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尘埃粒子计数器YP-CLZ1的校准是保障其测量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核心环节。本文依据GB/T6167-2007《尘埃粒子计数器性能试验方法》和JJF1190-2008《尘埃粒子计数器校准规范》,结合设备技术特性,制定系统性校准流程与标准。
一、校准目的
验证设备粒径通道误差、浓度示值误差及重复性是否符合技术参数要求
确保内置传感器(温湿度、气压)数据准确性。
确认自动判定净化等级功能的可靠性。
二、校准依据
国家标准:GB/T6167-2007
校准规范:JJF1190-2008
洁净度判定标准:ISO14644、GMP(动态/静态)
三、校准条件
环境要求
温度:20±5℃(优先匹配设备工作温度0-40℃范围)
湿度:30-60%RH(避免高湿导致标准粒子结块)
洁净度:校准环境需优于待测设备最大量程(如≤100颗/m³,粒径≥0.3μm)。
标准物质
标准粒子:单分散聚苯乙烯乳胶球(PSL),粒径0.5μm(允差±5%),浓度已知(建议3×10⁴~5×10⁴颗/L)。
辅助仪器:经计量认证的温湿度计、气压计(误差≤±1℃、±3%RH、±1kPa)。
设备状态
完成自净(时间≤10min),确保光散射传感器腔体无残留颗粒。
电源稳定(12V/3A适配器),通讯模块(WiFi/LAN)正常连接。
四、校准项目与方法
1. 粒径分布误差校准
步骤:
向设备注入0.5μm标准粒子,连续采样3次(单次采样量2.83L)。
记录六通道(0.3、0.5、1.0、3.0、5.0、10.0μm)粒子数。
判定标准:
0.5μm通道计数占比应≥95%,其余通道占比≤5%。
粒径分布误差≤±30%(与标称粒径对比)。
2.粒子浓度示值误差校准
步骤:
使用标准粒子发生器,产生浓度约3×10⁴颗/L的0.5μm粒子流。
设备连续采样5次,计算平均浓度值。
判定标准:
示值误差=(设备均值-标准浓度)/标准浓度×100% ≤±30%。
3. 测量重复性校准
步骤:
在相同条件下连续采样10次(单次采样量2.83L)。
计算0.5μm通道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判定标准:RSD≤±10%。
4. 内置传感器校准
温湿度传感器:
对比设备显示值与第三方温湿度计,误差应≤±1℃、±5%RH。
气压传感器:
与标准气压计对比,误差≤±2kPa。
5. 自动净化等级判定验证
步骤:
模拟不同洁净度环境(如Class 5、Class 7),注入对应浓度粒子。
检查设备自动判定结果是否符合ISO14644或GMP标准。
五、校准周期与记录管理
校准周期
日常验证:每月检查粒径示值误差及重复性。
全面校准:每年由计量机构执行全项目校准,并出具证书。
记录要求
保存原始数据(包括六通道粒子数、温湿度、报警触发记录)。
校准结果需记录至设备内置存储(1-10万条容量)并导出备份。
六、校准结果处理
合格判定:所有校准项目均符合技术参数要求(如粒径误差≤±30%)。
不合格处理:
调整光散射传感器增益或更换激光光源(寿命>30000小时)。
重新校准后仍不合格,需返厂维修并贴停用标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