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真实案件纪实,
旨在:破解犯罪心理,捍卫正义人间!
探查人性阴暗,杜绝犯罪发生!
温馨提示:本文为付费内容,前三分之一免费阅读。
前言
她顶着中国警界第一女神探的光环;
3年破案350起,全部是屈打成招;
断案不靠证据靠直觉,自诩为中国版福尔摩斯;
为保自己100%破案率,导致叔侄蒙冤入狱数十载;
她亲手判处死刑的罪犯就超过300人;
破不了的案子直接嫁祸路人致其死刑;
年纪轻轻就多次立功,升职加薪;
她就是号称后台最硬的杭州女神探聂海芬。
她神的不是刑侦手段,是后台背景!
01
“快报警,水里面有全裸女尸。”
2003年5月19日清晨,杭州西湖边的清洁工老王像往常一样,拿着工具准备清理河边的垃圾。
他沿着河岸慢慢走着,眼睛习惯性地扫过水面。
突然,他的视线定格在一处,水面上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漂浮,随着水波轻轻晃动。
老王凑近仔细一看,竟是一具全身赤裸的女人尸体。
老王惊恐地大喊快快报警,他的双腿发软,差点瘫倒在地。
附近的居民和路人听到喊声纷纷围了过来,有人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
02
警察赶到现场后驱散人群,封锁现场,法医开始对尸体进行初步检查。
很快,死者身份被确认,是年轻女孩王冬。
法医还在王冬的下体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体液。
初步断定,王冬是被性侵后,被人掐住脖子窒息而死,然后再抛尸湖中。
随着舆论的发酵,案件迅速引起了公安部的高度重视,要求杭州警方迅速破案。
杭州警方指定女神探聂海芬来接手这个案子。
为什么指定聂海芬来侦破此案呢?
因为这位1965年出生的女刑侦队长,已经成为警界传奇。
媒体给她封了个"女神探"的称号。
从警17年,破获重案要案350余起,经她手判处死刑的罪犯超过300人。
这些数字背后,是100%的破案率和零投诉记录。
每一桩案子,都在规定时间内完美结案。
这次,大家也都期待她能快速破案,将凶手绳之以法。
03
聂海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调查。
她先是走访了王冬的家人,了解到王冬失踪前搭乘了一辆从安徽到杭州的货车。
顺着这条线索,她很快锁定了货车司机张高平及其侄子张辉。
没过多久,警察就找到了张高平和张辉。
当时,叔侄俩刚卸完货,正准备找地方吃口饭。
一群警察突然出现,将他们团团围住。
张高平一脸茫然,还没来得及开口,警察就大声说道:
“你们涉嫌一起重大案件,跟我们走一趟!”
“啥案子?我们没犯法啊!”张高平着急地辩解道。
“别废话,到了警局再说!”
警察不容分说,就把他们带上了警车。
到了警局,聂海芬坐在审讯室里,眼神犀利地看着张高平和张辉。
还没开始审讯,她心里已经认定这两人有重大嫌疑,毕竟王冬失踪前和他们在一起。
04
“说说吧,5月18号晚上,你们和王冬都发生了什么?”
聂海芬冷冷地问道。
张高平赶忙把那天晚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那天深夜,他们开车在路上,看到路边站着王冬想搭车去杭州,好心的张高平就让她上了车。
一路上,大家也没说太多话,到了杭州后,王冬就下车离开了。
“哼,编得还挺像。”
聂海芬冷哼一声,根本不相信他们的话。
在她看来,这两人的供词太过完美,反而显得可疑。
张辉着急地解释:“我们是被冤枉的。”
聂海芬没有理会他们的辩解,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审讯。
她觉得张辉之前有过斗殴坐牢的前科,更增加了他的嫌疑。
随着审讯的深入,双方的冲突越来越激烈。
聂海芬不断施压,张高平和张辉却坚称自己无辜。
“你们要是不老实交代,就别想出去。”
聂海芬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张高平气得满脸通红,他噌地一下站起来,双手用力拍着桌子,大声吼道:
“我们没犯罪,为什么冤枉我们!”
聂海芬使了一个眼色,一旁的警察秒懂,立刻上前按住张高平,把他死死地按在椅子上。
张高平挣扎着,脸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
“放开我!警察还讲不讲理!”张高平愤怒地喊道。
张辉也急得站起来,想去帮忙,却被另一个警察拦住。
聂海芬皱着眉头,看着这一幕,心中更加确信他们在隐瞒什么。
“对付这种贱骨头,不让他们吃点苦头是不行的。”
聂海芬决定采取用刑讯逼供的老办法,想让他们说出自己想听到的话。
于是,一场非人的审讯开始了。
聂海芬使用的第一招就是不给叔侄俩提供水和饭,让他们在饥饿和疲惫中煎熬。
两天过去了,叔侄俩硬是咬着牙一口水没喝,一口饭没吃。
趁着他们在身体最虚弱,意志力最薄弱的时候,她使用了第二招。
聂海芬要求他们戴着手铐脚镣扎马步,只要动作稍有不对,就会遭到殴打。
张高平和张辉咬紧牙关,强忍着身体的疼痛和精神的折磨。
他们以为只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就能洗刷掉自己的冤屈。
然而他们还是太单纯了,眼见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聂海芬准备开始放出了大招了,这招已经在无数人身上都试过了。
没有一个人能顶得住,哪怕是杀人如麻的悍匪都顶不住。
同事们听到聂海芬想用大招对付这叔侄俩的时候,都被震惊到语无伦次。
“聂队,真的要放大招对付他们吗?是不是有些太过残忍了?”
聂海芬盯着墙上的结案倒计时。
这是公安部重点督办案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结案。
“没时间了,放大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