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格力“铁娘子”董明珠和新东方“扛把子”俞敏洪在《酌见》节目中的对话,直接把“年轻人躺平”的话题顶上了热搜。
董明珠说:“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努力没用,不努力的反而过得更好。”
俞敏洪则补刀:“躺平了,国家未来靠谁?”
网友们为此吵翻了天。
有人吐槽“资本家站着说话不腰疼”,也有人感慨“这代年轻人确实难”。
但这场争论背后,真的只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吗?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场代际对话里的深层矛盾。
企业家视角:奋斗是解药,但药方够对症吗?
董明珠和俞敏洪的观点看似老生常谈,但细品会发现两人的逻辑各有侧重。
董明珠的“环境论”:她认为物质丰富让年轻人产生“不公平感”—“我努力了,凭什么别人躺平还能过得好?”
她的解决方案是“用梦想和责任引导”,比如格力通过高福利(社保+退休金)和严格管理双管齐下,试图让员工相信“忠诚于企业,未来就有保障”。
俞敏洪的“创新论”:他更强调代际合作,直言老企业家必须重用年轻人,甚至分股权激励创新,否则企业“在高科技领域根本玩不转”。
这和董明珠的“接班人实践”不谋而合。
董明珠透露,她已经为格力选出了三四个预备接班人,目前正在轮岗历练,用实力说话,而不是拍马屁。
但问题来了:两位大佬的“药方”真能治年轻人的“躺平病”吗?
二、网友争议:不是不想拼,是拼了也没用?
翻遍评论区,年轻人的反驳主要集中在三点:
1. “努力≠回报”的困局
“996加班到秃头,工资还没房东涨租快”、“寒窗苦读20年,不如网红一夜打赏”。
这种落差感,正是董明珠口中的“不公平感”来源。
但网友@职场小透明反问:“如果企业只给画饼不发钱,谁愿意卖命?”
2. “内卷化生存”的窒息
“内卷”这个词,已经不仅体现在教育行业,职场同样严重。
有网友调侃:“以前是‘努力就能成功’,现在是‘努力才能不落后’。”
当加班成为标配、35岁裁员成为潜规则,年轻人被迫把奋斗异化为“内卷竞赛”,反而消磨了真正的创造力。
3. “代际鸿沟”下的信任危机
所谓的代际鸿沟,简单点,就是“老辈”成功人士与如今打工人在职场认知上的思维差别。
董明珠半夜发工作通知、俞敏洪鼓励创业,在部分年轻人眼里成了“老一辈的自我感动”。
有人吐槽:“你们当年赶上了经济腾飞,现在让我们用同一套逻辑应对存量竞争,不是刻舟求剑吗?”
说实话,如果非要说对错,很难下定论。
董明珠的年轻时代,与如今的职场环境,已经差距甚大。
经验这东西有时候确实很重要,可也有可能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
三、深层矛盾:时代变了,游戏规则没变
这场争论的本质,是工业化时代的奋斗逻辑与后物质时代的价值诉求之间的冲突。
董俞两位商界大佬的“工业化思维”:
他们的成功建立在“规模扩张+标准化管理”基础上。
董明珠连饭店空调不是格力就转头走人的执着,俞敏洪“创业才能人生圆满”的论调,本质上都是工业化时代“目标导向、效率至上”的产物。
当代年轻人的“后物质需求”:
当基本生存不再成问题,Z世代更追求“意义感”。
Z世代一般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又称Gen Z、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等。
统指受到互联网、即时通讯、MP3、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影响很大,擅长使用科技设备的一代人。
这些年轻人,如果还把老的管理模式套在他们身上,再圆的大饼可能也不顶用。
你谈努力奋斗,他们反问:“如果奋斗只是为了帮老板换豪车,我为什么不能选择‘精神躺平’?”
这种价值观转变,连新华社都承认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体现”。
两者的矛盾点在于:
老一辈试图用“更多努力”解决“努力无效”的问题,而年轻人想要的是“另一种努力的方式”。
要化解这场代际对立,或许需要三方重构认知:
1. 企业:别把员工当螺丝钉,而是“合伙人”
董明珠的接班人计划提供了一个思路:
给年轻人实战机会,用结果证明价值,而非空谈忠诚。
(此处有人想到了王自如,作者提醒“纯属巧合”)
俞敏洪提议的“股权激励”若能落实,或许能让年轻人从“打工人”变“共建者”。
(抱歉,这个提议难免会让人联想到董宇辉。)
2. 社会:打破“唯成功论”,看见平凡的价值
当媒体整天吹捧“00后CEO”、“年薪百万大神”,普通人自然觉得自己是“失败者”。
董明珠呼吁媒体多关注“为社会贡献的年轻人”,这或许能缓解一部分焦虑。
关于成功的定义,不能只是“唯成绩论”,用财富和地位定义的成功略显淡薄。
财富能缩水,社会地位能落马翻车,平凡人在困境里对生活的坚持,更值得被看到。
3. 个人:在“躺”和“卷”之间找到第三种姿势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提出“低欲望社会”时,没料到中国年轻人发明了“仰卧起坐式奋斗”:
躺一会儿,再起来拼一把。
这种弹性策略,或许才是应对不确定时代的生存智慧。
结尾:没有一代人是垮掉的
回看历史,60后说70后“吃不了苦”,70后说80后“非主流”,80后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如今轮到00后被批“躺平”。
但其实,每一代人都在用独特的方式推动了社会进步。
董明珠和俞敏洪的争论,与其说是对年轻人的批判,不如说是一代企业家的集体焦虑。
而年轻人的反怼,也不过是想说: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说教,而是一个值得奋斗的未来。”
或许,当格力车间里轮岗的接班人、新东方股权激励的90后高管、B站上“用兴趣赚钱”的UP主共同存在时,这个时代才真正找到了属于它的答案。
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留言和分享,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