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有诗,但没有所谓的远方,因为它就在眼前,是我用心记录的每一个瞬间。作者将30年媒体经验融入人生体验之中,以细腻的笔触,记录在一个敞开的世界里,她的所念、所遇、所行、所涎。
>>内文选读:
漫长的童年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或许都伴随着一个空间。
一幢房子,一条小河,或是一条路,一片田野……那里承载了小孩从疯玩开始的,对这个世界最初的感知,最单纯的喜怒哀乐。
我的童年空间,是一条路,叫“崇智路”,以及路边的一栋三层小楼。
那是一栋日式小楼,长春有很多这样的居民楼,都是伪满洲国时期留下来的。
小时候听我奶奶说,她和我爷爷最初的家,在长春市东朝阳路一带,有个很大的院子,还种菜。后来,那片地方要盖省政府家属楼,就把他们迁走了。负责搬迁的人把他们带到这栋日式小楼前,他们选了二楼靠近楼梯的一户,“万一再打仗,方便逃跑”。
我在奶奶家长大,一扇大大的木格玻璃窗隔着屋里和屋外,我的记忆几乎就是从窗边开始的。窗外是通向楼梯的走廊,走廊外,是一条不太宽的路,伸向远方。住在二楼和三楼的邻居每天从窗边经过,上班的、上学的,下班的、放学的,会依次在不同的时间出现,踩着木板发出咯吱咯吱的,或轻或重的响声。时间久了,从他们的脚步声,我就能大概判断出外面走过的是谁。
那时的我,从那扇木窗看世界,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倒是我奶奶,有时候对着窗外经过的人,像是自言自语,也像是对着我,发出一两句感慨,或是她的评判。现在想来,那应该是我最初的是非启蒙。生命就是这样的吧,在你还懵懂的时候,已经经历了重要的时刻,回过头来再拾捡起那些碎片,会发现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时光把它们都罩上了一层光晕,缥缈如烟,并且,还留在记忆里。
幸好,它们留在了记忆里。从我记事起,我奶奶就是街道办主任,整天忙忙碌碌,晚上总有人来我家开会,开到很晚,我都困了,他们还不走,有时吵得很厉害。我还记得墙上有她戴着奖章跟一堆人合影的照片,里面有解放军和警察叔叔,她参与破获敌特活动的大案立了功,还不止一次。
她忙得顾不上我,我常常一个人坐在窗边玩。那个位置,应该也是我爸坐过的最多的地方。因为后来他跟我们说,那时我妈上学放学经过窗前,他都能看见。
他俩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我爸的萌动少年心,应该就是在那扇窗前开启的。我妈后来说,当时我爸追求她时递过的三张纸条,都是在她从窗前经过时,推门出来递给她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