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这一天对于中国核电“走出去”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中、英、法三方在伦敦签署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一揽子最终投资协议,这意味着历经多年努力之后,中国核电终于成功走进西方发达国家市场。2016年9月29日,在英国伦敦,法国电力集团总裁让·贝尔纳·莱维,英国商务、能源与产业战略大臣格雷格·克拉克,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出席签约仪式。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以来,中国核电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英国的旗舰核电项目“欣克利角C”承建方之一的法国电力集团(EDF),其时任首席执行官文森特曾在2007年夸下海口,称到2017年英国人就能用上这座核电站发的电烹饪圣诞火鸡。而根据法国电力的最新预测,这口火鸡估摸着英国人最早到2029年都不一定能吃得上。去年,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法国电力宣布,由于建设进度缓慢,劳动力和原材料短缺、通货膨胀等原因,欣克利角C再次面临超支延期的境况。
英国(资料图)
2015年,中国核电巨头牵手法国电力,初步合作敲定,项目资金瞬间充裕。中广核参与欣克利角C项目,只是它进军欧洲的第一步棋。中广核借参与英国三个核电项目,逐步打开欧洲市场。他们要把先进的核电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广到更多地方。2019年,这家中国公司和法国电力公司拍板,决定慢慢退出欣克利角C项目。中广核完成合同约定工作后,直接拒绝承担项目额外费用。中方撤资,欣克利角C项目遭遇重创。中国企业撤资,项目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
其实,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并不是英国第一次背刺中广核。在同期拿下的其他核电站项目中,英国人也同样出尔反尔。尤其是在布拉德维尔核电站项目中,中广核占股高达66.5%,且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华龙一号”技术。然而,英国人却硬生生地把这个项目也给搅黄了。如今,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的烂尾,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惩罚。而中资出海面临的困境,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欣克利角C(资料图)
施工延宕带来的额外开支、全球供应链在脱欧背景下遭受的冲击,都使得本就投入庞大的核电项目难以按期按质落地。英方与法方也在彼此之间推诿责任:英国政府不愿承担更高投资风险,而法方则显得力不从心,工期迟迟难以推进。与此同时英国社会舆论对政府在项目谈判时的策略和做法也产生质疑,英媒个别声音试图把超支责任部分归咎于中方“不再出资”,但从商业逻辑和已签合同的角度看,各方承担的义务原本就在最初协议中有着明确分工。
中广核的退出让欣克利角C项目陷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英国政府尝试寻找新的投资者,包括阿联酋和沙特,但这些国家都没有兴趣接手这个烂摊子。法国电力公司成为了唯一的承担者,但面对460亿英镑的巨额成本,它显然力不从心。如今,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不仅面临高昂的预算和不断延迟的完工时间,法国电力公司还要承担巨大的财务压力。中广核的退出、英国政府的冷漠态度以及国际关系的复杂局势,让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世纪工程”成了一个典型的“基建失败”案例。
欣克利角C(资料图)
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企业在这一系列事件里,其实也受到了不少启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走出去确实不是件简单活儿。欣克利角C事件赤裸裸地展示了国际市场上的复杂环境政治风险、利益博弈,还有文化冲突,每一样都不好搞定。所以,中国企业未来如果想避免类似困境,就必须练好内功。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实力,多掌握主动权;另一方面,也要更加注重合规性与透明度,同时建立多样化且稳固的海外合作关系,以提升抗风险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