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苏拜了单田芳先生,是单田芳先生的徒弟,所以,准确的说,他是评书艺人,他写的东西,其实都是评书段子。”看到某位网友的这个评论,我确实真是以为是插科打诨恶搞,著名历史学者萨苏怎么会是已故评书大师单田芳的徒弟,两人从事业务的方向南辕北辙,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啊。
碰巧,这段视频让我不禁哑然失笑,萨苏的的确确真是已故评书大师单田芳的徒弟!
萨苏何时与单田芳结下师徒之缘?说来说长,2011年,萨苏在参加北京电视台《书香北京》节目录制时,借机向单田芳表达了拜师意愿。当时他在节目中现场表演了一段评书《八大锤》,单田芳听后认可其诚意,同意收他为“记名弟子”。
什么是记名弟子?记名弟子是一种名义上的、尚未被正式承认的弟子身份。意思就是说,单田芳与萨苏只是表面师徒之名的客套,无师徒艺术传承之实。换句话说,叫着好听,给自己擦烟抹粉,装点门面。萨苏会个三拳两脚的一段《八大锤》,当面请单田芳赐教,单田芳借坡下驴不好驳面子:“行啊,做个记名弟子吧。”但萨苏的才艺与单田芳真传无一毛钱关系。
但萨苏不这么看,自吹自擂:自幼痴迷单田芳的评书,其文风也深受单田芳影响。拜师既是个人情结的实现,也是对评书文化传承。实际上的目的就是收割一下单田芳的粉丝,扩大自己的影响。
自诩“此后,萨苏在写作中融入评书元素,例如历史题材作品的语言风格更加生动活泼。”这就驴唇不对马嘴了,历史是历史,历史史实细节绝对不会按着评书段子的风格发展变化!
起初我对萨苏是比较认可的,见他经常与国防大学的徐焰、卢勇等三人常在央视军事节目中讲军史,后来发现他越来越不着调,经常演绎虚构历史,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将爱国主义当成爱国生意来做,便产生了厌烦,取关,不再看他的节目。
印象比较深的是他讲述东北抗联八女投江,未了,他添枝加叶杜撰发挥,说1938年10八女投江壮烈牺牲后,第二年的冬天,抗联队伍路过乌斯浑河,在下游的冰面上清清楚楚看到了冰面下这些烈士的遗容!这不胡说八道吗?人溺水浸泡半年之久,还能看出个模样吗?
基本常识告诉人们,人在溺水后,尸体在水中会经历一系列变化,随着时间推移,水中的细菌、微生物等会对尸体进行分解,产生腐败气体,导致尸体膨胀,皮肤逐渐变色、起皱、脱落,软组织也会逐渐液化、消失。人溺水半年之久,通常很难看出原本模样。
再看看这段:“嫂子,能给我焐焐手吗?”这是抗日英雄赵尚志生前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讲到这里,萨苏哽咽了。尽管萨苏声情并茂,声音哽咽,但真正的历史是赵尚志牺牲前未留下明确记载的最后一句话。
萨苏生于1970年,曾旅居日本9年,娶个日本老婆,旅日本期间主要从事 IT 方面的工作。同时,他也利用在日本的便利条件,收集和研究有关抗日战争等方面的历史资料。萨苏突出成就,是在日本自费购买一些珍贵的日本侵华时期的史料,成为他研究抗战历史的资本,在民间研究抗战史方面有一点点自己的著述成果,这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他的一些作品中有很多讴歌抗战的内容,对于普通民众了解这段历史起到了启蒙作用,这也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但是,他在治史态度、风格与内容上,靠添加一些他个人违背历史、违背生活常识的添枝加叶的虚构与胡说八道,把极其严肃的革命斗争历史当成评书段子演绎戏说来博人眼球,将爱国主义当成爱国生意来做,是极其令人讨厌的,也是对社会非常有害的。
我非常赞同军旅作家、《长征》一书的作者王树增老师所说的:“什么都可以拿来娱乐,唯独我们的祖宗不能拿来娱乐,我们的烈士先辈不能拿来娱乐!”为什么,因为祖宗与烈士先辈是我们国家的魂,民族的魂,社会的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