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因吹斯汀。
先来插播一则学而思的直播预告:
发愁娃阅读、写作的,记得预约~
以下是正文~
被大家催催催了一整年的扫地机器人大横评!
它!来!!了!!!
为什么编辑部这么多人,轮到我和毛商务一起测评呢?
因为对我来说,如果有年度最值得买的家用清单,扫地机器人一定是TOP1。
(不接受反驳!)
但没想到啊,这测评是个深坑!
从头到尾历经好几个月,中间就测哪些品牌、型号,反反复复讨论、研究了很久,最终斥资几个W,把当下热门的都买了。
▲部分订单
全家福在此:
正式测评开始,是另外一场灾难,这些机器们各有各的脾气,真不好伺候……
毛商务甚至一度失去耐心,表示这该死的机器人,再也不想测啦!
幸好,横评终于出品了,艰辛是艰辛的,结果呢,则是出人意料的~
我们寄予厚望的某一款,竟然相当拉胯。
不多说,咱们直接看文章!
文章目录
Part1 总结论
一、横评选品及理由
二、总结论(省流版)
Part2 详细横评
一、外观及配件
二、干垃圾测评
三、湿垃圾测评
四、其他功能
总结论
一、横评选品及理由
扫地机器人这个品再科普就没有意义了,大家都知道它是干啥的。
咱以前也推过,还不了解的,看这篇文章:
只不过这几年产品越来越多,市面上简直是神仙打架,品牌型号五花八门,看的人头大!
再扒着咱之前团的产品推,已经不合时宜了,所以这次直接安排横评!
涉及的品牌和型号分别是:云X J5、石X P20pro、科X斯 T50、追X S50以及科X讯飞 X3。
涵盖了市面上的主流品牌,既有这个赛道的老选手,也有这几年网上呼声比较高的新秀。
讲一下我们选购的标准,云X、石X、科X斯都是热销型号,追X是最新款,科X讯飞只有这一款。
因为我们只能在办公室测(没有人家放得下这么多机器人……),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我们此次选择的都是带水箱版本。
如果是上下水版,目前的几个品牌体积会小很多,当然价格也会对应上升。
二、总结论(省流版)
直接上我们的测评结论:
石X>追X>科X斯>科X讯飞>云x
目前电商官方平台售价(水箱版),石XP20pro、科X斯T50、云XJ5在2500-3000元,追X3500+,而科X讯飞在2000元以下。
这个结果肯定会有争议,仅代表我们测评的品牌型号,稍微展开给大家说一下:
石XP20pro综合表现最佳,值得一提的是非常智能,定位快+清扫效率高+清洁力强,美中不足的是客服不太行。
追X S50新生品牌中的佼佼者,表现也不错,尤其在毛发清理上非常突出,在重点脏污等细节处理上更讲究。
科X斯 T50有老牌机器人的风范,表现比较稳定,清洁力可以,但线路规划和傻子一样。
云X J5表现非常拉胯,标题说的就是它,我们对它寄予厚望,但结果差得令人费解,最简单的纸屑清扫测试都通过不了。
科X讯飞 X3很难评,算是低预算中的性价比之选。客观来说满足基本清扫需求,但工作起来有点笨,毕竟售价比上面几款便宜一半,要求不能太多。
详细横评
有几句话要写在横评之前。
下面这张表是我们在官方页面扒的一些核心数据,但实际测评效果和数据之间有出入。
现在的机器人迭代很快,这份数据里有一些维度在我们横评中占了大篇幅,有一些真的是一带而过,为什么想这样去搞?
因为有些功能,诸如语音、摄像头,实际使用的时候真的不多;像机身厚度一类的呢,各品牌已经卷得不能再卷了。
能否把地扫拖得又好又快才是大家最终决定是否要购买的重要依据。
我们最关注的依然是吸力数据,围绕它做了各种验证,其他功能在我们看来真的就是锦上添花。
一、外观及配件
从外观上看,云X和石X矮、圆,机器可完全或一半入箱体,所以纵深更深一些;
追X和科X斯不完全入箱体,更高更窄一些;
科X讯飞比较高壮。
来一个侧面大家对比一下。
我们测下来发现,水箱的容量不是绝对的,因为每款洗拖用水量都有不同。
目前来看,可以做到几天更换一次。
各家的底盘和配件乍一看很相像,实际在滚刷上还是有很多不同,这个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器人的清扫能力。
常规单滚刷:
不寻常的双滚刷:
追X直接滚刷*2,清扫窗口更大,在防毛刷缠绕上表现特别优秀;而石X是滚刷÷2,有点投机取巧的嫌疑。
还有一个安装小细节,所有机器人中,石X的外部箱体是一体的,不再需要额外安装下面的基站通道,箱体拿出来直接把机器人塞进去就行,但缺点是箱体很重,挪动起来比较费劲。
二、干垃圾测评
干垃圾测评仅代表垃圾是干的,实际上我们测试了扫地、扫拖同时等功能。
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冷知识,同一个机器人上,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扫拖同时用到的吸力是最大的。
展示前先说一下,由于办公室地板的原因,虽然我们实测的时候看着非常明显,但拍出的照片上就看不太清对比了,动图相对好些,我们后期还会出视频,感兴趣可以关注~
1、大米
测前设置:吸力标准 扫一遍
单元测评结论:石X=追X>科X斯>云X=科X讯飞
大米和普通干垃圾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圆滚滚的,扫地机器人过去之后,很容易因为边刷和吸力的问题,被喷射的到处都是。
因为我们设置了虚拟墙,有一些飞溅到墙外的机器人就无法识别清扫了。
石X:吸力非常强,大米略有外溢(在虚拟墙外一些),整体清扫得非常干净。
先横再竖,“井”字型清扫,是唯一一款即使是一遍清扫的情况下,也默认是“井”字双向清扫的。
横向第一遍:
竖向第一遍:
基本清扫完成,地面已经非常干净了:
追X:虽然是单线清扫,但折返后会将上一次的位置查漏补缺。
整体清扫的比较干净,略有一些虚拟墙线外的残留。
科X斯:吸力表现一般,单遍清扫没办法比较好完成整体清洁。
主要是折返时候清扫范围不够大,会有不少残留的部分。
科X讯飞:全场唯二的双边刷之一,清洁能力一般,飞溅式残留。
和上面表现优秀的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云X:全场唯二的双边刷之一,真的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米呈飞溅状滚得到处都是,一路突破虚拟墙直奔房间的边角。
综合来看,石×和追×的表现比较理想~
2、猫砂
测前设置:标准 扫拖同时 一遍
单元测评结论:石X>追X>科X斯>科X讯飞>云X
猫砂特别细碎,对于吸力的测试还是比较好对比的,但是因为过于细碎,我们的图片可能看起来不够清楚,实际现场效果很直观。
石X:“井”字型双向清理的时候,第一遍还有一些残留,第二遍属于查漏补缺。
横向第一遍:
纵向第一遍:
追X:同样是单向清理,残留度非常低,不仔细看发现不了。
科X斯:单向清理,肉眼可见的有不少残留。
科X讯飞:不会出现整片漏清理现象,乍一看还不错。但是零碎散落的猫砂比较多,一遍的情况下没办法完全清理干净。
云X:清理效果不佳,在机器人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有工作区域出现遗漏。
综合来看,石×表现很不错,追×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3、纸屑
测前设置:标准 扫一遍
单元测评结论:石X=追X=科X斯=科X讯飞>云X
这个在我们看来是最最简单的测试,甚至没有想过有机器能不通过,结果还是有品牌大翻车。
从结果上看,大家的清洁力都差不多。
从过程上看,石X、追X的工作效率最高,清扫时的运行速度最快。
科X斯中规中矩,在可接受范围内。
科X讯飞能完成任务,但是速度比较慢。
云X就是全场最离谱,简单的测试环节居然也大翻车,完全不能清理干净。
综合来看,除了云×,其他都能完成任务。
4、棉线(头发模拟)
测前设置:标准 扫一遍
单元测评结论:追X>石头>科X斯>科X讯飞>云X
这个环节需要点名表扬追×!唯一一款完全无缠绕:
大底盘,双滚刷的设计,让它脱颖而出,线、毛发均无缠绕:
其余均有缠绕,石X的边刷幸免于难,科X斯和科X讯飞边刷也有缠绕,云X直接吞进了更大的数据线:
头发缠绕是扫地机器人一大难点,脱发的人和掉毛的宠物,看底盘也能看出各家是用心了。
石X用的是两小截滚刷来替换一大截滚刷;有一说一,效果看起来并不明显。
目前出现缠绕只能手动清理,把线团从刷子上解出来(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我和毛商务一点都不想再测评了吗?!)。
但U1说1,因为我们用的不是头发,而是棉线,同时截取的长度比较长,所以大家都有缠绕,除了滚刷缠绕外还有边刷缠绕。
如果家里地上的毛发不多,没有落地的电线,那么基本上除了云×其他都能满足需求;
但如果家有毛孩子或落地电线,对防缠绕这点要求特别高,选谁你心里有数了~
三、湿垃圾测评
写在前面,非常重要!!!!!
大面积湿垃圾不是扫地机器人的范畴,一般人家也不会说泼了一地酱油让扫地机器人来清理,这个赛道必须属于洗地机。
我们测试的时候也意外发现,无论是干垃圾、湿垃圾,就清洁一遍来说,手持的洗地机比咱们这些扫地机器人确实更胜一筹。
洗地机毕竟一要手持,二要频繁装水、清洁污水箱,解放双手的程度逊色很多。
如果特别在意清洁度的,有人代劳打扫的(老人、阿姨)选洗地机,为了懒可以牺牲一些打扫效率和干净程度的选扫地机器人。
说回我们的湿垃圾测评。
1、酱油
测前设置:标准 扫拖同时 两遍
单元测评结论:石X>追X=科X斯=科X讯飞>云X
湿垃圾测评可以说是人间惨剧,彻底把我们逼疯了,整个办公室空气里都飘着酱油味儿,地上都糊着酱油色。
看图片可能不清晰,实际是均匀的留在了整个地面上,整个地面色号都深了一些。
这一轮最离谱的选手,依然是云X:
但是最让人意外的科X讯飞,在这个最难的环节,居然和其他高端货打了个平手,而科X讯飞的抹布是没有仿生外扩功能。
这个功能目前已经很普遍,在静态状态下部分品牌就有微微外扩了。
动态清扫下,科X斯和石X的仿生机械臂伸出的最长清扫范围最大。
追X是双臂仿生,但是并不突出:
云X不仔细看确实有点容易错过:
特别要跟大家说的是,部分品牌,比如石头,如果因为清洁了湿垃圾造成机子出现故障,品牌是不保修的!
这一点,我们是没想到的,品牌的理由是大面积湿垃圾会造成机体潮湿,引发机器的一些损坏,这个大家要特别注意。
四、其他功能
1、集尘箱
这几款除了云X没有自动集尘之外,其他几个都有,客观来说,各有利弊。
自动集尘定期更换可以免清洁,但是想装满集尘箱中间垃圾时间会比较长,通往集尘的通道比较难打理。
即使使用了集尘箱,科大讯飞的尘箱里也有一些遗漏的垃圾。
没有自动集尘的云X,官方提示是月抛集尘袋,一月扔一次,确实更卫生了,但是可能不到一个月就满了。
所以怎么选,就看大家的需要了~
2、避障和建模
单元测评结论:科X斯>追X>石X=科X讯飞>云X
追X、科X斯这个环节表现都比较优秀,拖鞋和数据线都可以识别。
石X属于插座线没有避开,但是越过它的时候不会缠绕卷进机体,但是实际家用场景下有缠绕风险。
云X和科X讯飞完全是横冲直撞型,避障主要靠撞南墙,撞上了就明白了。
而在建模时期的材质和障碍识别,石X、科X讯飞都做的比较好,地图非常清晰。
石X很清晰的标注了线和障碍物:
科X讯飞同样可以识别:
追X的标记虽然略逊一筹,但是总体来说还不错:
科X斯和云X这种老牌选手,地图真的太简陋,有种机器升级了界面还原地踏步的感觉。
一旦机器人困在哪儿,想看地图定位就没那么方便了。
总得来说,还是石×和追×的表现更为理想一些。
3、噪音
单元测评结论:云X<科X斯=追X<石X<科X讯飞
石X、科X斯、追X、云X在工作时的音噪都是差不多的,大约都在60多,其中更云X更静音一些,完全不影响居家使用。
科X讯飞扫地机器人里的轰炸机,虽然只高了几分贝,但真的很吵。
至于集尘时候的噪音,那真是谁都逃不过,都很大,科X讯飞甚至达到了88.2分贝,幸好持续时间很短。
4、水痕
水痕我们没有专门去测,因为我们在横评的过程中发现扫地机器人标准情况下的水渍都不大,尤其是跟洗地机比,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们这次的所有横评,里面的热销款很多大家应该也在购买使用中,欢迎评论区补充意见哦!
5、爬坡
因为没有条件,我们用了大路灯的灯杆作为坡让各位选手爬了一下,无一例外全部失败。
而且根据大家使用的意见反馈,虽然机器人在官方的高度下有一定概率能爬过去,但是要尝试多次,而且万向轮和底部会磨损的非常厉害,建议大家还是使用机器人爬坡垫。
以上就是我们这次扫地机器人的各种维度横评,说实话,测评完腰酸背疼,拆拆洗洗又是一大工程。
最后再给大家总结一下:
贵但好用的是:追×S50(防毛发缠绕的专才)
不贵且好用的是:石×P20Pro(综合性价比之王)
中规中矩的是:科×斯T50,
便宜但一般好用的是:科×讯飞X30
离了大谱的是:云×J5
作为一个云X三年老用户,我还是非常心酸的……
真不是黑它,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接到了来自邻居的投诉。
这条无广,纯粹分享。
除了离了大谱的云X之外,其他都给大家谈到了团购优惠,关于选购建议和开团产品,请移步第二条吧!
想进剁手群,或者关于产品有任何问题,可以咨询小助理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