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农民哭穷,巨头抢地,这剧本不对劲!
2025年最魔幻的商战现场:中铁十四局、二十一局的工程师在山东田埂上开拖拉机,贵人鸟的运动鞋盒里塞满东北玉米……
老百姓种地年年喊亏,巨头们却挤破头往泥巴里砸钱?
这画面堪比华尔街之狼集体下乡插秧!
更离谱的是:河南某村支书吐槽“年轻人全跑光了”,转头央企就包下万亩良田,无人机播种三天干完一年的活;
东北老农抱怨“玉米价贱不如喂猪”,贵人鸟却靠卖粮食半年狂揽2.38亿。
到底是资本疯了,还是我们看不懂这盘大棋?
今天咱们就扒开“跨界种地”的底裤,看看巨头们如何在黄土里淘金!
一、政策红利:国家粮仓的“钞能力密码”
你以为巨头们真是来当活雷锋的?
看看这张底牌—十年间,国家计划砸1.2万亿建12亿亩高标准农田,谁承包谁躺赚。
中铁十四局在山东1.5万亩试验田,为了助推智慧农业建设,政府必然会有所“表示”。
相关财政资金的支持有没有,税收政策的优惠给不给,基础设施的保障做不做,这些都是散户农民无法享受到的。
就像人家种地用的是卫星遥感+AI管理+自动灌溉,亩产比散户高出不少,成本却比农民大幅压缩。
京东、阿里、腾讯都已经成了智慧农业下的“种田大户”,早就赚的盆满钵满。
这哪是种地?分明是开着印钞机收庄稼!
难怪网友调侃:“种地不挣钱?那是你没资格领财政局的年终奖!”
二、资本游戏:从镰刀到韭菜的降维打击
种地毛利率不高,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贵人鸟财报:2022年粮食贸易毛利率仅7.29%。
然而受益于粮食业务,萎靡不振的贵人鸟,还是于2022年5月成功脱掉“ST”帽子。
如今更是直接进行了工商变更,昔日“鞋王”变身农业公司,不赚钱,傻子才会继续干!
2024年俄乌冲突再起,全球小麦价格飙涨40%,中粮集团期现联动狂赚200亿。
农民在地头挥汗如雨,巨头在交易所敲键盘数钱——农业早已变成金融游戏!
三、战略卡位:新冷战的粮食核弹
1. 粮食主权的“隐形军备”
看看国际局势就懂了:
2024年近日,美国驻日大使拉姆·伊曼纽尔放出狠话,扬言要从粮食和能源安全领域威慑中国。
俄乌战争,导致乌克兰对华粮食出口受阻。
粮食,早已是比芯片更致命的战略武器!
继中铁十四局山东揽地1.5万亩,网传中铁二十一局也在甘肃兰州附近包下30万亩土地,进行小麦种植。
好家伙,筑路建桥盖房子的央企们,纷纷看上了种地这个“土行当”,其中含义意味深长。
2. 转基因赛道的“弯道超车”
跨国粮企的阳谋:用转基因种子+农药捆绑销售,控制中国农业命脉。
2023年先正达上市失败,央企突然集体发力:
中化集团携手先正达在海南建立种子实验室,中铁十四局试验田偷偷种抗虫玉米。
巨头跨界种地的终极目标:打破ABCD四大粮商垄断,把14亿人的饭碗焊死在国家手里!
四、农民困局:从地主到佃户的时代轮回
面对巨头碾压,散户的生存空间正被急速压缩:
土地沦陷:河南某村80%耕地流转给企业,农民成了“农业临时工”,日薪80元 。
技术降维:无人机播种每亩成本15元,比人工便宜60%,老把式彻底失业。
最讽刺的是:农民自己种玉米亏本,把地租出去后,自己买回玉米喂猪发现比市场价高了不少。
这波操作,堪比房东收租后还得高价租回自家厕所!
结语:这场农业革命,没有无辜者
当我们在直播间抢9.9元包邮的东北大米时,不会想到:
- 每粒米背后是1.2万亿国家战略的豪赌
- 每斤玉米藏着期货市场的血腥搏杀
- 每亩良田成了国际博弈的抵押品
农业,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浪漫。
它可以是保家卫国的核弹头,也可以是资本收割的新镰刀。
唯一确定的是:随着各地土地流转的深入,那个牵牛耕田的时代,恐怕再也回不去了。
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留言和分享,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