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区域是身体与外界沟通的“窗口”,承载着呼吸、发声、嗅觉、听觉等重要功能。从鼻窦炎、睡眠呼吸障碍到头颈部肿瘤,这些“头”等大事都属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诊疗范畴。在全国爱耳日、世界睡眠日、世界爱鼻日即将相继到来之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举行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文化之旅活动,让青少年走进科室,探秘耳鼻咽喉头颈的“大乾坤”。
活动伊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时海波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我们的耳朵就像一台灵敏的麦克风,鼻子是永不停歇的净化器,咽喉则是声音的发声器。”时海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趣味互动,让健康知识“活”了起来,帮助青少年们对这些器官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房,医护人员详细讲解了睡眠障碍以及儿童鼾症的诊疗方法,并邀请几位青少年现场体验多导睡眠监测设备,捕捉奇妙梦境,让他们在玩乐中体验睡眠科学的奥妙。
经常头晕眼花?可能是耳朵里的“小石头”在捣乱。耳石是内耳中的平衡石,帮助感知头部的位置和运动。一旦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就会干扰平衡信号,导致剧烈眩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室里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转椅,让青少年们大开眼界,感受到医学科技的神奇力量。一位医护人员解释道:“这台转椅可以精确控制旋转速度、角度和方向,监测人体前庭系统的反应信号,帮助评估前庭功能异常,并通过特定的转动让‘迷路’的耳石复位,缓解眩晕症状。”
大家还走进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的膜片钳实验室和听觉电生理实验室,观察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直观地“看到”了声音的传导过程。在显微镜下,孩子们看到了神经元放电的灿烂画面,仿佛一场微观世界里的“烟花秀”。声音可视化技术作用下,声音的波动被转化为屏幕上跳动的光点,让声音不仅能听见,还能“看见”。
通过本次文化之旅,青少年们深刻体会到五官作为感知世界的“窗口”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耳朵感知自然的旋律,鼻子捕捉生活的芬芳,咽喉传递情感的声音……这些看似平常的功能,背后却蕴藏着人体精妙的奥秘。随着全国爱耳日、世界睡眠日和世界爱鼻日即将相继到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科普之旅还将继续。医院计划在3月围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推出一系列科普活动,进一步增强公众健康意识。
记者:吴会雄
编辑:宁平英
校对:耿洁玉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