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婉谢了院长开车送我回家的好意,说很多年没回老家了,想要走一走。从医院出来,沿着小镇那条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走着。
街道还是那条街道,只是两旁的风景已经那么陌生。记忆中那些老旧的房子一个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都是新式建筑。对我来说,更多了几分唏嘘。
十来分钟后,来到一处集市。
我打量了一阵,这个集市,应该是唯一和我记忆有点相近的地方,心里不由得就多了几分亲昵感。于是信步走进了集市,并没有想买什么,更多是想看看能否找到一些熟悉的场景。
今天应该是遇上赶集的日子,集市里人头攒动,看到这状况,我顿时失去了进去转转的兴趣,驻足集市门口,心里的感慨却越来越多。
我的目光在集市入口周围转动,突然,一个人影让我感到几分熟悉——那是一个补鞋摊,摊主是个中年妇人,她坐在一条小凳子上,面前放着一台老旧的补鞋机。
不过这个时候,补鞋机就晾在那里,但妇人却没有闲着,她的面前坐着一个年轻人,她两只手拿着一块布,正在年轻人的皮鞋上来回拖动。
“竟然还有刷皮鞋的人”,我心里嘀咕了一句。但那个身影,在我心里却更加熟悉起来。
年轻人的皮鞋刷好了,我看到他站了起来,拿出手机在补鞋机上的一个二维码扫了一下,随即就听到“收入两元”的微信语音。
妇人说了声“谢谢”,同时站了起来,抬起头看了看四周,我这才得以看清楚她的脸,心里顿时涌起波澜。
不错,补鞋的妇女是个熟人,甚至准确来说,我曾经和她还是那么的熟悉!我还记得她的名字:胡晓慧,因为她是我曾经的女友。
胡晓慧站在那里打量着四周,好几次从我脸上划过,我清楚地感知到,她的眼光空洞而冷淡,显然也没有认出我。
站了那么一分钟,胡晓慧又坐下了,从补鞋机下面拿出来一个鞋底,还在往手指上套了个什么东西,然后就纳起了鞋底。
看得出来,她的补鞋生意并不怎么样。虽然我并没有上前打招呼的想法,但心里的感慨与唏嘘,总是按捺不住地冒了出来……
我和胡晓慧是初中的同学,86年的时候,我在老家的乡中学上初中,胡晓慧是初二那年转学回来的。
那时的我,在学校也算是风云人物,学习成绩基本保持在前三,同时又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老师对我是又爱又恨,同学们对我却更多艳羡。
胡晓慧的出现,让我顿时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八十年代的农村,即使是我们这样的青少年,身上穿的衣服也几乎都是灰蓝两色,见得最多的就是那种所谓的“军便装”。
而胡晓慧则不同,不但把头发漂染成了浅黄色,身上穿的衣服也多彩多姿。男同学们私底下议论得出的结果:胡晓慧是城里回来的。
我没几天就基本掌握了胡晓慧的情况:她父亲是地质队的工人,母亲则是农民,但一家人一直在岳阳那边生活。由于胡晓慧的父亲身体不好办理了病退,于是带着老婆孩子回了老家。
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胡晓慧,回到我们那样偏僻的乡村中学,自然就显得鹤立鸡群了。
而我,也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春心萌动。
胡晓慧虽然是从城里回来的,但学习成绩并不怎么样,在班上顶多算是中等。在我这个好学生的主动示好,她很快就放下了矜持,和我渐行渐近。
到初三时,我们已经正式确定了关系。海誓山盟之下,胡晓慧幽幽地对我说:
马上要毕业了,凭你的成绩,上重点高中肯定不成问题,要是发挥好点还可以读中专。而我则有自知之明,极致的发挥也就能上个普通高中。
话里话外,她都流露出对我们未来的不信任。
我马上安慰她不要太担心,就算我上了高中,之后也不会离你而去。
因为那个承诺,在中专预考时,我故意“发挥不好”,最终连一中也没考上,却被县卫校录取了。
因为我父亲是村上的赤脚医生,我对上卫校并不排斥。更由于有胡晓慧的存在,我对这个去向反倒多了几分踏实:县卫校毕业后,只有少部分人能够进卫生院,大部分人都得各回各家。
胡晓慧上了一所普通高中,但只上了一年就辍学了。她告诉我,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还是早点出去打个工,多少能挣点钱,等你毕业了要开药店,自己也能出份力。
我对她的决定不但没有异议,甚至还因为她说打工挣钱为我未来铺路而心疼。
就那样,我高二那年,胡晓慧去了广东打工,那一年还是90年。
以前,我们虽然不在同一所学校,但都在本县,基本每个月都能见个面,互相走动看望对方,如今她去了南方,所有的相思就只能靠写信了。
那一年里,我们基本每个星期都给对方写信,在信中诉说着彼此的思念。
我更多是在嘱咐她好好照顾自己,她则更多鼓励我好好学医,将来做一个好医生。我们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彼此的挂念与激励。
但慢慢地,胡晓慧的来信逐渐减少,有时候一个月能收到一封简短的书信,有时候干脆连续两三个月也没动静。至于我给她写的那些情深款款的信,就如同石沉大海般。
我恐慌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不是手里没钱,说不准真会偷偷跑去广东看个究竟。因为我再傻也明白,胡晓慧开始变了。
我初中的成绩原本就不错,加上父亲好歹也是当医生的人,从小也算是耳闻目染,我在县卫校的表现更加突出。
大大小小的考试,不但能用别人一半左右的时间完成试卷,成绩却还能保持在前三,连校长也夸我确实有学医的天赋,当然就有不少女同学向我表示好感。
尤其是一个叫杨芳的女同学,不但长得漂亮,成绩也很不错,更难得的是她父亲是县人民医院的院长。
简而言之,如果我选择和杨芳在一起,毕业后就肯定能进县医院。
可惜我满心眼都是胡晓慧,对于杨芳,我充其量把她当成一个红颜知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