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郭熙《 树色平远图》
▲ 元 倪瓒 《六君子图》
▲ 明 董其昌 《古树幽斋图》
▲ 明 文征明 《古树飞泉图》
▲ 明 董其昌 《荒山古树》
▲ 元代 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全卷》局部
▲ 明代 仇英《桃源图卷》局部
▲ 明代 陆治《丹枫山色图》
▲ 明代 朱瞻基《莲浦松吟荫全卷》
历代画家笔下的树,千姿百态,各具神韵,展现了画家们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表达。
自古以来,树在山水画中就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人有云:“凡画山水,林木当先,峰峦居后。峰峦者山之骨,林木者山之眉目,未见骨骼,先有眉目,故林木须要精彩。”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树木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它们如同人的眉目,是山水之气的凝聚,能够赋予画面以生命力和灵动感。
北宋时期
郭熙:其《树色平远图》等作品中,树木造型生动,枝叶繁茂,展现了北方山水的雄浑气势。李成:以画寒林平野著称,其《读碑窠石图》《乔松平远图》等作品中,树木挺拔苍劲,与远山近水相映成趣。
南宋时期
马远:其《松阁观潮图》中,松树挺拔于山崖之上,与汹涌的潮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画家高超的构图技巧。刘松年:其《秋窗读书图》中,树木环绕庭院,枝叶扶疏,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读书氛围。
元代
倪瓒:其《六君子图》等作品中,树木简洁疏朗,以枯木竹石表现文人的高洁情怀。黄公望:其《富春山居图》中,树木与山水融为一体,展现了江南山水的秀美和灵动。
明代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他提出“画树之窍只在多曲”,主张画树应注重线条的曲折变化,其作品中的树木形态各异,富有生命力。蓝瑛:其《白云红树图》等作品中,树木枝叶繁茂,色彩鲜艳,展现了画家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清代
弘仁:其山水册页中,树木造型简洁明快,与山石相映成趣,展现了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
石涛:其山水小品中,树木形态各异,笔墨淋漓,充满了野逸之气。
近现代
齐白石:其笔下的树木,如栗子树、棕树等,形态逼真,笔墨简练,展现了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徐悲鸿:其《古树》等作品中,树木挺拔苍劲,笔墨浓淡相宜,充满了生命力。
在历代画家的笔下,树木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体现,还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例如,松树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高洁傲岸的品质;梧桐树则因其“引凤树”的美称,常被用来象征吉祥和美好;柳树则因其柔美的姿态,常被用来象征柔情和离别等。
历代画家笔下的树木,是他们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表达。通过这些树木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们的艺术才华和情感世界。同时,这些树木形象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滋养。
▲ 明代 蓝瑛 《仿古山水册》
▲ 明代 蓝瑛 《仿古山水册》
▲ 明代 蓝瑛 《仿古山水册》
▲ 明代 蓝瑛 《仿古山水册》
▲ 明代 项圣谟《山水图》
▲ 明代 恽向《山水册》局部
▲ 明代 沈周 《青绿山水轴》局部
▲ 明代 傅山傅眉 《山水花卉册》
▲ 明代 佚名《岩壑清晖册》
▲ 明代 项圣谟《山水图》
▲ 明代 恽向《山水册》局部
▲ 明代 沈周 《青绿山水轴》局部
▲ 明代 傅山傅眉 《山水花卉册》
▲ 明代 佚名《岩壑清晖册》
▲ 清 金农 《古树》
▲ 清代 董邦达 《苏堤春晓》局部
▲ 清代 沈源 唐岱《茹古涵今》局部
▲ 清代 查士标《山水图》局部
▲ 清代 艾启蒙《十骏犬图册》
▲ 清代 恽寿平 《山水画册页》
▲ 清代 恽寿平《山水花鸟图册之山水》局部
▲ 清代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局部
▲ 清代 王翚《仿古山水册》局部
▲ 清代 王翚《 仿古山水册》局部
▲ 清代 冷枚《十宫词图册》局部
▲ 清代 冷枚《十宫词图册》 局部
▲ 清代 冷枚《十宫词图册》 局部
▲ 近现代 高剑父 《古树》
▲ 徐悲鸿 《古树》
▲ 徐悲鸿 《古树》
▲ 李可染 《古树高士图》
▲ 程十发 《古树报春》
▲ 溥杰 《古树晨烟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