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乙巳,万象更新,2025农历新年之际,小北诚邀广大网友记录江北新区独特的春节“年味儿”,以“潮起新主城 寻味中国年”为题呈现自己独家的春节记忆。
自活动开始至今,已收到投稿近30篇,其中有借春节抒发思乡之情;有描摹年味之浓、春景之盛的热闹场景;有记录儿时故事,感慨岁月变迁;也有立足当下,用一年又一年的变化,书写城市更新,映刻未来可期。
到底什么是年味?
过年的意义是否随着年岁的增长在不断转变?
过往有关“年”的种种瞬间
年少时的温暖,是否常驻心间?
在收到的稿件中,不少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珍贵的记忆。
“进入腊月门,爷爷就端着小板凳,坐在冬阳下,用斧头,把一大堆干透了的长长短短的柳树枝、槐树枝,剁成一截一截,捆好码好。爷爷说,过年蒸馍头,穰草不行,顶不上汽,蒸出的馍头是塌的,不好看,也不好吃;叔叔不顾天寒,挥汗如雨,在院子里摆开了架势,将手中沉重的木榔头高高举起,将早就刨好晒干了的大大小小的树根,劈成一块块柴禾,为蒸馍头时锅膛能燃起一把通红的‘硬火’,做年夜饭能做出浓浓的喷香。”
——刘庆华《江边小村庄的“年味”》
刘庆华在《江边小村庄的“年味”》中记述自己儿时过年的场景,那时,他住在江北一个叫南圩的小村庄,过年期间,赶集、送灶、蒸“馒头”,一家人总是一起做事,一起忙年,其乐融融,趣味多多。
“祭拜了祖先和天地,迎回了‘财神’,旧岁除了,新岁就‘守’到了。奶奶就把‘开口糕’分发给儿孙们,意为新岁步步登‘高’。”
“见到长辈就磕头,长辈们高兴地扶起孩子,把小糖、‘棒花’(爆米花)、‘朝葵’(葵花籽)往孩子们口袋里塞。谁要是得到一把花生,那不知道要蹦多高。”
——刘庆华《江边小村庄的“年味”》
除了儿时的回忆,还有求学在外的学子于异国他乡写来书信,既是表达身在他方对家乡的思念,亦是给自己即将踏上新一年旅程的鼓励。
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张衍灏在来稿《时空错位中的新年快乐》中写道:
“这里和祖国有三个小时的时差,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春节并不是法定假日。于是除夕夜只是平静地如往常一般自习,甚至学习的时间更被拉长,因为大年初二有一场考试。”
——张衍灏《时空错位中的新年快乐》
而当同学们在群里互道“新年快乐”的时候,好像年味又漂洋过海,近在咫尺。
“新年快乐,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新年快乐,是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新年快乐,是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张衍灏《时空错位中的新年快乐》
年不仅存于记忆,更是于当下的感受,是人声鼎沸,是热闹喧嚣,是各式各样的美食,是目不暇接的活动,过年就要红红火火。
“‘大叔来两个?’竹蒸笼掀开的刹那,水汽扑得我睫毛发颤。老板用铁夹子戳破包子皮,汤汁溅在案板上冒油花。我摸出手机扫码,他指着摊头红纸:‘扫这个福字,吉利。’”
——诸纪红《江风悠悠暖新年》
腊月廿三清晨,诸纪红前往葛塘老街,正好碰到街边早点摊三鲜包子出锅,于是写下了这段。
买了包子,诸纪红和人群挤进年货大棚,在那里——
“咸肉腊肠的油脂味混着干辣椒的呛,撞得人鼻腔发痒。穿蓝布褂的老太太守着一筐活鸭,鸭掌在竹篾里划出沙沙声。‘二十五一斤’,她掀起鸭翅膀给我看黄澄澄的油膘,‘今早刚从永丰圩捉来’。”
——诸纪红《江风悠悠暖新年》
百余字,葛塘的年味已香气扑鼻。
说起鸭子,若问长芦人什么是年味,他们会说那肯定少不了长芦板鸭。新区玉带实验学校的赵庆宝以长芦板鸭为题, 写道:
“在春节长芦人的餐桌上必然少不了一道长芦板鸭的年味。长芦板鸭皮白、肉红、骨泛绿,咬上一口,口感鲜美、咸淡相宜,回味无穷。”
——赵庆宝《年味里的长芦板鸭》
在大厂,年味更是一种大家一起“过个好年”的温暖。戴万荣写余胖子饭店老板的故事:
“在大厂园西路的余胖子饭店,每年春节前,余胖子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园西路这条街上的清洁工人,余胖子都会自愿给这些清洁工人们发些食品,让他们把这份浓浓的年味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共享团圆的时刻。”
——戴万荣《年味在哪里》
而当“年”的温暖拥抱江北新区,就像柏雨婷所言:
“江北新区的年味,是商场里百家被拼成的祝福信笺,是干货区交叠的手腕,是旋转门里涌的糖香。当现代穹顶垂下传统灯彩,当冰冷的大理石地砖浸透人间烟火,这座新城便拥有了最古老的年节记忆——那是万千普通人,用体温焐热了时光。”
——柏雨婷《江北新年记:灯火可亲处》
人生是不断翻篇的日历,在不经意间迎来新的篇章,我们怀抱冬去春来的期待与憧憬,启航远行。
面对潮涌潮落,船来船往,浦瀚感叹:
“站在长江北岸,看江水滔滔,波光粼粼。冬日暖阳倾洒,为江面镀上一层金辉,往来船只穿梭,奏响新年的奋进乐章。远处的老山,在新年的晨光里,依旧郁郁葱葱,与江水相依,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山水间,江北新区的自然轮廓,是新年最美的底色。”
——浦瀚《江北新岁 年味长歌》
而春天的讯息,马陈旭用一首小诗送达:
“零点钟声敲响,烟花在夜空绽放,新区的楼宇间,回荡着古老的祝福,春天,正从每个窗口悄悄探出脑袋。”
——马陈旭《江北新区的春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寒冬过,暖春至,万物勃发之际,细读这些描写年味的词句,其中徜徉着怀念、祝福、感恩、奋进,有人间温煦,灯火可亲,有旧岁已辞,新梦渐临。
素材来源 | 各作者投稿
文 | 顾杨乐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