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人工智能的冲击
继ChatGPT之后,DeepSeek又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的热潮。DeepSeek作为本土免费人工智能,私人也可以部署到本地电脑,大大降低了使用的门槛。律师可以更方便地利用它,进行法规和案例检索,合同审核,诉讼风险分析等。
不过,律师可以用,当事人也可以,律师靠“吃信息差”赚钱将越来越难,法律信息的含金量在快速的减少。许多人因此对律师业的发展抱很强的悲观色彩,认为低端业务和青年律师的业务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未来肯定会更卷,但冲击与机遇并存。最高院在2022年也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将在司法审判业务中大力引入人工智能。所以,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关键要先从正反两面了解它,然后才能正确看待它、利用它和应对它。
下面说一些自己的观察和总结,权当抛砖引玉,希望有所帮助。
人工智能可以帮律师干什么?
法律问题咨询解答:相对于传统搜索方式,人工智能解答更快更直接,在回答的时候还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文章或视频链接,DeepSeek的“深度思考”模式还有推理的过程,这些解答对于使用人得到答案,拓展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法规和案例检索:相对于传统的网页搜索引擎,人工智能搜索更加有针对性,回答的内容也更确切,可以避免在搜索结果和广告中刷选而浪费时间。
法律文书审核:这是法律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读懂使用人提供的合同文档文件,有针对性的给出审核意见,虽然结果不一定100%准确可用,但作为一个重要参考和提示则没有问题。
自动法律文书起草:相比于两年前ChatGPT,这方面的效果已经有很明显的提升。即使提供的文本不能“零修改”直接拿来用,相较于在传统的法律文书范本网站下载文本,也更快更有针对性。
案例分析与总结:例如可以把裁判文书提供给人工智能,并进行提问或按要求进行总结、列举或延伸,另外还可以把相关的案件事实提供给人工智能,令其提供法律分析意见或诉讼风险提示等。
上述是比较常见的应用场景,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是一个很有用的效率提升工具,虽然给予使用人的结果并非都正确,但这个误差在不断快速缩小。
人工智能又有哪些不足呢?
其实,相对于前面的问题,这个问题对律师更重要。因为人工智能不能干什么,恰恰是律师可以做的方向,是体现律师价值的地方。
数据时效性限制:人工智能会有网络搜索模式(功能),获取的数据时效性比较强,但一些回答所基于的数据则需要“喂养”和“消化”才行,而这有明显的时效性,通常会滞后几个月。DeepSeek等在回答问题时,就会指明自己的时效性,避免使用人误解。
数据壁垒:像一些数据库数据是人工智能无法直接获得的,这涉及到数据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像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案例虽对公众开放,个人可以自由访问和下载,但人工智能均明确无法直接访问,只有人们将这些相关的案例、数据下载后再以一定形式在网上发布或提供给人工智能时,才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利用。那些需要会员权限才能访问的数据就更是如此了。
偏于理论,轻于经验:法律行业是一个强经验性的行业,许多理论上的、法规上的知识,对应到现实情况经常会有变化,甚至错误。一句调侃的话叫“每个法院都有自己的民事诉讼法”,这些经验性的东西、操作性的知识,很多都没有固定成公开数据,只有亲历者才知道,而人工智能在这方面的表现有明显的缺陷(可参见下面的例子)。
始终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解答还是抱着辅助、参考的心态为主,律师的解答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获得人们的信赖,例如律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咨询,即当事人自己网上搜索到了答案,又回头找律师确认一下。
另外,律师相比人工智能,在和当事人的沟通上会有情感心理因素,例如情绪上的开导和支持,诉讼遇到困难时的鼓励等。虽然这有律师和当事人之间是否产生移情的问题,但实际上争议都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而是复杂的法理人情纠纷,当事人与律师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很多时候不取决于法律知识,更多的是深层次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种主观感受是人工智能无法给予的。
面对人工智能,律师可以具体做什么?
利用人工智能作为提效工具,同时从人工智能不能做什么这点切入,可以思考出当前律师应该注重哪些方面,具体做什么。下面几点个人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优化的提示词系统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效率,简单一问一答的使用,大家都会,没有难度,但这样就不存在谁有差异性的优势。所以,除非花钱使用一些法律科技公司开发的更贴合实际需求的工具,或者有编程基础的律师自己设计程序,否则就只能不断的优先自己的提示词,形成一套自己的提示词系统,才能显著的提升效率。
而这种优化的提示词系统,需要有准确的、体系性的法律认知作为基础,不是一般当事人能提炼出来的。在未来,当事人使用人工智能和律师使用人工智能也将有显著区别。简言之,拥有自己一套优化提示词的律师,可以有附加价值和竞争优势。
二、建立自己的个性化专业数据资料库
前文提及的提示词系统,本质是从技术角度建立差异性优势,这个建议也是,不过更进一步。律师可以尝试选择一两个专业方向,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积累和建立自己的专业数据资料库,这个库不是简单收藏文件夹,而是一个从提取、分析到产出都高效运行的个人专业库。这个数据资料库,可以有更高的时效性,体现一定的封闭性和私人独特价值,是简单使用人工智能或第三方开发的工具难以做到的。如果律师有余力,深入学习一门编程技术将很有价值。
三、客户长期主义,服务是重点
从前文可以看出,律师与当事人建立长期信任关系才能更好的留住客户,体现律师服务的价值。这点在人工智能冲击出现之前也是值得做的,只是在未来,这样做的价值更加凸显。用心经营好你的客户,提供法律知识的同时提供优质的法律消费体验感,包括沟通上的、知识上的、心理上的,提升综合能力,当好“法律服务员”,比以前更重要。
四、“好律师是案子堆出来的”:经验越来越重要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律师只有大量办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知识和经验,才能成为业务过硬的好律师。上一点提及的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也同样要靠办案不断打磨。快速积累办案经验是青年律师成长的不二法门,办案经验是律师真正能立足,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根本。
最后,法律服务作一种产品,当生产效率整体提高时,市场价格必然会下降,我相信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律师行业也逃不出这个规律。所以,如果确实无法“保价”维持收费水平的话,那就尽量“保量”吧,毕竟经验就是律师的财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