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地名用字规范问题研究——兼谈地名用字难点问题在辞书中的处理

0
分享至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摘要:文章通过对地名用字现存问题的实际调研,分析难点,探究解决方案。文章认为,现代地名的定字和定音在符合“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总方针下,应当充分考虑其区别性和稳定性,对于历史传承下来依然稳定的地名用字,无特殊原因不宜轻易更改变换。在地名用字规范化的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地名用字规范标准的明确性和关联性以及地名工具书贯彻落实的统一性,充分利用新媒体数字化的传播优势应成为新常态。

关键词:地名用字;规范标准;辞书;字形;字音;繁体字;异体字

地名用字的书写规范和读音规范是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方面,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十分薄弱,要贯彻地名用字规范难寻明确具体的标准和依据,规范型辞书在处理地名用字时存在疑难,群众使用中遇到的地名用字的字形和读音的困惑,多年得不到明确答案。2013年《通用规范汉字表》(以下简称《规范字表》)正式公布以后,据此落实地名用字规范,显得更加重要。本文拟结合辞书工作,探讨地名用字规范的一些难点问题。

一、地名用字中的书写问题

地名属于专名,“各类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居民地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地名中的用字十分广泛。《规范字表》是最新出台的汉字规范标准,也是地名用字规范的标准和依据。在该表所收录的6500个一级字和二级字当中,已用于地名的有4375字,占比为67.3%;在该表收录的1065个三级字当中,地名用字404字(王宁2013:19),占比为37.9%。对于地名用字的书写,国家有关部委早有原则规定:“应按国家确定的规范汉字书写,不用自造字、已简化的繁体字和已淘汰的异体字。地名的汉字字形,以196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些是规范标准本身不明确或是前后标准不一致所引发的,有些是使用者对规范标准不够理解、把握不好造成的。例如,规范汉字包括哪些,哪种情况属于地名用字不规范,什么算自造字,使用了多长时间叫“约定俗成”,怎样理解“名从主人”等等,对于类似问题的疑惑和争议都直接影响着地名用字是否合乎汉字规范标准的具体判定,以及地名用字标准制定的科学性。

1.地名用字中涉及繁体字的问题

几十年来,简化字的推行使得地名中坚持用繁体字字形的情况已经很少,但“濛”作为“蒙”的繁体字,在地名中的使用仍很频繁。这种任性使用是该归为地名用字书写的非规范现象,还是该视为具有约定俗成的合理性?至今仍属老大难问题。具有权威性的大型地名辞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以下简称《地大》)中把广西的“濛江镇”、四川的“濛阳镇”和“濛溪河”、贵州的“濛江”和“濛坝”、吉林的“濛江乡”、广东的“濛浬”等均立为正式条目。广西“濛江镇”的写法还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标准地名图集》(以下简称《地名图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集》、《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乡村名手册》,以及人民网、新华网广西频道、广西藤县人民政府网等;四川“濛阳镇”的写法还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录》(以下简称《地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4》(以下简称《区划简册》)、《地名图集》、《四川省地图集》以及公路上的标牌,也见于人民网和四川彭州市公众信息网,而《中国地名录》中则写作“蒙阳镇”;吉林“濛江乡”的写法见于《区划简册》和吉林靖宇县人民政府网,而《地名录》和《吉林省地图集》里则标注为“蒙江乡”;广东“濛浬”的写法见于《广东省地图集》和韶关市曲江区人民政府网、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公众网,而《广东省地图册》则标注为“蒙浬”。从网上百度搜索,在地名里“濛”和“蒙”两种写法都有,存在混用情况。

“濛”是《简化字总表》(以下简称《简总》)中附列在“蒙”后的繁体字,《规范字表》同样把“濛”按繁体字处理。据此,在地名里使用“濛”,从原则上看是与不用“已简化的繁体字”的地名用字规定相违背的。但为何权威的地名工具书和当地政府官方网站以及重要媒体都予以认可?或许是出于“名从主人”和约定俗成等方面的考虑?商伟凡(2014)建议“大陆地名中必需的繁体字可予恢复,如吉林靖宇县‘濛(蒙)’江乡”。而能否从规范标准的制定上大胆跨越,给地名用字单开绿灯,这是难以轻易回答的问题。“濛”字能否被认定可用于地名?是否须限定于个别地名中?对此需要由民政部、国家测绘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统筹研究考虑,尽早给出明确说法,把贯彻《规范字表》的地名用字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

“硃”作为“朱”的繁体字被《简总》和《规范字表》附列,但在地名中也有使用者。例如:“硃湖”的写法见于《地大》《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乡村名手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集》,以及南宁西乡塘区坛洛镇硃湖村民委员会网页、坛洛镇硃湖小学网页等;广西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硃砂村”的写法则见于广西新闻网,而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集》上查看,已标注为“朱砂”。《地大》在广西的“硃湖”条中介绍“建村初村前一红湖,人称硃湖,后以湖名村”,在广西的“硃砂塘”条中介绍“因村东北有一朱砂红土的天然池塘,故名”,命名背景跟红色有关,“硃砂”就是“朱砂”。《地大》中还收有湖北的“硃砂溪乡”,但《地名录》和《湖北省地图册》都写作“朱砂溪”,网上搜索显示也大都为“朱砂溪”。以上地名中的“硃”表示红色以及“硃”和“砂”连用时,统一转换为相应的简化字字形“朱”,予以确认,应当在情理之中。

另外,《地大》中还收有带“迴”的地名:江西九江县的“马迴岭镇”、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的“迴龙路”、贵州的“迴龙桥”,其中的“迴”是“回”的繁体字,按规定属于应当改用简化字的地名用字。湖南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也有“回龙桥”,《湖南省地图册》标注为“迴龙桥”,采用的不但是“回”字的繁体写法,还选用了繁体的旧字形,也是不符合地名标准化用字规定的。这几个带有繁体“迴”字的地名,从网上查看,基本都采用了简化字“回”。此种现象说明在新媒体时代比较接受字库里容易读写和容易找到的字,此时适合因势利导,除有特殊必要,在地名用字中仍应提倡写简化字。

对于使用繁体字的地名实例,普通语文辞书大都不做反映,一是因为其性质不是地名专科辞书,二是因为没有地名相关文件规定允许在地名中使用这几个繁体字。

2.地名用字中涉及《规范字表》内异体字的问题

从用字规范角度所说的异体字,以前常指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下简称《一异表》)中附列在正体字之后的字,这部分异体字经过部分调整收录在《规范字表》规范字之后的异体字栏,现在通常把它们称作表内异体字。在《地大》收录的正条中,带有表内异体字和表外异体字的地名都有。例如:

“碁”字是表内异体字,跟“棋”是音义全等的异体关系。《玉篇·石部》:“碁,音其,围碁也。”《集韵·之韵》:“棊,或作碁,通作棋。”“碁山”见于《地大》两处,一处是山东莱芜的“碁山”,释文中介绍该地在“莱芜市东南部。东北—西南走向。顶峰有平坦巨石,上有椭

圆形石盘,宛如棋盘,上摆棋子,故名”;一处是山东莒县的“碁山”,释文中介绍该地在“莒县北部。俗传古时有僧在此成仙起飞,故名起山。后谐音改今名”。《地大》在莒县的“碁山乡”的释文中介绍“在莒县北部。······以境内碁山得名”。在《地名图集》中,也可见到莱芜的“碁山乡”写法;莒县的“碁山”“碁山镇”“碁山四中”等写法均见于日照市人民政府网;“碁山镇”的写法还见于《山东省地图集》,但《山东省地图册》和《区划简册》里则标注为“棋山镇”。《地名录》中把莒县的“碁山/棋山”和“碁山镇/棋山镇”写作“山”和“山镇”,这种自造异体字完全不合地名用字规范的有关规定。莱芜的“碁山”和莒县的“碁山”都用了表内异体字,网上写法大多显示为“棋山”。对此似可顺势而为,把“棋山”的写法推荐或确认为规范写法。当然如果从用字区别的角度考虑,也可把莒县曾用过的“起山”恢复使用,一个是起山(莒县的),一个是棋山(莱芜的),不易混淆,但这样做似乎又不大合乎现代地名使用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原则。

“啣”字是“衔”的表内异体字,照理说,不该在地名中使用。然而“啣”字竟成为2011年度频次排在前10的独用字;通过《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确实能查到“马啣山”(在甘肃省榆中县)和“啣凤岩”(在四川省汶川县)的写法。使用规范字的“马衔山”写法收录于《中国地名录》,并见于《甘肃省地图册》,而使用表内异体字的“马啣山”写法能在《甘肃省旅游交通地图册》上见到。类似的地名用字应当进一步明确规范字形,定型统一。

在地名用字中,表内异体字与规范字混用的情况不算少,有时还加有繁体字与简体字字形上的纠葛。例如,“”是“驩”简化了偏旁的字形,“驩”是“欢”的表内异体字,但在意义上并不完全相同,只在“欢欣,快乐”等意义上跟“欢”曾有异体关系。山东济宁微山县的“城镇”见于《地大》,也见于人民网。网上好搜百科“欢城”条介绍,“城”因“冯”而得名。1982年为规范地名标准用字,经市政府行文批准,“城”已改为“欢城”。然而目前该地名中用到“欢”和“”及“驩”的都有。在济宁市政府网可见“驩城”的写法,《山东省地图集》可见“驩城镇”,《山东省地图册》(2012)可见“城镇”;《区划简册》《地名图集》和《山东省地图册》(2006)标注为“欢城镇”。该地名的异写情况,并未因为当地政府批准更名就得以统一,这或许是因为该批文未能通过多种渠道告知相关部门,使用者知之甚少,难以统一贯彻,也可能因为对这一更名尚存异议,坚持沿用原有写法。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不定型的混用是明显存在的,类似问题直接影响地名用字的标准化。此时更应尽早对该地名的用字进一步加以明确。按其来源,似乎维持“城”的写法具有理据性,但“”这一简化的字形是否在允许范围,还存在问题,需要走程序批准才能使用,而且须在通用字库里补入才有可能真正在社会上通行。如果采用“欢城”的写法,虽符合规范性和简易性原则,却不符合理据性原则,这时习惯性原则似乎显得更加重要。

“荍”字在“荍坝乡”里的使用是另一种情况。从表面上看,“荍”是“荞”的表内异体字(既见于《一异表》,也见于《规范字表》),但“荍”只是在表示“荞麦”义时与“荞”字是异体关系,其本身另有表示“锦葵”的意义并非与“荞”字混用。《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是这样处理的:

①古书上指锦葵。②见1045页“荞”。

(蕎、△*荍)······

“荍坝乡”见于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也是《地大》收录的条目,该条中有这样的介绍:“1951年为新民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为荍坝公社。1984年改置乡······因昔盛产荍(锦葵)籽,故名。”依此判断,该地名中的“荍”指锦葵,不是荞麦,因此,该地名中使用的“荍”字不宜换成“荞”字。

汉字字形复杂多样,对普通人而言,区别哪些是规范字,哪些是非规范字,是较为困难的。例如,“”字在地名中使用,究竟属于规范字还是异体字,还是类推简化字,身份的界定很是复杂。跟“”相应的繁体写法“閤”,读hé时是“合”的繁体,见于《简总》和《规范字表》“合”字后面附列的繁体字;读gé时,被视为“阁(閣)”的异体,见于《一异表》和《规范字表》;读gé时它除了做姓氏以外(“”与“阁”是两个不同的姓氏),还有“小门”的意义。

“门”是《简总》第二表中的简化偏旁之一,“閤”类推简化为“”。《现汉》第1版即已收录:“gé〈书〉①小门。②同‘阁’。③(Gé)姓。”但“”字未被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以下简称《现通》)和《规范字表》,似乎只能视为表外字(宽容一点也可称为历史通行字形);“閤gé”是“”的繁体,同时又是“阁”的异体;“閤hé”是“合”的繁体。《现汉》第6版对其复杂的字际关系做有如下沟通:

(閤)gé①〈书〉小门。②(Gé)名姓。

(閣、①—④△*閤)gé①······⑤(Gé)名姓。

合1(①③△閤)hé①······⑨(Hé)名姓。

由此说明,“”在读gé表示“小门”义时,不应视为非规范字。该字在用于地名时,该如何判断用字的规范与否,似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大》中收录有江西的“山乡(,注音gé)和“皂山”(,注音gé),“皂山”的写法还见于该景区门票;江西“山镇”的写法见于中国江西网、人民网,《地名图集》上标有“山镇”,《江西省地图集》上标注有“山”,“皂山国家森林公园”。江西这几个地名中的“gé”需要研究考察,根据理据性、区别性、规范性、习惯性的几项原则,综合考虑其用字的定形问题。

《地大》中还收录有湖北的“镇乡”(“”,注音hé)。用百度搜索,湖北嘉鱼县“合镇乡”写法中均用“合”;《地名图集》已标注为“合镇乡”。此种情况似乎可以根据规范性和简易性的原则,将湖北的“镇乡”的“hé”转写成相应的简化字“合”,即“合镇乡”。

3.地名用字中涉及《规范字表》外异体字的问题

这里把未见于《规范字表》异体字栏而跟规范字存有某种异体关系的字统称为表外异体字,只是为了称说上的方便。事实上,有些字的身份会随着汉字规范标准的调整而发生变化。例如:“迺”字现在具有双重身份,它曾是《一异表》里“乃”的异体字,如今已在《规范字表》中被收为专用于地名和姓氏的三级规范字,在其他意义上仍作为“乃”的异体字,不能随便使用。“钜”的情况类似,其繁体字形“鉅”曾是《一异表》里“巨”的异体字,如今在《规范字表》中,其类推简化的字形“钜”已成为专用于地名和姓氏的三级规范字,原有的繁体字形“鉅”仍是“巨”的异体字。这样,吉林永吉的“迺子街村”、河南鹤壁的“钜桥镇”等用到“迺”和“钜”便由跟规范标准不合变成相合了。也有与之相反的情况,由原来在《现通》的规范字之内变成在《规范字表》的规范字之外。例如:

“垅”与“垄”在“田埂”等意义上有异体关系,“垅”和“垄”都收录于《现通》,曾在规范字之列,但由于“垅”未被《规范字表》收录,其现在的身份发生变化,成为表外字,因其与“垄”存在异体关系,或可称之为表外异体字。“垅”字身份的变化,给评判“垅”字用于地名是否规范,带来疑点。《地大》中收有湖南芷江的“垅坪乡”、麻阳的“垅田溪”和“垅田溪桥”,社会使用中的写法大都与之相同,基本已约定俗成,从稳定性的角度考虑不宜更改。然而它作为表外字或表外异体字,还涉及是否允许使用简化字形的问题。解决办法似乎有两种,或是把它视为地名专用的历史传承字,规定可以在地名里使用;或是在适当的时候对《规范字表》中的三级专用字加以补充,增补“垅”字,使其获得在地名里使用的合法身份。

“”也是一个在地名中使用的表外字,方言里指江、湖边的低洼地,它跟《规范字表》三级字“塱”有异体关系(《汉语大字典》:“塱,同‘’。”),同样可视为表外异体字。《地大》收有广东阳春市的“河镇”和“底”,以及青海共和县的“娘”。“河”的写法见于《地名录》《中国地名录》《广东省地图集》等,但《广东省地图册》和《区划简册》中的写法是“河塱镇”。对一般人来说,当无从查询判定错对之时,只能依个人理解去书写,而当从普通字库里难以找到某个字时,常常会用一个异体字或同音字替代。普通字库里有“塱”没有“”,从网上搜索该地名的写法,有用“朗”替代“”或“塱”的;“河朗镇”的写法还见于广东阳春市政府网和人民网。“河”“河塱”“河朗”三种写法该以哪个为准?恐怕更适合在前两种写法中选取。从二者择一时,似可兼顾经济性原则,尽量考虑当地标牌、身份证等实际用字的多寡情况,为之定字定形,避免无意义的浪费。

“”字的情况较为特殊。它原本是“潕”的异体字(《集韵·嘘韵》:“潕,或从舞。”),“潕”类推简化为“”(在《规范字表》中是三级字,过去的《现通》中未收),“”便与“”间接产生异体关系(《现汉》第1版至第4版:“(潕、)水,发源于贵州,流入湖南。”),属于表外的异体字。“”和“”在地理名称的使用中存在混用,《中国地名录》收有湖南的“水”,《怀化商务交通旅游图》收的是湖南的“水”以及“水大桥”和“水路”;《地大》中收有贵州的“阳河”和“阳镇”,对“阳河风景名胜区”条目的解释中提到该景区“由阳河三峡、云台山、铁溪和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县城阳镇4景区组成。阳河三峡景区分为‘上阳’、‘下阳’”,其中多处用到“”字;阳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门碑石正中刻有“阳河风景名胜区”,碑石两侧分别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8年批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监制”,这说明“阳河”中用“”字是经过正式批准的。而《中国地名录》中贵州的“阳”和“阳河”的写法,如今已经少见,只有“水”较为通用。尽管从字源上看,“”与“(潕)”是异体关系,《规范字表》仅以“”为规范字,但目前“”字已在包括风景名胜区在内的多处地名中使用,并基本上约定俗成,加之贵州的“阳镇”简称“阳”,河南的“舞阳县”简称“舞阳”,二者从写法上相区别也显得必要,因此似乎应当多从习惯性和区别性上考虑,在适当的时候把“”字补入《规范字表》的三级专用地名字当中,确定相关地名在书写上符合规范要求的合法性。《现汉》第6版对“”和“”的处理如下:

Wǔ 阳河(WǔyángHé),水名,发源于贵州,流到湖南叫水。

(潕)Wǔ 水,水名,沅江的支流,上源在贵州,叫阳河。

总之,对于地名用字多种写法的规范定形,应当充分尊重既成事实,把规范性与区别性、习惯性与稳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处理和解决地名用字中的疑难问题。

4.地名用字中的同音换字问题

地名使用中的同音换字,一种是经过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一种是未经批准的,简单而论,前者是规范的,后者是不规范的,但实际情况并不简单。

1964年《简总》附录中公布的经国务院批准更改的地名用字包括了从1956年至1964年当中被更改的地名,当时的目的是要解决难写难认的问题,但在追求简易的同时,由于对相关的系统性考虑不足,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鄜”字从古代到现代都在地名里使用,还可用于姓氏,它与“富”字原本无关,为求简易因音近而换字,“鄜县”改成“富县”,而下一层次的地名及其相关机构的名称中仍用到“鄜”字,如该县附近的“鄜城村”,在富县政府网站能查到“富县鄜城街道办事处”,上下很不协调,也不合地名标准化的有关规定。县名大多不是单一的,其下的乡镇名称和村落名称以及山川河流的名称等都可能与此相关,因此一个县名用字的改动,往往牵涉到与此相关的一批地名用字,如果不统一考虑,就会出现一个区域里的大地名和小地名及相关地名的不协调问题。况且有历史渊源的地名用字一般来说是不应当轻易更改的。江西的“鄱阳县”在1957年被改名为“波阳县”,然而还有著名的“鄱阳湖”同样用到“鄱”字;2003年12月经民政部批准,“波阳县”县名恢复为“鄱阳县”,才算解决了几十年来在地名用字上的尴尬问题。

“爱”与“瑷”,“辉”与“珲”本义上无联系,为了减少生僻字,1956年“瑷珲县”改成“爱辉县”,由此也引发了“瑷珲条约”该如何书写的问题。多年来“爱辉区”和“爱辉镇”等写法已经固定,但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中的“瑷珲”只能写“瑷珲”,不能换用“爱辉”,否则就无法得知是哪个条约了。1858年《瑷珲条约》的签订地是“璦琿”,转化成简化字写作“瑷珲”,是能够按繁简对应关系识别的,跟用“爱辉”完全不同。《规范字表》的三级字中收有“瑷”,二级字收有“珲”,吉林“珲春市”中的“珲”用的是另一读音hún。类似实例说明,一个地名用字的改动,不是简单的,常常会牵扯到该字使用的方方面面。最近,“爱辉镇”的“爱辉”又重新改回用“瑷珲”,初步解决了地名及其所涉《瑷珲条约》在用字上不统一的矛盾,这是一件好事。而如果“爱辉区”的写法不做相应更改,便会出现地名用字上下层级不配套的问题;若统一更改,则必然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所有涉及“爱辉”的名称都要逐一改换,该地居民身份证因涉及该地名用字也须重新更改配发,等等,诸多相关配套工作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可想而知的。这一地名换字的经验教训提醒我们:历史传承下来依然稳定的地名用字,无特殊原因不应轻易更改变换。

“酆都县”也因用字“生僻难认”于1958年改成“丰都县”(原归属四川省,现归属重庆市),同样带有“酆”字的其他地名当时并未被提出变更。但在使用中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直接导致有的地名难以确认标准写法。例如,从《地大》的收条可以看到,所收的湖南汉寿县的“酆家铺乡”为正规写法,而从网上搜索该乡政府网站,均显示为“丰”,而非“酆”;丰家铺中心小学的校名中也用“丰”,不用“酆”;网上显示的卫星地图中“酆家铺乡”和“丰家铺乡”两种写法都有。在带有“酆”字的地名中,有的是因姓“酆”产生的。例如,《地大》收有河南商城县的“酆集乡”,据介绍是“明末酆姓由江西迁此定居”,“名酆家集,简称酆集”。一般来说姓氏用字是不能轻易改变的,跟姓氏相关的地名用字,也不宜改动。然而河南商城县丰集镇政府网站用的是“丰”,并介绍说:“丰集”原名“酆集”,2010年6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时,同时更名为“丰集”。这样一来,该地名的用字就由原来的与姓氏有关变成无关了。

目前“丰都县”的写法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已经定型,哪些地方仍可使用“酆都”的写法亟须明确。是否可以规定:“酆都”的写法不再用于普通地名,只在表示阴曹地府的特定意义时使用?如:碧野《没有花的春天》“两个小野鬼当真野到酆都地府去了吗”中的“酆都”;《西游记》“魏徵又写书一封,与我王带到阴司,寄与酆都城判官崔玨”中的“酆都城”。另外“酆”字是在《规范字表》收录的通用规范字范围之内的,它除了在姓氏中使用以外,是否还可以在其他地名当中使用,这也是地名用字的标准化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

1956年黑龙江的“铁骊县”被改成“铁力县”(现为铁力市),同年上海市普陀区的“骊山路”(《地大》1304页)被命名,前者把“骊”字换掉,后者新用“骊”字,由此反映出对“骊”字是否“生僻难认”的不同看法。1984年陕西临潼县城关镇改为“骊山镇”(《地大》5220页),该县还有“骊山风景名胜区”(《地大》7641页);贵州遵义县有“骊龙坝”(《地大》4704页)。《现通》和《规范字表》都收录了“骊”字,后者还把“骊”收为二级字。事实表明,个别地名用字的改换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试图通过更改少量县名来解决地名用字“生僻难认”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是不够成功的。例如,陕西的“邠县”改成“彬县”,使本来意义无关的“邠”和“彬”字,因地名的变更,发生了联系,为了反映古今地名不同用字之间的联系,《新华字典》等辞书解释“邠”字时从方便读者使用的角度考虑,系联到“彬”字:邻bīn邠县,在陕西省。今作“彬县”。此外,在江苏地名中用到“邠”字的,有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的“邠州村”等。《现通》中无“邠”字,《规范字表》将其收为三级字,是有道理的。又如,陕西的“雒南县”改成“洛南县”,“商雒专区”改成“商洛专区”;而收录于《地大》带“雒”字的地名涉及有广西的“雒容镇”、河南的“雒庄集”、四川的“雒城镇”等;同时“雒”还用于姓氏,《现通》和《规范字表》都收录了“雒”字。“邠”和“雒”等所谓“生僻难认”的字都未消亡,还在继续为记录现代地名服务。

陕西的“沔县”因其中的“沔”字“生僻难认”而改成“勉县”,然而带“沔”字的现代地名在《地大》中收有多个。湖南的“沔水”和“沔渡镇”、湖北的“沔城回族镇”、江西的“沔村”等地名中一直使用“沔”字。陕西的“郿县”被改成“眉县”,实际上“郿”字在地名中并不生僻。甘肃的“郿岘”收录于《地大》,“郿肖公路”至今仍是甘肃省道的重要公路。《现通》和《规范字表》中都收录了“沔”字和“郿”字,后者还将它们收为二级字。

以上诸多实例说明,从一个地名里排除了一个所谓的难写难认的字,并不能避免这个字在其他地名中的使用,能在多个现代地名里用到的字就是现代通用字,不宜视为生僻字。

总而言之,地名用字中的定形问题是复杂的,需要全方位地统筹研究,避免顾此失彼,“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以切实推进地名用字的标准化工作。

二、地名用字中的字音问题

《规范字表》是最新的汉字规范标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是存有异读的字词的读音规范标准。1963年公开发表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表总表初稿》(以下简称《审音初稿》)中收录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1957年和1962年审订的192个地名用字的读音。在1985年正式出台的《审音表》中,对此前审订的地名字读音大都未加收录和确认(其中只涉及了三个地名和一个外国国名的读音),表前说明中说“留待以后再审”,而此后则杳无音讯。然而,几十年间《审音初稿》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小的,大众在贯彻地名读音规范方面有时十分困惑,辞书编纂者在读者质询时难以给出明确答案。这些读音问题既存在于社会一般领域使用的一级字和二级字当中,也存在于主要用于地名的专用字当中。

1.常用字在地名中的异读问题

有些常用字在地名中曾有过异读,经过《审音初稿》定音以及权威辞书的贯彻,已不再有异读分歧,如“乐山”的“乐lè”、“单县”的“单shàn”;有些则仍存疑惑,例如:广西地名“百色”的“百”,《审音初稿》曾定音为bó,正式的《审音表》未涉及该地名。《辞海》1999年版收了“百”字bó的读音,其下有“百色”和“百色起义”的条目;《辞海》2009年版删去了“百”字bó的读音,在“百bǎi”下收条“百色”和“百色起义”。《地大》和《中国地名录》中注音为bó;《地名图集》注音bó;《区划简册》中的“百色市”注音为Bǎisè Shì;《现汉》1973年试用本和1978年版收了“百”字bó的读音,地名“百色”注音为Bósè,其依据可能是《审音初稿》;《现汉》1983年版删去了“百”字bó的读音,在“百bǎi”下未提及“百色”这个地名。规范标准和权威辞书的前后变化,让读者产生疑惑。实际上,当下广西百色市政府网站是http://www.baise.gov.cn,百色市的“百色”的普通话读音Bǎisè已经在当地得到认可并普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官方主管部门明确说明,对其规范读音加以认定。

以往的经验提示我们,规范标准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很重要。即使是草案或初稿,或是仅有个别条款涉及地名的,只要曾向社会公布过,都会在社会应用中产生影响。如果正式的标准未能在草案或初稿等之后很快出台,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使用者,特别是工具书编纂者,当需要从异读或异写中择一时,自然而然就会首选草案或初稿中的推荐读音和写法。例如:

安徽的“六安”和江苏的“六合”中的“六”的异读不像广西“百色”的“百”那样容易解决。在《审音初稿》中,“六安”和“六合”的读音分别定为Lù’ān和Lùhé;《现汉》1973年试用本至2002年增订版“六”字均收有lù的音,并注明所涉“六安”和“六合”两个地名;后来正式公布的《审音表》未涉及这两个地名,《现汉》第5版中删去了“六”字的lù音,按普通语文词典编纂法,liù音中未涉及地名用法。据调查了解,当地按方音读数字“六”跟用方音读地名中的“六”是相同的,而在当地政府网站还是把其中的“六”注为lù。由于审音上对地名异读定音的先有后无,影响到权威工具书在注音上的前后变化,导致地名用字的读音令普通大众大惑不解,无所适从。正在修订的《审音表》将为这两个地名中的“六”字定音,值得期待。

河北地名“乐亭”的“乐”标准的读音是lè还是lào,也是地名异读难题。在《审音初稿》中,“乐亭”定音为Lètíng;正式的《审音表》未涉及该地名;《现汉》试用本至第5版“乐”字均未收lào音;《辞海》“乐”字也未收lào音,lè音下收有“乐亭”和“乐亭大鼓”条。但在现实中“乐亭大鼓”中的“乐”大多读lào,此为历史传承下来的习惯性读音;《地大》中的“乐亭县”注音为“Làotíng”;乐亭县政府网址是www.laoting.gov.cn;《现汉》第6版给“乐”字增加了lào音:

乐(樂)lào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另见783页lè;1698页yuè。

山西“洪洞县”的“洞”也存在dòng和tóng的异读问题,《审音初稿》和《审音表》未审订过;《地大》注音为HóngtóngXiàn。《现汉》第6版为“洞”字单立了“洞tóng”的字头,释文为“洪洞(Hóngtóng),地名,在山西”。这样处理,一是考虑到戏曲中“苏三离了洪洞县”中的“洞”,传承下来的唱词都念tóng;二是考虑到尊重当地意见,现在山西洪洞县政府的网址是www.hongtong.gov.cn;三是考虑到在尚无新的地名读音标准之前,《地大》标注的地名读音应为重要参考。

以上在地名中有异读的常用字,虽然在权威工具书中已有倾向性的注音,但尚未从官方角度取得标准读音的认定。为了从根本上排解群众的疑惑,需尽早履行其定音程序,在民政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相关重要网站公布这些地名用字的统一读音。

2.《规范字表》内地名专用字的定音问题

《规范字表》中的8105字都不带注音,三级字中的有些地名专用字,需要经过充分的研究考察才能确定字音。我们在《新华字典》第11版和《现汉》第6版的编修过程中,在地名字处理方面遇到了不少疑难和困惑,进行了较为艰难的调研处理。

在调研中发现,有的现代地名字实际上是古代某字的异音同形字,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能用《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等通行辞书中收录的同形古字的字音给现代的地名字注音。例如:“呇”字在《大字典》中只有qǐ的音,释为“明星”;而广西地名“呇塘村”的“呇”与此无关,属于造字巧合形成的音义无关的同形字。据调研考证,该字用于该地名的读音应当是mèn,不是qǐ。《新华字典》第11版和《现汉》第6版为新增字“呇”设立了两个读音(《现汉》:“呇mèn①〈方〉水从地下冒出。②用于地名:~塘(在广西)”“呇qǐ〈书〉明星”)。

又如:“鲗”字在《大字典》等通行辞书中只有zéi的读音,指乌贼;而香港地名“鲗鱼涌”中的“鲗”与之音义无关,也属于同形字,该字在该地名中的读音不宜注zéi,而适宜采用该地区能与普通话对应的地名字读音zé。前几年《新华字典》第11版和《现汉》第6版出版之时,由于当时的调研还不够充分,暂未增收该地名的读音,在今后的修订中,将会在这两部工具书中为“鲗”字的地名用法设立zé的音义,以满足读者查检的需要。

在《规范字表》的二级字里,也有在现代主要用于地名的情况。而当遇到多音字时,同样存在该读哪个音,该如何正确择音定音的问题。例如“渫”字,在现代除了姓氏以外,主要用于“渫水”“渫阳”等地名,其中的“渫”的读音问题就存在麻烦。《大字典》里收有该字的多个音,哪个音是地名使用中的读音,也需要研究确定。

有的地名专用字在使用中为求简易改成常用字,使原有地名专用字在现实中失去着落,择音定音问题有时消失,有时依然存在。例如“”字是《规范字表》里的三级地名专用字,根据《地大》的收条和注音,该字在山西的“陈镇”里读ōu,在江苏的“邹镇”里读qū;但查看《区划图集》,这两个镇已分别写成“陈区镇”和“邹区镇”,咨询当地政府也告知确已改“”为“区”;而“区”字也有两读,常用的是qū,“邹区镇”的“区”一般不会读错,“陈区镇”的“区”,按其源该读ōu,但常被误读成qū。因此,《规范字表》中的地名专用字“”用于山西地名“陈镇”时,定音和定形问题并存。

3.《规范字表》外地名专用字的定音问题

给现代地名字定音和注音,有时会遇到需从普通话多音字中择定对应音的问题。例如:“塂”字是2012年按频次排在前10位的独用字,未见于《规范字表》,属于表外字,在山东地名里多见。《大字典》收有该字的两个音xiàng和jiǎng,社会上有按右半边读xiàng的,也有按“港”读gǎng的;从当地多方调查了解,该字在山东“南塂”等地名中都读jiǎng,在方言里指“连绵的山丘”,其读音和意义与《大字典》所收该字读jiǎng时的音义吻合,jiǎng的读音属于普通话的音节和声韵调,“塂”在山东地名中的读音应为jiǎng,而非xiàng和gǎng。从方便读者使用的角度出发,今后《新华字典》和《现汉》有必要增收“塂”字在地名中的音义和用例。

在地名中有时会因音近换字出现形音错乱的用字情况,例如《湖南省地图册》上标注的“抪箕田”的“抪”字即是。尽管“抪”曾被列入《规范字表》拟收地名专用字的材料中,但经考察,疑点太多,《新华字典》第11版和《现汉》第6版未将其视为地名专用字增补,《规范字表》最终也未予收录,该字在地名中的定音问题暂不存在。

综上,地名用字的定音涉及《规范字表》的一级字、二级字和三级专用字,以及《规范字表》以外的字,它们均在当代社会语言文字交流中使用,对于这些存有异读和字音分歧的地名用字,应当及早明确其标准读音,推进地名读音、注音的规范化。

总体上说,地名用字规范化的理想目标,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大政方针,在这一总方针下,地名的定字和定音,应当充分考虑其区别性和稳定性,兼顾理据性。规范性与区别性相辅相成,不规范容易影响区别,难区别不利于社会交流。而如若地名中生僻字过多,甚至自造一些古今大字典中都查不到的字,在社会一般领域难以识别和通行,致使改用不同的同音字替代,徒增多种写法,其本质既是不规范的,也是不易区别的。况且,现代地名一般为多字词组成,其间的区别性,并非主要靠单字字形来体现,试图通过生僻字来区别不同地名的思路是不可取的。对于基本约定俗成的《规范字表》以外的地名用字,应当在研究的基础上定形定音,予以认定,使之尽快进入地名专用字的通用领域。地名用字书写和读音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交流中的区别,是实现地名用字规范化的基础,因此对于已有地名,保持其稳定性至关重要。

三、结语

地名用字中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多方实力,加大研究力度,首先组织研制出能涵盖我国全部地名用字的标准字形和注音的《现代地名专用汉字表》,为地名用字在书写上和读音上提供明确具体的规范标准,以弥补原则性宏观指导的不足,避免因歧解贯彻出现的偏误。在研制过程中应充分注意与《审音表》《规范字表》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衔接性和关联性,根据使用现状,能小调的不大改,能不变的仅做明晰的字形字音认定,以真正有利于地名用字的稳定及其规范标准的贯彻实施。

实践证明,工具书在贯彻规范标准方面的作用往往是超出想象的,地名辞典、地名录、地图集和地图册等对使用者在地名用字上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而当同一地名以不同写法或注音见诸这些工具书时,其编纂处理分歧带来的社会影响肯定是负面的。要解决该问题,需由相关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在工具书编纂者中达成共识意见,落实于地名工具书的编纂;这样才有可能使地名用字的书写和注音在各类地名工具书中消除分歧,逐步实现统一。此外,适时启动《地大》的修订工作,使其在地名用字规范上更好地发挥权威工具书的作用,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目前,从汉字规范的角度看,网上的地名用字现状是不太乐观的。在常用字库里不容易找到的,用常用输入法不容易打出来的字,在网上就难免会用同音字替代,不去考虑是否合乎规范。而其传播的快捷,使其影响力远远超过纸质媒体的地名类工具书。因此,在地名用字规范化的工作中,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优势和数字化技术手段,变负能量为正能量。例如,在民政部、国家测绘局等建立地名专用网站,设立多个可分类查检的标准地名库和标准地名用字字库,提供规范的字形和注音,并设立最新信息栏,及时公告新的标准地名及所用字形和读音,指导社会应用。这样才能让普通大众及早知晓诸如“冠豸山”的“豸”和“宕昌”的“宕”新确定的规范读音分别是zhài和tàn,“爱辉”的写法已确定恢复为“瑷珲”等新规定。同时,还可以把《地大》电子化,建立标准地名用字的动态电子数据库,不断跟进地名用字规范标准微调的新变化。这些都是通过传统的纸质媒体传播方式难以做到的。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先进传播方式应当成为地名工作的新常态,在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推进地名的标准化和地名用字的规范化。

作者:程 荣

来源:《辞书研究》2015年第1期

选稿:贺雨婷

编辑:杜佳玲

校对:杨 琪

审订:宋宇航

责编:杜佳玲

(由于版面内容有限,文章注释内容请参照原文)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女人被发展成男人的情人,多半会有以下三种变化,很现实

女人被发展成男人的情人,多半会有以下三种变化,很现实

叶飞飞情感屋
2025-09-18 18:48:10
高兴太早!中国女篮热身赛险胜,却收三大坏消息,李梦不回真晚了

高兴太早!中国女篮热身赛险胜,却收三大坏消息,李梦不回真晚了

宗介说体育
2025-09-18 12:50:36
郭富城38岁妻子方媛,晒三胎孕晚期Vlog自曝“已经96斤啦”

郭富城38岁妻子方媛,晒三胎孕晚期Vlog自曝“已经96斤啦”

贵州小娟
2025-09-18 19:10:40
午后!A股,突然异动!什么情况?

午后!A股,突然异动!什么情况?

券商中国
2025-09-18 16:23:59
梁晓声:中国富豪家庭92%将子女送往英美私校,既规避教育内卷...

梁晓声:中国富豪家庭92%将子女送往英美私校,既规避教育内卷...

清风拂心
2025-09-14 13:15:08
武汉一家五口移民加拿大,回国发现户籍被注销,全家堵派出所门口

武汉一家五口移民加拿大,回国发现户籍被注销,全家堵派出所门口

五元讲堂
2025-08-19 09:42:47
蒋欣现身4S店提车!身高171的她,依旧散发惊人女人味!

蒋欣现身4S店提车!身高171的她,依旧散发惊人女人味!

情感大头说说
2025-09-18 12:22:57
又在造假?太荒唐了!为求清白,杨某媛公开了高考成绩单

又在造假?太荒唐了!为求清白,杨某媛公开了高考成绩单

平老师666
2025-09-16 17:16:58
钱,在权力面前一文不值!顶多就是一棵韭菜

钱,在权力面前一文不值!顶多就是一棵韭菜

卷史
2025-09-16 14:17:46
中国男排确定出局!塞尔维亚破最后一丝曙光 连续3届世锦赛1轮游

中国男排确定出局!塞尔维亚破最后一丝曙光 连续3届世锦赛1轮游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09-18 11:08:11
卫健委的这组数据,耐人寻味

卫健委的这组数据,耐人寻味

小萝卜丝
2025-09-17 09:54:40
官宣在即!穆帅抵达本菲卡基地,据悉将主持下午训练

官宣在即!穆帅抵达本菲卡基地,据悉将主持下午训练

雷速体育
2025-09-18 15:44:31
老人最适合吃的高蛋白,鸡蛋只排第5,第一名很多人都不知道

老人最适合吃的高蛋白,鸡蛋只排第5,第一名很多人都不知道

素衣读史
2025-09-18 13:52:03
华裔富豪包养68名情妇,欲娶外甥女为妻,被自己姐夫剁成108块

华裔富豪包养68名情妇,欲娶外甥女为妻,被自己姐夫剁成108块

历史八卦社
2023-11-25 07:05:03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傲娇的马甲线
2025-09-17 18:06:44
林海:昔日央视红人,今朝境遇堪忧

林海:昔日央视红人,今朝境遇堪忧

云深不知在何处
2025-09-18 09:37:04
杜兰特:不爽太阳什么都没说就把我摆上货架 勇士确实想得到我

杜兰特:不爽太阳什么都没说就把我摆上货架 勇士确实想得到我

直播吧
2025-09-18 08:47:04
“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知名餐厅撤下现做招牌

“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知名餐厅撤下现做招牌

扬子晚报
2025-09-17 23:00:57
广西书记佩戴的“广西生产”AI眼镜爆火,媒体介绍售价3999元

广西书记佩戴的“广西生产”AI眼镜爆火,媒体介绍售价3999元

澎湃新闻
2025-09-18 09:08:27
预测票房13亿,《731》首映一骑绝尘,成龙30个日冠终于交出去了

预测票房13亿,《731》首映一骑绝尘,成龙30个日冠终于交出去了

电影票房预告片
2025-09-18 05:02:10
2025-09-18 19:51:00
江西地名研究 incentive-icons
江西地名研究
分享地名研究信息、行业资讯。
2950文章数 2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上海家长真该感谢罗永浩”,网友:才知道上海学生,吃的这么差

头条要闻

35岁儿子的智力停在2岁 56岁单亲妈妈自驾带他游中国

头条要闻

35岁儿子的智力停在2岁 56岁单亲妈妈自驾带他游中国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起底多校“发臭午餐”供应商绿捷

科技要闻

DeepSeek称R1训练费200万,不依赖蒸馏对手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时尚
本地
数码
教育
军事航空

上年纪的女人,别总穿运动鞋和恨天高,这样穿鞋子得体又优雅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谁懂!在天下第一关拍到史诗感大片

数码要闻

2025苹果配件新品 最值得买的竟是SE?Apple Watch&AirPods Pro上手体验

教育要闻

别盯着计算机、金融了!这几个冷门专业竞争少,毕业轻松找到工作

军事要闻

哈马斯高层在多哈遇袭后首次现身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