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圆满落幕,这一周突出的感受就是“忙”和“快”,“忙”是两会的主旋律,“快”是会场内外的主节奏。我们不妨先从几个瞬间说起。
在人大会开幕的首次代表通道那天,我和同事早上六点赶到人民大会堂东门外时,排队的记者队伍已经有数十米长,我问了排第一的日本媒体同行,他们竟然是早上四点半开始排队的。开始进场时,记者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进大会堂的场景还上了热搜。在人民大会堂一楼大厅,大会开始前后都是代表委员接受采访的场景,各种肤色、讲各种语言的媒体同行在这个宽阔的大厅显得拥挤,因为都在追着代表采访,经常能看到里三层外三层的记者把代表围在中间,最外边加入的记者举起摄像机只管拍,还在小声询问这是谁啊,大家都想最快的速度可以采访到代表。
今年的大会会期只有七天,和过去十几天的会期相比压缩了不少,为了让大家充分发言,河南团分成六个小组,共安排了八次小组会议,这样每个代表都有发言的机会,除了参会,修改议案和建议,还要接受媒体的采访,代表每天的安排满满当当,今天省委书记看望新闻媒体时,还专门提到,媒体报道的手段越来越多样,河南团的每一位代表应该都被采访过、都被拍摄过,有些不经意间都留下参会的影像。
代表们在发言时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言之有物,是对他们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的检验。这几天,我也旁听了几场小组会,大家的意见建议针对性很强,有旁听的国家部委连夜把回复电话打到了代表房间,快速的回复一方面是落实意见的态度,也体现了对代表履职的支持和保障,这不就是民主的过程吗?
其实,哪有什么必须要跑的“加速度”和一定要按的“快进键”,无非是职责所在、使命使然。为发展传心声、建真言、谋良策,这是每个在全国两会上的人忙碌的意义所在。
当世界仍在惊讶于中国发展速度时,两会这个观察窗口所揭示的,是中国如何通过不断完善治理体系,让14亿人的智慧与力量奔涌汇聚。这或许就是中国始终充满发展活力的深层密码。(郑凯 曹源 刘韬 刘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