不同平台呈现这样一种区别:
问了一下 DeepSeek ,它的一句话总结也很有代表性:
过短的内容,显然无法承载学习和了解前沿科技这一重任。没人打开抖音是为了找教程。即使有相关内容,也大多是碎片化的、娱乐化的。但在 B 站,用户愿意认真看完一个 AI 项目的全过程,甚至跑代码、改参数,一步步跟着来。更进一步说,B 站上很多的 AI 内容不仅是「教学式」,更像是一种「分享式」,带着探索感和个人表达欲。
总之,B 站之所以能承载这些,也在持续验证这两个逻辑:
B 站的长视频心智,对短视频心智是一种碾压。打开短视频沉浸式的信息流的时候,没有人想要学习,想要搜索教程。而在 B 站,大家更有耐心看完一段完整的表述。这点跟播客很是接近。
另外,B 站的 Z 世代正成为国内 AI 领域的主力军。就在前几天(2025.3.27)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陈睿就提到,B 站平台上观看 AI 相关视频的用户中,超过 80% 为 95 后。
4 年轻人在哪里,变化就在哪里
我常说一句话:用「二次元」早就不能定义 B 站了。
只要 B 站是年轻人的聚集地,只要长视频最优质的平台还是 B 站,那么 B 站就会自然吸引好的科技内容、文化内容。甚至可能不是官方多做了什么事情(众所周知,B 站做的事情也不多)。
讨论科技话题的方式,不再是用「政产学研用」、「人机协作」、「场景落地」这样虚头巴脑的概念,而是在 B 站年轻人的欢乐轻松的氛围里,体会新场景、新感受。
像我另一个很喜欢的 up 主,图灵的猫,是 2024 年的百大 up 主,有非常多很有个人风格的测评,也有非常多好玩的尝试,比如训练能打黑神话悟空的 AI。这是更年轻的一种思考方式。
更多 up 主,都正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讲解和分享 AI 和机器人这样的科技话题。评论区也变成天然的开源讨论场,很多 up 主的内容之下,评论区都会有大量的建议和点评,作为内容的补充。评论区也是内容本身,这是 B 站这样的社区才独有的特征。
这意味着,科技传播的范式正在发生变化。B 站作为「数字原生代」的公共广场,证明了新的科技知识和科技经验,未必都是课堂和教材里的,而是在视频里、评论里、弹幕里的,可触摸、可参与的大众文化。
Z 世代用户与其说是观众,不如说是玩家。跟之前的大众思考不一样,他们不会对技术无限崇拜,又或者充满恐惧,而是看 AI 能否被改造、可娱乐。
展望未来,B 站的 AI 内容生态可以催生更多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这种定义过程,不依赖权威机构的宏大叙事,也不属于资本操盘的流量故事,而是源于生长于 B 站这片土壤的年轻人——最本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图灵在今天,怕是也得去 B 站观察大家的测试。
诚如产品经理常说的那句话:产品是演化出来的,而非规划出来的。同样适用于今天 B 站在发生的事情。
参考
1. 观看AI视频的用户超八成是95后,木数学习
2. B站成了独角兽们的救命稻草,虎嗅
题图由 Midjourney 绘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