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定位:冀中南崛起的核心引擎
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长期秉持的 “大国土” 理论指引下,区域协调发展始终是学会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学会倡导从更宏观的视角,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实现国土空间的优化利用。首届石家庄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的成功召开,无疑为冀中南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标志着这一区域的发展正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在会议中指出,石家庄都市圈的规划建设绝非偶然,而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中,过去北京、天津作为 “双核” 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石家庄都市圈的崛起,填补了冀中南地区长期缺乏核心城市带动的空白,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了新的契机。
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石家庄都市圈的建设,将通过构建 “轨道上的都市圈”,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极大地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在产业协同方面,各城市将依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形成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提升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生态保护协同也是重点,通过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共同守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打造北方经济新的增长极。
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学会长期倡导的 “协同发展” 理念下,区域发展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共同参与。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尹稚教授在会议中指出,都市圈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 “大中小城市精准分工” 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根据各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人口规模,明确其在都市圈中的功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
学会专家团队基于 “协同发展” 理念,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在强化省会首位度方面,应充分发挥石家庄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产业基础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集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通过提升石家庄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其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
跨区域协作机制的建立是实现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学会理事长肖金成建议,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 “规划共绘、政策共商” 的常态化协作机制,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推进衡昔高速、正定机场改扩建等项目,提升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水平,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为产业协同和人口流动创造便利条件 。
河北开放大学田学斌校长提出的 “三位一体” 交通网络建设构想,与学会一直倡导的 “绿色发展” 理念高度契合。在 “轨道” 建设方面,加速石衡沧港城际、雄商高铁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区域的交通便利性,还能减少对公路运输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实现交通领域的绿色发展 。
“高速” 网络的完善同样重要。通过构建 “六纵四横” 高速公路网,加强城市间的快速连接,提高物流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环保施工技术,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
正定国际机场作为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提升其枢纽功能对于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会建议,加强机场与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的衔接,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同时,优化机场的运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航线,增强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 。
务实举措:项目落地见实效
在首届石家庄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上,石家庄市与山西阳泉市签署了《晋冀深度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这一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晋冀两地在经济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跨区域旅游线路开发方面,双方将整合两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共同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例如,将石家庄的西柏坡红色旅游资源与阳泉的娘子关自然景观相结合,推出 “红色文化 + 自然风光” 的特色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通过联合营销、客源互送等方式,提升两地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
能源产业协同发展也是合作的重点领域。双方将依托各自的能源优势,加强在煤炭、电力等领域的合作。例如,共同推进能源输送通道建设,提高能源输送效率,降低能源运输成本。加强能源技术研发合作,推动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
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双方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共同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共同守护区域生态环境,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
定热入石工程:定热入石工程是石家庄都市圈能源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该工程依托定州电厂三期扩建,铺设供热管网 62 公里,设计供热面积 5700 万平方米,预计 2026 年 11 月投入运行。届时,它将成为石家庄供热环网的重要热源,每年可替代石家庄地区燃煤总量 12 万吨,削减二氧化碳排放 30 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1200 余吨。这不仅有助于改善石家庄的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还将构建清洁供热体系,提升供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温暖的生活环境 。
润沃智慧物流产业园:河北润沃智慧物流(邢台)产业园的落地,将有效提升冀中南地区的物流效率。该产业园日处理货物能力 300 万件左右,覆盖邯郸、邢台两地 150 多个网点,对于邢台本地商家来说,收发货时间可缩短半天,发货物流成本可降低 20% 左右。通过引入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跟踪和智能调度,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产业园还将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冀中南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
中欧班列集货中心: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集货项目建成后,将构建高效物流网络,成为石家庄都市圈连接欧洲及沿线地区的重要桥梁。通过与国内外物流企业的合作,整合货源,优化运输线路,提高中欧班列的开行频次和满载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石家庄都市圈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份额。该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推动石家庄都市圈与欧洲及沿线地区的国际贸易、供应链保障,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提升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 。
创新机制:协同发展新范式
在首届石家庄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上,石家庄、邢台、衡水、定州和辛集五市本着 “互联互通、开放共享” 的原则,分别签署了交通、文旅、科技、招商、生态环境发展联盟合作协议 ,这一举措标志着都市圈在协同发展机制上的重大创新。
在科技发展联盟方面,通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共享平台,整合区域内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在都市圈内的快速转化和应用。平台将汇聚各类科技成果信息,为企业提供技术对接、成果评估、知识产权交易等一站式服务,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推动产业升级 。
招商联盟则建立了联合招商项目库,整合五市的招商资源,实现项目信息共享。通过统一的招商平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都市圈。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联合评估、联合推进,提高招商效率和项目质量 。
生态环境发展联盟建立的环境质量会商机制,对于区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定期的环境质量会商,能够及时掌握区域内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共同制定应对措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通过联合监测、信息共享,共同开展污染治理行动,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还建议,为了确保区域协同发展的长效性和稳定性,建立健全 “利益共享” 机制至关重要。在税收分成制度方面,学会建议,对于跨区域合作项目产生的税收,按照一定比例在参与城市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充分调动各城市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
在土地指标跨省调剂方面,肖金成建议,由国家层面统筹协调,根据都市圈建设的实际需求,合理调整土地指标分配。对于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保障土地供应,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
肖金成建议在人才柔性流动政策方面,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允许人才在都市圈内跨城市兼职、创业,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人才提供便捷的户籍、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石家庄都市圈的建设中 。
未来展打造区域发展新标杆
石家庄都市圈的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将持续发挥智库作用,为都市圈的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
学会计划开展都市圈发展评估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都市圈的发展成效进行量化评估。通过评估,及时发现都市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正如学会秘书长王京涛所言:“石家庄都市圈的建设,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也是国土经济学理论创新的试验田。我们期待通过多方协同,将其打造成为城乡融合、产城互动的现代化样板。”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石家庄都市圈必将成为引领冀中南城市群崛起的示范高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胡延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