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姚俊倩
撰稿:姚俊倩、余俊茹
责编:余俊茹
有些红圈所也开始卷常年法律顾问的价格了,收费一年只要5万块了。
以前,我们总吐槽法律咨询公司和网推所靠低价搅乱市场。
但好在ta们的客户定位都是集中在下沉市场的平民老百姓和一些小微企业,和我们绝大多数传统律师追求的中高端市场,还没有产生非常激烈的正面竞争。
可现在连高端的红圈所都放下身段,5万的常年法律顾问也接……
这下,中层律师的生存市场真的是被挤压到了,卷得不行啊!
大家肯定会说这是恶性低价竞争吧?
01
我觉得也不全是。
在任何行业,低价都是能一眼就击中客户的极大卖点,在法律服务行业也一样。
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大家都不容易。利用低价去赢得客户,是一种正当的产品策略,也真的是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使的招。
而且,市场规则在这儿,没人会愿意去做赔本买卖的。
对于红圈所来说,如果人家真的能在做到低价的同时,还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服务。那说明人家在交付和获客成本上有优势,能把实惠让给客户,这也不算啥恶性竞争。
而对于网推所和法律咨询公司来说,毕竟现在市场鱼龙混杂,可能做不到保质保量,但他们接的活儿相对简单,交付难度没那么大,收费低也说得过去。
当然,市面上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恶性的低价竞争。
有,但是,市场会淘汰他们的,老天爷会收拾他们的。因为,以牺牲质量换取低价只会把自己的名声搞臭,是绝对做不长久的。
所以,你看,低价竞争也没那么可怕嘛。
02
对于其他律所和律师来说,我们与其去怨天尤人,还不如多去学习人家是如何做到降本增效的,能把常法做到这个价格的。
比如,多去了解了解人家的常法服务方案,看看ta们这些能打下低价的律所和律师,在方案里会给客户审几份合同?发几份律师函?
多看看,你就会发现,这些能实现所谓“低价竞争”的律师,都非常善于限定常法服务边界,把自己做常法的成本控制在对应的价位里。
这样即便收费低,但人家仍旧有利润可以赚。
当然,我不是说大家要去一味减轻常法的体量,来寻求这样。毕竟真要是这么做,你的客户肯定就不干了。
我说的,是设计产品梯度、限定服务边界的思路。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3点:
落地标准化交付的刚需项目,不限数量
限定非标准化交付的刚需项目数量
抓住刚需做基础服务套餐,非刚需做额外收费的专项
以我们LegalMVP研发的《》为例,合同模板、法律体检这类项目,既是企业的常法刚需,又只需要研发一次,就能实现后续无限重复利用。
实际上,随着律师不断地拓客,自己的边际交付成本越趋近于0。对于这样的项目,咱们就可以不限数量,让客户实打实感受到服务的份量和实惠。
而对于合同审查、诉前指导这类个案个议的非标准化服务来说,每做一次,都需要花费律师新的时间和经历。那我们就要规定好服务次数,合理限制律师后续交付的成本。
对于以上这些刚需来说,这是企业必须要的,也是律师常法必备的,我们要纳入到常法顾问服务套餐里,做成一个“基本款”。
而对于剩下一些企业单次偶发的法律服务需求,不像常法顾问那么有粘性,我们就放到另外的专项里,需要另外付费。
我们在产品手册中,给大家提供了6大精选专项服务:
这样一来,我们的常法顾问套餐起价可以做的更低,而同时也非常清晰地界定了我们服务的边界和范围。
03
发现了吗?
这些可不是恶性低价竞争,而是,良性的产品竞争。因为这些律所和律师们,善于经营,学会利用规则游戏,来让自己的常法服务看起来更有价格竞争力。
所以伙伴们,说真的,内卷当下,与其吐槽低价竞争,不如研究人家如何做到低价。
你觉得呢?
文中提到的产品手册,出自LegalMVP研发的,从内容到设计,我们都做好了,律师可以拿来即用。
感兴趣的伙伴,可以扫码联系芒芒了解咨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