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残疾人服务中心的直播间里,46 岁的李友才正用沙哑嗓音讲解短视频运营技巧。镜头前这位两鬓微白的主播,18 年前曾是手握钢枪的军人,如今却在新媒体战场为残疾人冲锋陷阵。
从 "橄榄绿" 到 "志愿红" 的蜕变始于 2016 年。当看到肢残青年因求职遭拒在街头落泪,这位退伍老兵决心用军人特有的坚韧破局。他首创 "公益 + 市场" 双轮驱动模式,在汽车美容行业孵化就业基地,将 3 名残疾人送入国企,9 人安置进学校后勤岗位。但这些成绩远未让他满足,2019 年短视频浪潮袭来时,李友才敏锐捕捉到数字时代的助残新机遇。
为搭建 "通达助残" 新媒体矩阵,他白天跑残联调研,夜晚自学视频剪辑。那段时间,办公室灯光常亮到凌晨三点,电脑里存着 200G 的政策解读素材。2022 年病情危急住院期间,他在病床上用颤抖的手剪辑了 48 条政策解读视频,沙哑的嗓音成为粉丝心中最温暖的声音。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让账号全网粉丝量从 0 飙升至 50 万,累计回复咨询突破 10 万余次。
面对重度残疾人就业困局,李友才研发 "云就业" 培训体系,线上结合线下。他驱车 230 公里到河北南皮县暴雨中开展免费培训,在涞水县手把手教残疾人花卉种植直播。首期 200 名学员结业时,平均粉丝量增长 300%,房山职教中心的阳光专业发起人,这种 "授人以渔" 的帮扶,让 2000 余名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部分学员实现稳定收入。在数字红娘的角色里,李友才展现出军人特有的细致严谨。他建立的 "婚恋三审制" 包括视频初筛、背景核查、线上互动,已促成 18 对残疾人喜结连理。当广东脑瘫女孩与内蒙古小伙通过他的平台相识相爱,李友才自费为他们录制的婚礼视频在抖音获赞 128 万次,评论区满是 "这才是正能量" 的留言。
如今,李友才的公益版图已扩展至全国 31 个省市,1 万余名志愿者在他的感召下加入助残行列。这位 "北京榜样" 获得者始终记得第一次帮助残疾人就业时的场景:那个聋哑青年颤抖着递来亲手做的贺卡,上面画着朝阳下的轮椅。"真正的助残不是施舍拐杖,而是点燃他们心中的火把。" 在数字时代的荒原上,李友才正用新媒体的星光,为残疾人照亮通向尊严的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