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华的油画在具象与抽象的临界点上构建起独特的视觉语汇。
▲邓伟华作品 《街角斜阳》
60×80㎝
他既不依赖宏大的叙事框架,也不沉溺于符号化的文化拼贴,而是通过对日常景物的精微观察,解构自然形态,并用色彩和质感重组,完成对存在状态的诗性书写。
▲邓伟华作品 《原野之二》
84×81㎝
《黄泥坳》中,黄土高原的肌理被拆解为深浅交织的赭石色块,刮刀在厚重的油彩表面划出的痕迹,恰当地形成黄泥坳的地质层理。
▲邓伟华作品 《黄泥坳》
110×110㎝
画面右下角一抹钴蓝,是黄土中的粼粼水波,如果没有水,那么画中的黄土只是荒芜的景色,但有了角落的水,黄泥坳就从视觉的枯,转换为让观者通感的“干旱”和“渴意”。
水如同大地深处迸发出的精神灵光和希望,邓伟华将光、土、水,几种元素的地貌,变化为充满生命力的视觉符号。
▲邓伟华作品 《原野之六》
84×81㎝
邓伟华对色彩的运用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能让色彩传递感情,在精妙的运用中实现通感。
《原野之六》则以细腻的笔触编织出绿色的交响。从深橄榄绿的沉稳基底到浅黄绿的轻盈表层,不同明度的绿色在垂直方向上层层递进。
这种色彩的节奏感令人联想到印象派对光色关系的科学研究,邓伟华在科学的比例中,加入灵光一闪的随意,松弛有度。
▲邓伟华作品 《欲雨》
195×170㎝
“山雨欲来风满楼”,邓伟华的《欲雨》有着扑面而来的潮湿气和土腥味。
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画面下方,不堪风折的草叶齐齐倒向一边,乌云仿佛从观者身后卷来。
为了平衡画面过多的暗调,也为了点题“欲雨”之未雨,邓伟华在远方留下一抹晴朗的天色,但是,百分之八十的画面被暗色覆盖,传递出风雨压倒性的优势,由此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
▲邓伟华作品 《初雪》
50×70㎝
可见,在邓伟华的画布上,物质性与精神性始终处于微妙的张力场域。色彩、笔触、肌理,是物质的,人对环境的在地性感受,是精神性的。
▲邓伟华作品 《盆植之一》
邓伟华以娴熟的技巧,在物我之间构建起既具感官震撼力的油画语言,当我们凝视这些画作时,既能感受到颜料堆叠的物质重量,又能捕捉到生命律动的精神灵光。
艺术家简介Profile
邓伟华,生于1969年。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韶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韶关书画院画师,广东省韶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199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
1998年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
1999年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高级创作进修班
2017-2018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研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