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自己的房间,自己的角落

0
分享至

自己的房间

自己的角落

来源 | 新经典

离开的、留下的

海鸥:

我对颖迪的印象最早来自一篇文章《形而上学的亲吻》,写的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老师苏德超。那篇文章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最后一段,写的是一个上苏德超课程的学生李书仁,她说她每次上完课回到寝室,都会激动得睡不着觉,就好像处在这样一种状态里:“积极又幸福得未曾有过,而又仿佛早就期待着这样,感到了似曾相识的熟悉。”每次细致地整理完每次课的悖论,讨论中的每一个观点,她总会愤愤地想,“出国还是什么的都见鬼去吧,我会死守在这上完课”。后来过了两年,颖迪出了这本书《逃走的人》,从死守到逃走,我很好奇中间发生了什么。

颖迪:

我本科读的是新闻,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做所谓的“非虚构写作”,也常做一些社会新闻、跑一些灾难现场,但也总会感觉,那好像不是我最想写的东西。早年我想做记者,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好奇,就是说到底,大家都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2021年,“躺平”这个词开始频繁地出现,整个社会也有一种集体性的倦怠,去鹤岗买房隐居这类叙事开始频繁出现在媒体上,我开始感到好奇,也尝试去联系“隐居吧”中的一些人。很多人和我讲到,这么多年的工作带来的消磨感,在大城市生活的不被尊重的感觉,让他们迫切地想去逃离,想蜷缩起来,再也不和外界联系。但那时候,我还是站在外部视角,比较远地去旁观他人的生活。

到了2022年,新冠开始,我当时的工作也快要解散,北京街上的人越来越少,无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生活,都在被很剧烈地摇晃。这时我正好看到一个生活在鹤岗的女孩,她把自己的房子装修成北欧风格,你很难把它和这样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联系起来,和我之前想象的人们的状态是很不一样的。于是我决定来到鹤岗,真正进入这里的生活。

来到鹤岗后,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以后的生活就自由了,这种新生活带来的憧憬和愿想,是非常动人和炽烈的。比如这本书封面上的那个女孩,她来自常州的小镇,来到鹤岗后,她养了大西洋水母,当她终于有了闲暇,她发现自己靠近美了。但真正进入她们的生活后,我还是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甚至完全推翻了我之前的想法。

点击图片即可一键购买▽

书图摄影:DD

一面渴望、一面挣脱

海鸥:

周慧是我出过的作者里,从生活层面影响我非常大的一个人。她的书和颖迪写的“逃走”这个主题有很大的关联。之前读到颖迪发在《先生制造》的对谈,其中一位对谈者也提到周慧和《逃走的人》的相似性:“她也是常年在城市的边缘生活,很久不工作,一个人活。她的采访里有一句话,说不是说主流生活不好,职场,家庭,亲密关系,这些都能给人稳定和必要的价值感,只是我不再向往那样的丰富多彩。”

我想知道,周慧怎么看,你觉得你和颖迪书中的人像吗?

周慧: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觉得很惊艳。我之前读非虚构不太多,会更倾向于读感情更深,更个人化的作品。但这本书非常吸引我,越到后面越渐入佳境,她把自己的个人生活引入进去,也参与了整个鹤岗的生活。这本书也像几个长篇,很文学化,文字写得非常好,情感也非常细腻,让我很意外,甚至有点嫉妒,这么年轻就写得这么好了。

我和书中的人可能有些不同,我年龄比他们更大一些,手上有一些积蓄,并且非常确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而书里这群人很年轻,很多时候处于迷茫,甚至会越过越迷茫,最后走到消失,我会觉得非常遗憾、惋惜。

但看到有一波这样的人也挺开心的,他们不喜欢城市,不喜欢被卷,不喜欢主流生活,可以很勇敢地去到一个地方,创造一个新的自我和生活,这可能也会给主流生活中很焦灼的人一种可能性。

位于洞背村的书店“昨日书”

颖迪:

之前在豆瓣读到很多留言,会提到周慧老师的《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我上半年读了这本书,会发现它的精神内核和《逃走的人》非常相似。我记得周慧老师书中有一句话:“人终其一生都被两种完全相反的驱动力操纵着,一种是对陪伴、爱以及所有能让我们亲近的关系的渴望,另一种是对独立、孤单和自由的向往。”人一方面渴望和他人联系,另一方面又想摆脱人际关系的负累,一个人生活。

我最初为什么会这个主题感兴趣,除掉那些社会性的东西,吸引我的就是人,ta们选择自我隔绝,买一个房子蜷缩起来,这种状态让我很向往。可能因为我之前的成长经历中,人带来的伤害是远大于支持和爱的。像我之前的第一份工作,看上去非常好,但到后来就出于人际关系的斗争,有一个内部的崩溃,这件事也让我消化了很久,那半年里我也像书中写的这些人一样,不和外界接触,躺了半年多。所以我想知道,人能不能更长久地这样生活,而这样生活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实现自己最初的想法,对自由的追求。

点击图片即可一键购买▽

“昨日书”的书架上摆放着《逃走的人》

你想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海鸥:

这本书写了一个真正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颖迪在书中反复追问的:“你想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书中有一个宁夏人,他在银行做柜员,每天开车走同一条路线,有天他在等红灯的时候就想:“难道要在这里等一辈子红绿灯?”这种心声贯穿全书,他或许不知道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但他知道眼前的这种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虽然不缺钱,但他生活中总像缺少某些东西,这就是他离开的原因。

周慧:

我三十九岁的时候从一份看起来很不错的工作辞职,说我不干了。当时我就想,如果我再待七八年会怎样,或许一房一厅换成两房一厅,后续把钱砸进医美或股市,或许牵扯进一些乱七八糟的感情,然后我仍然会辞职。我可能还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但我知道自己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海鸥:

这是起点。我们不要把逃走看成一件非常消极的事情,仿佛落荒而逃。书里写到的很多人,“逃”对他们来说,首先是一种决绝的勇气,至少在逃离的时刻,他们怀抱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我记得颖迪写到那个在比亚迪工作的男生,他回忆来到鹤岗时:“不是紧张,也不是兴奋,像是背水一战,一种不安的感觉。”我想走上这条路的人,有一半是带着这样的心情,是面对着一个更不确定的、新的生活的展开。我也记得他说“如果鹤岗都留不下我,那我还能去哪?也可能人生都这样,还能烂到哪里去?”

在一个甚至没有拥有名字的人身上,听到“人生还能烂到哪里去?”时,我觉得真的可以抛掉文体的鄙视链,有时大家会认为非虚构是低于小说的,是不够文学的。但当一本书写得好时,它们拥有的是同一种真实和深刻。

洞背村附近的海边墓园

“我在放弃多余的一切”

海鸥:

我也想聊聊书中这些人,为什么会选择鹤岗这样一个白雪皑皑、漫漫长夜的地方。

颖迪:

我觉得可能还是房子的重要性。比如书中的主角林雯,我跟随她回过她在常州的老家,她在自己原来的家庭里是没有位置的,即使和爸妈生活在一起,也只能待在自己的床上,不能去客厅,因为客厅是被他爸爸占据的。我和她回过家后,一下子就明白了鹤岗的房子在物理层面提供的心理安全感。就像她读完这本书后给我的一段话:“就像我从卧室走向客厅的脚步,走了很多年,我可以随便在客厅待多久了。”我突然明白客厅就像一个心理层面的庇护所,像茧一样把人包裹起来。

周慧:

我永远记得我刚买下房子住进去的前半年,有一种非常踏实的感觉,仿佛在这个世界上站住了脚,无论在外面、在白天你的际遇怎么样,都有一个家可以回,这个地方可以随便造、随便躺,可以哭可以笑,可以让自己的猫、自己的狗有地方居住,可以随便撒野,关上门就是自己的世界。

后来我到村里租房后,再没回过那里。但我逐渐发现,用一句有点鸡汤的话来说,随着你自己的内核越来越强大,自己本身的力量足够大,心安即是故乡,我对房子的稳定感的依托就没有那么强了。

海鸥:

我们刚刚一直在聊的,呼之欲出的就是“过一种最低限度的生活”,所有逃走的人都已经意识到,颖迪在书中也写到的,就是“我在放弃多余的一切”。书中的一个人切断了暖气,坐在家里,当他说出这句话时,其实是带着一种审美意味地安慰自己,让自己释然。

颖迪:

刚刚周慧老师说到,她租房也能过得惬意和开心,因为内心有一种底气。但书中这些年轻人还是要一个房子,包括我自己,性格可能也和ta们更像,始终处在一种不安和恐惧当中,因此要应对外界的时候,便渴望能在物质上有个依托,这种支撑确实不是来自内心的。

比如我在读周慧老师的书的时候,会感觉她有个很重要的支撑就是文学。但我见到的这些年轻人,很可能没有精神方面更坚硬的支撑,就会向外界去寻求,房子可能就是这么一种选择。人总是会有一点妥协,有一点自我安慰,如果没有价值的依托,处于很深的迷茫的话,可能最后的选择就是彻底消失。

点击图片即可一键购买▽

在孤独中创造

海鸥:

其实周慧的生活和书中许多人极其相似,就是过着一种最低限度的生活。我也想聊聊生活在边缘的代价,其实物质生活的压缩可能是所有损伤里最轻的一种。更多的,也可能是你们俩感受特别深的,是那种孤独是否可以承受?

周慧:

前几天刚好有朋友问我,你会觉得孤独吗?我说孤独,孤独不是很好的事情吗?为什么你们会觉得它是一个问题。至少最近五六年,我会发现孤独是我最好的东西,我喜欢孤独,我享受孤独,我也依赖孤独,在孤独中我会有创造,我会有生发。

你们觉得孤独,可能是想和人有更深层次的链接,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亲情也好,你们渴望的是这些。我之前也会有这种渴望,因为一些不安全感,投入到一些亲密关系中去。但后来我经历了太多,就发现自己完全不依赖这些关系,也不再渴求,我和人的链接只需要一些轻的触碰就可以了。我不太需要太深的别人来理解我,给我依靠和支撑,迷茫的时候给我解答。

但我很理解这些才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强烈地需要人和人的链接,需要支撑,需要被认可、被看到。我只是说我已经走过了这个阶段,但我也想说,你们也可以走过这个阶段,变成一个很强的自己,不需要太依赖外界的人和人的关系。至少目前,我很喜欢我的孤独。孤独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它是我的营养。

海鸥:

我觉得这个代价是颖迪和周慧都已经意识到的,但承担这个代价,比过最低限度的生活更艰难,需要一颗更坚强的心灵,等你锻炼出了你自己,那时候可以像周慧一样享受孤独。

颖迪:

我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也重新去理解了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艰难。有时候人过不去了,就真的是过不去了。我也很难一下子说明白,只是我会一直思考,人应该怎样跟自己的孤独,跟自我,跟他人去相处。可能我们只能自己给自己更多宽容、更多时间,慢慢去想明白。

周慧:

就活着呗,反正都是活,干嘛不快活地活,为自己活,也不为别人活。

颖迪:

这可能也需要锻炼,和自我的相处也是需要锻炼的。我为自己活,不为他人活,这话说出来非常容易,但中间可能需要几十年的修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争议!全运会王曼昱4-3险胜,不和谐一幕:球迷一边倒加油至破音

争议!全运会王曼昱4-3险胜,不和谐一幕:球迷一边倒加油至破音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11-11 18:00:45
深圳这两大片区为何死活不通地铁?背后原因让人哭笑不得!

深圳这两大片区为何死活不通地铁?背后原因让人哭笑不得!

金哥说新能源车
2025-11-12 11:27:01
张予曦的身材太吸睛了 胸围好大 翘臀细腰 身材曲线完美流畅 太迷人了

张予曦的身材太吸睛了 胸围好大 翘臀细腰 身材曲线完美流畅 太迷人了

小椰的奶奶
2025-11-12 13:56:09
访华失败亮狠招,德国三连发难,比特朗普还狠辣,中方坚决反击

访华失败亮狠招,德国三连发难,比特朗普还狠辣,中方坚决反击

阿七说史
2025-11-11 12:50:59
西班牙国家德比历史最强阵容发布!C罗入选 内马尔都没资格入选?

西班牙国家德比历史最强阵容发布!C罗入选 内马尔都没资格入选?

体坛八点半的那些事儿
2025-11-12 11:28:42
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开幕,最佳男女主提名已揭晓!

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开幕,最佳男女主提名已揭晓!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12 01:42:49
自己生病却让人吃药!韩国瑜亲上火线呛赖清德打断台湾安全3只脚

自己生病却让人吃药!韩国瑜亲上火线呛赖清德打断台湾安全3只脚

新时光点滴
2025-11-12 14:25:35
民主党午夜崩盘!川普政府赢下关键回合,加州州长怒斥“7个叛徒”:这是可悲的投降!

民主党午夜崩盘!川普政府赢下关键回合,加州州长怒斥“7个叛徒”:这是可悲的投降!

华人生活网
2025-11-11 05:32:00
安史之乱的分水岭——让哥舒翰赴死的“函谷之战”

安史之乱的分水岭——让哥舒翰赴死的“函谷之战”

《中国国家历史》
2025-11-11 19:59:15
浙江20岁小伙闪婚37岁离异阿姨,十年后她们怎么样了?

浙江20岁小伙闪婚37岁离异阿姨,十年后她们怎么样了?

风起见你
2025-11-12 04:17:47
特朗普心急如焚,关税战不但没打赢中国,美国可能要倒赔2万亿

特朗普心急如焚,关税战不但没打赢中国,美国可能要倒赔2万亿

头条爆料007
2025-11-11 20:32:58
中央巡视组进驻后被查的张柏森被决定逮捕

中央巡视组进驻后被查的张柏森被决定逮捕

正义网新闻
2025-11-11 16:11:02
70多岁老人要提前做好五个准备,最后一个很重要,有人却讳莫如深

70多岁老人要提前做好五个准备,最后一个很重要,有人却讳莫如深

情感大使馆
2025-10-30 10:28:22
举重选手徐璐莹抓举失误后教练转身,赛后选手为教练发声

举重选手徐璐莹抓举失误后教练转身,赛后选手为教练发声

懂球帝
2025-11-12 10:59:08
“闹腾”过头了!新能源汽车被踢出“十五五”,上头彻底失望了?

“闹腾”过头了!新能源汽车被踢出“十五五”,上头彻底失望了?

小李车评李建红
2025-11-11 07:39:46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滞留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滞留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刘森森
2025-11-12 11:26:11
福建省赖氏宗亲会秘书长喊话赖清德,国台办回应

福建省赖氏宗亲会秘书长喊话赖清德,国台办回应

界面新闻
2025-11-12 11:06:35
杨振宁离世不到1个月,49岁翁帆入职清华被群嘲,校方曝关键信息

杨振宁离世不到1个月,49岁翁帆入职清华被群嘲,校方曝关键信息

秋姐居
2025-11-11 21:45:17
年薪849万,年终奖1000万,中国“最贵董秘”朱旭,49岁依然单身

年薪849万,年终奖1000万,中国“最贵董秘”朱旭,49岁依然单身

素衣读史
2025-11-11 17:54:33
北美夺冠,中国票房从7.8亿跌到6400万,这块金字招牌算砸了?

北美夺冠,中国票房从7.8亿跌到6400万,这块金字招牌算砸了?

靠谱电影君
2025-11-11 20:23:26
2025-11-12 15:16:49
尚曦读史 incentive-icons
尚曦读史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28129文章数 121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毛主席珍贵签名照曝光,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

头条要闻

美主持人污蔑中国人窃取知识产权 遭特朗普反驳

头条要闻

美主持人污蔑中国人窃取知识产权 遭特朗普反驳

体育要闻

太阳三连胜&活塞东部第一 哪个更想不到

娱乐要闻

辛芷蕾配得上威尼斯影后吗?

财经要闻

专家建议设立5万亿房地产稳定基金

科技要闻

Meta"宫斗"持续,AI教父杨立昆被"气"走了

汽车要闻

能得到央视的肯定 长安马自达EZ-60可不简单

态度原创

旅游
本地
手机
房产
公开课

旅游要闻

“口袋公园”冬景美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凌滩玉魄淬千年,诗意钢城马鞍山

手机要闻

央视聚焦双十一,财经频道分析小米17,iPhone 17成背景板

房产要闻

海口湾,1300亩巨无霸地块登场!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