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1931年11月,关东军企图进攻北满的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但陆军中央高层担心与苏联发生冲突,因而启动了“临时参谋总长委任命令(临参委命)”阻止这项行动,试图强化对关东军行动的控制。
若槻内阁也考虑到国际影响,竭力要求南次郎陆相和金谷范三参谋总长制止关东军的行动。所谓“临时参谋总长委任命令”,指的是经天皇许可,参谋总长能够直接指挥和命令本来接受天皇统率的驻外军队司令官的一种权限,它是为了强化对关东军等驻外机构控制的一项措施。
通过这个方法,南次郎陆相、金谷范三参谋总长阻止了关东军长期占领齐齐哈尔的企图,进而制止了关东军对张学良政权所在的锦州发动进攻的计划。
锦州位于京奉铁路的沿线,它牵涉到英国权益。对于关东军进攻锦州的计划,若槻内阁也曾经强烈要求南次郎陆相和金谷范三阻止这项行动。
实际上,此时,在与以往不同的程度上,陆军中央高层与一夕会派中坚幕僚层之间公开发生了意见分歧。
1、未遂的政变的影响
在陆军中央内部,不仅南次郎陆相和金谷参谋总长,而且宇垣派的杉山元陆军次官、二宫治重参谋次长、小矶国昭军务局局长、建川美次作战部部长等人,也从对苏关系和对英关系出发,反对占领齐齐哈尔和进攻锦州。这些陆军首脑人物表明了强硬态度,甚至不惜更换关东军司令官以下的主要幕僚。
由于陆军中央高层坚定的态度,关东军无奈放弃了占领齐齐哈尔和进攻锦州的计划。另外,南次郎、金谷范三为首的陆军中央高层对在满蒙地区建立独立国家也持批评态度,不同意关东军的方针。若槻内阁也表示,绝对不允许在满蒙地区建立独立国家。
但是,以永田为首的一夕会派的中央幕僚层对关东军的行动基本上表示支持,他们从最初就考虑事实统治包括北满在内的整个满洲。另外,他们认为,张学良政权的灭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应该同意进攻锦州。
而且,他们也同意在满蒙地区建立独立国家。
在军事占领南满(锦州地区除外)和建立新政权之前,永田、冈村等一夕会派的中央幕僚把建川美次、小矶国昭等的宇垣派强硬人物拉入自己的阵营,最终控制了南次郎和金谷范三,也控制了事态的发展。但是,在占领齐齐哈尔、进攻锦州的问题上,以及建立独立国家的问题上,没有能够让陆军高层听从他们的意见。另外,关东军也取消了这些行动。
但是,其后,若槻内阁宣布总辞职。一夕会拥立的荒木贞夫就任犬养毅内阁的陆相后,开始实施占领齐齐哈尔和占领锦州的计划。另外,南次郎担任陆相时的宇垣派陆军首脑人物也基本上被扫除出局。
在此期间,发生了所谓的十月事件。
担任参谋本部俄国班班长的桥本欣五郎等人策划以“樱会”的成员为主,从近卫师团和第一师团动员兵力,于10月下旬发动政变,建立以教育总监部本部长荒木贞夫为首的军事政权。但是,计划事先败露。10月17日,桥本等主谋被宪兵队保护拘留,政变流产。
当时永田铁山军事课课长、东条英机编制动员课课长、渡久雄欧美课课长以及担任陆军大学教官的小畑敏四郎等一夕会核心成员纷纷进行活动,以阻止政变。当时,永田发言称:“不要除掉他们,利用他们吓唬一下内阁,对我们有利”。接到报告的陆军高层决定将桥本等主谋关禁闭,并于10月17日凌晨采取了行动。
樱会是1930年10月以桥本欣五郎等参谋本部第二部的少壮军官为核心,再加上部队军官成立的团体,其核心成员的目标是,通过政变改造国家。他们也参与了三月事件。根本博、武藤章等一部分一夕会成员也是樱会的成员,根本博在十月事件中被关禁闭。另外,冈村等一夕会的领导成员,此时也谈到了有必要“改造国家”。不过,对于十月事件有关人员的处分也只是“严重反省”等轻微处分。
这次十月事件作为一次军队的政变未遂事件,对政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上述《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二次政府声明》等若槻内阁转变政策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荒木贞夫就任陆相
10月底,在民政党中地位仅次于若槻首相,而且因职务原因从警视厅获取了十月事件等情报的内务大臣安达谦藏,向若槻首相提交了与政友会组成联合内阁的提案,开始了所谓的联合内阁运动。
关于安达如何考虑与军队的关系,有不同的议论,但是,当时担任政友会总裁的犬养毅曾经有过这样的发言:
“必须着手从陆军的根本组织进行改变。如果那样,单纯依靠政友会,将无能为力。无论如何,必须组成一个联合政权。”
最初,若槻似乎对安达的意见表示赞同,但由于井上准之助藏相、币原外相等内阁成员的强烈反对,他开始反对组成联合内阁的提案。安达对此表示不满,拒绝出席内阁会议,最终迫使若槻内阁于12月11日宣布总辞职。对于在若槻内阁和南次郎陆相下停止行动的关东军以及以永田为首的一夕会来说,这是一个绝妙的时机。
1931年12月13日,经元老西园寺等人奏荐,犬养毅政友会内阁成立。一夕会拥立的三将官之一、当时担任教育总监部本部长的荒木贞夫进入内阁,成为陆军大臣。
当时,永田给政友会的实权人物小川平吉写了一封书信,信的宗旨是,排斥宇垣推荐的前陆军次官阿部信行,推举荒木贞夫或者林铣十郎。小川平吉在致犬养毅的信中,以一名身居陆军要职、极其公平的某大佐的意见为名,转达了永田的这个意见,并称自己也认为荒木贞夫最为胜任。
针对政友会,不仅通过基于一夕会关系的永田、小川平吉渠道,而且通过铃木贞一对党内的实权人物森恪做了工作。
铃木后来这样回忆:
陆相的推荐大体上集中于一个人,而且从陆军中推选,这是惯例。但是,从当时陆军高层的氛围来看,当时的形势是将会推荐别的人物,而非荒木贞夫。铃木贞一和森恪希望荒木贞夫成为陆相。因此,他们通过森格对犬养毅做工作,让犬养毅对陆军提出这样的要求:“陆军推选陆相时,不要集中于一个人,如果可能的话,希望推选两个或者三个人,由总理大臣从中挑选”。
这样,陆军推举了多个候补人选,犬养毅从中挑选了荒木。森恪对挑选荒木担任陆相,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力。
当时,推荐陆相候选人的陆军三长官会议由南次郎陆相、金谷范三参谋总长、武藤章教育总监三人组成。
南次郎和金谷范三推选宇垣派的阿部,而武藤章与真崎甚三郎同属于佐贺派,推选了荒木贞夫。因此,如果将陆相候选人集中于一个人,很可能阿部当选陆相。因此,以永田为首的一夕会通过森恪、小川平吉做工作,首先让犬养毅提出推荐多个陆相候选人的要求,然后从中任命荒木贞夫为陆相。
实际上,组阁前一天晚上,陆军已经做出了决定:
如果组成以民政党为主的内阁和联合内阁,则南次郎陆相继续留任;如果组成政友会单独内阁,则推选荒木贞夫或者阿部信行。犬养毅首相最初希望南次郎陆相能够留任,但南次郎谢绝了,并推举了阿部和荒木二人,最终犬养毅任命荒木贞夫担任陆相。
也就是说,永田为首的一夕会让陆军高层正式推荐阿部信行和荒木贞夫,然后通过对政友会做政治工作,最终实现了荒木贞夫就任陆相的目的。所以,荒木贞夫就任陆相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3、日本军方态度的大变
荒木贞夫就任首相后,让皇族的闲院宫载仁亲王出任参谋总长,并于翌年(1932年)1月,任命当时的台湾军司令官真崎甚三郎为参谋次长。此后,真崎甚三郎便掌握了参谋本部的实权。而真崎也是一夕会推举的三将官之一。
2月,荒木、真崎二人强行更换了任职只有半年的作战课课长今村均,让小畑敏四郎接任,又任命了山冈重厚担任军务局局长。4月,永田就任情报部部长,山下奉文就任军事课课长。另外,小畑就任作战课课长仅两个月之后,便调任运输通信部部长,而作战课课长的职务则由铃木率道接任。这些人全部是一夕会成员。
而且,宇垣派的杉山元、二宫治重、建川美次、小矶国昭等人被赶出了陆军中央,宇垣派全部被排除出陆军中央的要职。这样,陆军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内部政变。
另一方面,荒木贞夫就任陆相后,早在前一年12月23日,就拟定了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协商的第一个方案《时局处理要纲案》。
该方案决定:
“满蒙地区(包括北满)目前作为一个从中国本部政权分离并独立的政权所统治控制的范围,以后将逐渐诱导其变为帝国保护的国家”。
这样,陆军中央正式把在满蒙建立独立国家列为具体的计划。
这是日本满蒙政策的一个巨大变化:从建立中国主权下的新政权,转变为建立独立国家。
另外,对于中国本土,要求杜绝排日和抵制日货运动,同时扶植反张学良、反蒋介石势力,以期推翻国民党政权。另外,必要时应断然出兵,以保护重要地区的日本侨民。
1932年1月6日,陆军省、海军省、外务省相关课长共同制定了三省协商方案(陆军方面为永田军事课课长)。这一方案以陆军《时局处理要纲案》的满蒙政策方针为基础,确定了当前将满蒙置于独立政权之下,“逐渐诱导,使其具有国家之形势”的方针。
接着,3月12日,犬养内阁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满蒙问题处理方针要纲》,决定“鉴于满蒙地区已经成为从中国本部政权分离的独立政权所统治控制的范围这一现状,应当诱导使其逐渐具有国家之实质”。这样,建立独立国家的方针获得了内阁的正式批准。而在此之前的3月1日,在关东军的主导下,以前黑龙江省省长张景惠为委员长的东北行政委员会宣布成立“伪满洲国”。
另外,同年8月,永田对石原说:“我们的方针是将满洲逐渐变为自己的领土”,这与石原建立独立国家的主张产生了分歧。永田似乎仍然没有放弃占领满蒙的主张。
而荒木贞夫陆相和真崎甚三郎担任参谋次长的陆军中央,按照关东军的要求,在前一年(1931年)12月17日、27日,从日本本土和朝鲜向满洲增派了兵力。
自12月28日起,用大约两个师团的兵力对锦州发动了进攻,并于1932年1月3日占领锦州。另外,1月28日,关东军经参谋本部批准,开始对哈尔滨发动进攻,并于2月5日占领了哈尔滨。另外,齐齐哈尔也从前一年12月15日起被日军长期占领。至此,日军基本上已经将满洲的主要城市置于统治之下。
此时,柳条湖事件发生仅4个半月。
4、政党政治的终结
其间,1月28日,在上海发生了日中两军爆发冲突的上海事变,即“一二八事变”。众所周知,这是日本驻上海公使馆陆军武官辅佐官田中隆吉,受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的委托,为了转移列强对满洲的注意而策划的谋略。5月5日,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
国际联盟对1931年10月8日关东军轰炸锦州表明了强硬态度。首先,16日,决定邀请美国作为观察员参加国际联盟理事会。24日,理事会提交了一份决议案,要求日本立即开始撤军,并在11月16日之前完成撤军。在表决时,只有日本反对,13票对1票,多数赞成,但由于原则上必须全会一致,所以决议没有正式成立。
但是,12月10日,也就是若槻内阁总辞职的前一天,国际联盟理事会决定派遣调查团,开展实地调查。
1932年2月3日,李顿调查团从欧洲出发,29日抵达日本。另外,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于1月7日发表了所谓的“不承认主义”(史汀生主义),宣布关于满洲的形势,不承认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巴黎非战公约》的一切事态。
在这样的形势下,“伪满洲国”宣布成立,并且,随着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满蒙问题处理方针要纲》,满洲事变告一段落。
关于满洲事变,通常有人认为是关东军强行推动陆军中央实施的军事行动。但是,从以上情况来看,与其说是关东军强行推动的,不如说是陆军中央的一夕会派中坚幕僚团体与之呼应,推动陆军高层发动的。因此,可以说,满洲事变是以石原、板垣为首的关东军与陆军中央以永田、冈村、东条等一夕会派中坚幕僚团体相互合作的结果。
犬养毅内阁通过的《满蒙问题处理方针要纲》基本同意建立独立国家的方针。但是,出于对国际社会的考虑,对正式承认“伪满洲国”持消极态度。在这样的形势下,日本国内发生了五一五事件。
1932年5月15日,三上卓、古贺清志等海军青年军官以及陆军士官候补生、“爱乡塾”学生等人袭击了首相官邸、警视厅等地,杀害了犬养毅首相。
5月22日,经元老西园寺等人奏荐,曾任朝鲜总督的斋藤实(海军大将、预备役)被任命为首相,并组阁。此后,到1945年战败为止,一直没有恢复政党内阁,政党政治的时代由此告终。
荒木贞夫留任斋藤内阁的陆相,同一时期林铣十郎担任教育总监。参谋本部则由真崎甚三郎次长掌握实权。这样,一夕会推举的荒木贞夫、林铣十郎、真崎甚三郎实际上占据了陆军高层的所有职位。
这中间,5月17日永田与原田熊雄、近卫文麿、木户幸一等西园寺的亲信交谈时,阐述了以下想法。
就在大约一个月之前的4月11日,永田就任参谋本部情报部部长(陆军少将)。
现在的政党政治绝对应该排斥。如果让政党组成单独内阁,恐怕会无人就任陆军大臣,结果将会陷入难以组阁的情况。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永田暗示了强烈反对政党政治的态度和通过陆相的去留控制内阁的意图。
此外,一夕会的小畑敏四郎、铃木贞一也向原田熊雄等西园寺的亲信表达了同样的意见。他们的意见对西园寺的判断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不得而知,但它作为在陆军内有影响力的中坚幕僚的意向,对西园寺来说,应该具有不可轻视的政治意义。
9月15日,刚刚成立的斋藤实内阁签署“日满议定书”,正式承认“伪满洲国”。
日本政府承认“伪满洲国”后发行的《外交时报》10月刊上,刊登了一篇永田撰写的题为“满蒙问题感怀之一端”的文章,其中有如下论述:
事变是在多年“极端惨无人道的排日侮日”的形势下,对于“暴戾的辽宁军阀(张学良)的挑衅”,不得已挥舞的“破邪显正之利刃”;以“东洋盟主”自任的日本“为保障生存,贯彻福利均分的主张,有何惧哉?”
这可以说是永田等人当时对满洲事变正式的定位。
5、对于华北的觊觎
1932年10月2日,国际联盟发表了《李顿报告书》,指出不能承认日军的行动和“伪满洲国”。斋藤内阁早在8月27日已经制定了视情况不惜退出国际联盟的方针。
1933年2月14日,国际联盟十九人委员会接受委托对《李顿报告书》进行审议,决定了报告方案:采纳《李顿报告书》;不承认“伪满洲国”。拿到报告方案的斋藤内阁做出了内阁会议决定:如果国联大会通过这个报告方案,将退出国际联盟。
陆军中央也主张,满洲事变是日本行使自卫权,建立“伪满洲国”是由于中国内部的分裂运动,如果日方的主张得不到承认,退出国际联盟也是无奈之举。
2月24日,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1票(日本)反对、1票弃权,通过了十九人委员会的报告和劝告日本撤军的方案。以松冈洋右为首的日本代表团立即退场,并于3月27日正式通告退出国际联盟。
不过,“伪满洲国”在形式上变得不仅是东三省,还包括内蒙古东部的热河省(长城以北)。但是,热河省实际上仍然处于张学良势力的控制之下,因此,关东军试图把这里也编入“伪满洲国”。
陆军中央同意关东军把热河编入“伪满洲国”的方针,但最初出于国际舆论的考虑,没有批准军事进攻。
但后来,在关东军的强烈要求下,决定进攻热河。
2月17日,斋藤内阁按照陆军的要求,批准对热河省发动进攻。24日,国际联盟通过《劝告撒军方案》(基于事前的内阁会议决定,日本事实上已经确定退出国联),次日,关东军便正式对热河发动了进攻。
3月4日,关东军占领省会承德,10日前后到达长城线。
另一方面,当时担任天津特务机关长的板垣征四郎进行了一系列谋略活动,试图在当地策动反蒋介石势力发动政变,呼应热河的战役,并在当地建立亲日“满”的政权。作为参谋本部情报部部长的永田负责这种工作,也与这些谋略活动有关,把建立反蒋政权的有关活动资金交给了板垣。
当时,永田阐述了自己的意见,说:“蒋介石要视为我们的敌人”,虽然不宣扬打倒国民党,但“凡是不符合日本根本要求的主义和党派,唯有(从华北)铲除”。但是,这次策划活动最终宣告失败,未能建立反蒋政权。
4月10日,关东军突破长城防线,进攻河北省境内,但不久撤退。5月3日,关东军再次越过长城,入侵河北省境内,向北京、天津方向发动进攻。此时,真崎甚三郎参谋次长向京津等地的陆军各机构传达了《北中国方面应急处理方案》,其中包括让当时的华北政权屈服于日军的指示。该方案中,为了包括热河省在内的“伪满洲国”的稳定统治,同意板垣等人企图在京津地区建立亲“日满”政权的谋略工作。
此后,关东军继续进攻,到5月下旬,已经逼近北京(北平),距北京仅有几十公里。5月25日,中方终于向日本提出停战要求,并于5月31日缔结塘沽停战协定,规定了在河北省东部设立非武装地带等内容。
通常,将这一段时期称为满洲事变时期。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