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部门的负责人,离开后该岗位一时空缺,据说临走前与公司闹得不太愉快。不得已由相邻另外部门代管了一段时间,毕竟是代管客观情况无法平衡好两个部门的工作。经过多方招聘终于新人到岗,面对的却是无交接状态,初始只能做一些当务之急需处理事项,工作一时不知从何处分“轻重缓急”着手去开展。
当然,在没有前后交接信息的前提下,一项项去了解和摸情况,最终也是可以搞清楚结果的,但费时费工还要走不少弯路,再说四处了解到的信息也要鉴定真伪与错谬。幸好有同仁告知离开前负责人的电话。
以一个异地且陌生的号码打过去,居然接听了电话,自我介绍一番,并说明状态情况,进而虚心请教,没想到相谈甚欢,知悉了解了一些中长期进行中的计划事项、需跟进的事项等,离职了、虽然与公司闹得不愉快,当接到素未谋面的后任者的来电,还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确实具备职业道德与精神,值得为期点赞。
上述案例,体现的是一个“知识传承”,不过是以这么一种方式进行了传承。要知道,倘若前负责人不接这个来电,或是接了来电知悉是前公司的继任者而挂断电话,亦或知悉来意后三缄其口敷衍一下,那还哪里有“传承”?那继任者或许就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从零开始了,没有“历史”那就像个孤勇者一样开创历史了。
人在,就良性运作与控制;人不在了,其他人不明情况,于是运作就出现卡壳不动了,没人想看到这种状况。关于质量体系新标中的“企业的知识及传承”,明确几点如下:
1.企业应确定过程的运行和达到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所需的知识,这些知识应得到维护并在需要的时候便于获取。在应对变化的需求和趋势时,应考虑相应更新动作。
2.企业的知识,可以基于内部资源(如知识产权、SOP/SIP/工艺/图纸、经验教训、改善提案改进分享等);外部资源(如法律法规、标准/图纸/工艺,学术交流、会议、外训收集的知识等)。
3.企业知识的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持续维护和建设不可少。
4.企业的知识应具备传承性。涉及组织知识相关人员如出现离职交替或调岗情况,需详细移交给接替人,保障知识的继续发挥指导和支持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