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个军阀手握20万重兵,却始终没动一兵一卒,这人是谁?

分享至

1937年,日军的铁蹄踏过长城,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在这个民族存亡的关头,全国各路军阀纷纷响应号召,投入抗日战争的洪流。

但在华夏大地上,一个手握20万人的精锐部队的统帅竟然始终按兵不动。

这位统帅的部队装备精良,实力仅次于蒋介石的中央军,却始终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参与抗战。

这人就是新疆督办盛世才

"督办,我们不能坐视日寇侵华..."一位幕僚在例会上提出建议。

"新疆是对外联络的咽喉要道,一旦调兵出疆,后果不堪设想。"盛世才淡淡地说。但他心里打的是另一个算盘。

就在同一时期,大量苏联军事顾问出现在新疆。

迪化机场、工厂、矿场都活跃着苏联专家的身影。

那么, 盛世才到底是担心出兵不利还是另有所谋呢?他到底在盘算啥?

01

出生在辽宁开原的盛世才,家庭背景挺好,吃喝不愁。

要是有人说起他的家庭,那在全镇子都算得上富裕。

家里全力支持他学习,盛世才这才有机会到多地求学,追逐知识和更大的抱负。

从上海到日本,他在好多地方吸收知识,锤炼自己,慢慢积累起影响深远的人脉。

他老是充满好奇,有着挑战精神,想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命运总能带来意外相遇的人。

盛世才的人生路上就出现了郭松龄,这位奉系将领给他在军界提供了重要机会,还把义女邱毓芳嫁给他。

两人的关系使盛世才在军界顺风顺水。

可郭松龄的兵变失利给他带来沉重打击,这惊险的变故让他得赶快重新规划前路。

失去靠山的日子,盛世才有些迷茫,不过他很快就振作起来。

他把目光投向孙传芳、冯玉祥还有蒋介石,顺理成章地得到他们的支持,完成了在日本的学业。

他这种在强权之间谋求生存的本事,好像天生就有,让他能够灵活变通,虽说不容易,但也没到绝望的地步。

1930 年,新疆——这片遥远又神秘的土地,给他展示了机会。

盛世才选择不走传统路,辗转进入新疆,从此踏上新舞台。

没有像样的支持,可他的胆量让他在新疆陆军初级军官学校很快站稳脚跟,收获了一群对他忠心耿耿的学生。

就在这里,他开始了在新疆的崛起之路。

02

“四·一二”事变爆发,这一时刻让新疆风云突变,曾经在金树仁政权下溃散的人心,于这混乱局面里寻到了重新聚合的契机。

盛世才以机警的眼光看准这时机,打出“清君侧”旗号,硬是把队伍拉回迪化。

手段雷厉风行,临时省主席刘文龙被软禁,那些敢喊反对声音的人,不是被迫放弃职位就是悄然消失。

亲信班底建立,让盛世才把权力握得更紧。

可随着战局愈发紧张,马仲英那边压力颇大,七千精锐扑向迪化,简直要把盛世才逼入绝境。

传报的人喘着粗气说:“督办,不能再拖啦!”

盛世才反复思索,做了个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