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24年11月7日,建业地产召开媒体交流会,创始人胡葆森罕见露面,吸引了众多目光。
然而,2021年郑州暴雨冲击资金链,让建业在低谷中徘徊三年之久。
取材网络
现如今,胡葆森亲自现身,是否意味着建业迎来关键转折?
胡葆森的创业
1955年,胡葆森出生在河南濮阳一个并不普通的家庭。
关于他父亲的职业,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这个家庭在当时的经济条件足以支撑胡葆森度过一个相对优渥的童年,并为他日后的求学之路奠定了基础。
取材网络
恢复高考后,天资聪颖的他顺利考入郑州大学外文系,专攻英语,为日后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埋下伏笔。
1979年大学毕业后,胡葆森进入中国纺织进出口公司河南分公司工作,出色的英语能力,他被河南省外贸厅派遣至香港,参与组建外贸公司,这段经历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风云际会的香江,他不仅接触到了国际化的商业运作模式,更敏锐地捕捉到了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香港的三年里,胡葆森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学习时间,游历数十个国家,开拓了视野,积累了经验,也为他日后的创业之路积攒了第一桶金。
1985年,30岁的胡葆森回到了河南,担任河南省中原国际经贸公司副总经理,获得处级干部身份。
取材网络
这份在当时令人艳羡的“铁饭碗”,并没有拴住胡葆森那颗不安分的心。
怀揣着在香港积累的资本和经验,以及对未来商业版图的雄心壮志,他毅然辞去公职,选择了下海创业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
1992年,胡葆森正式创立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取材网络
建业的早期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与中国建设银行的合资虽然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但在起步阶段依然困难重重。
此时的胡葆森,如同一个初出茅庐的拳击手,面对着强大的对手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他需要证明自己,更需要一个机会。
金水花园的破局
1993年,建业的首个项目“金水花园”在郑州东郊的360亩土地上破土动工。
取材网络
胡葆森对这块并不被看好的土地寄予厚望,他计划在这里打造郑州最好的住宅,并定价为1980元平方米,这个价格与当时郑州市中心的房价几乎持平。
然而,河南的购房者对这家新兴地产公司缺乏信任,加上当时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带来的市场恐慌情绪,金水花园的销售情况一度十分惨淡。
面对困境,胡葆森并没有退缩,他果断地采取了一个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的营销策略。
取材网络
在《河南日报》上公开承诺“十年还本,按揭买房”。
这个大胆的承诺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让许多持币观望的购房者怦然心动。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家敢于承诺、勇于承担的企业,建业的品牌形象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十年还本”的策略不仅为建业赢得了市场,更赢得了人心。
取材网络
这不仅是一个商业策略,更像是一场赌局,赌的是胡葆森对河南市场的信心,赌的是他对建业未来的承诺。
金水花园的成功,为建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胡葆森的名字开始在河南地产界崭露头角。
1993年6月,国家出台了“国十六条”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骤然降温,建业也受到了波及。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政策原因,中国建设银行撤资,胡葆森被迫独自承担建业的全部股份,成为公司的实际掌权人。
这次危机,虽然让胡葆森失去了资金支持,但也让他获得了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为他日后实施“省域化发展战略”铺平了道路。
省域化战略的十年深耕
200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发展时期,许多地产企业纷纷选择全国扩张,而胡葆森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省域化发展战略”,将建业的业务集中在河南省内。
取材网络
这一战略在当时显得格外保守,甚至引来了不少质疑,但胡葆森坚信,深耕河南市场,精耕细作,才能真正做到“根植中原,造福百姓”。
在胡葆森看来,河南市场足够大,完全可以支撑建业的发展,而且深耕本土市场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和需求,更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他认为,跨省扩张需要一套适用于全国的标准化模式,而建业在河南市场积累的经验和资源,是其他企业难以复制的优势。
建业的足迹遍布河南18个地级市和100多个县,开发了一系列标志性项目,如建业城市花园、建业森林半岛、蓝海郑风等。
还拓展酒店、文旅、教育等领域,构建起了一个多元化的商业帝国。
取材网络
建业不仅成为河南地产界的龙头企业,更成为了河南的一张名片。
2006年,胡葆森与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总裁廖文良的会面,更进一步巩固了建业的资金实力。
尽管廖文良一开始对河南并不了解,但胡葆森用“河南一亿人口城镇化”这句简洁而有力的话语,点燃了廖文良的投资热情。
取材网络
仅仅45分钟的洽谈,就敲定了6亿元的投资,新加坡著名房企凯德置地也因此成为建业的第二大股东。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许多企业陷入困境,但建业却逆势而上,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上市当天,柳传志、潘石屹等多位商界大佬到场祝贺,这不仅是对建业的肯定,更是对胡葆森省域化战略的认可。
取材网络
建业的成功上市,标志着胡葆森和他的团队,已经将建业打造成了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和强大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
2021年特大暴雨
2021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席卷河南,给建业造成了超过50亿元的经济损失。
这场灾难,成为了压垮建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取材网络
在此之前,建业已经面临着房地产行业寒冬、融资渠道收紧、销售业绩下滑等多重压力,暴雨的冲击,让建业的资金链彻底断裂。
为了自救,建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22年4月,建业将旗下全部商业项目出租给万达商管,获得了7亿元的资金。
同年6月,建业引入河南省铁建投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获得了国资的支持。
在债务违约的巨大压力下,胡葆森并没有放弃。
取材网络
他深知,对于一个地产企业来说,保交楼是最大的责任,也是对购房者最大的承诺。
在2024年11月的媒体交流会上,胡葆森公开承诺,力争在2025年底前完成所有项目的交付。
为了兑现承诺,建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尽管面临着资金短缺、人员流失等诸多困难,建业依然保持了较高的交付效率。
取材网络
三十多年来,胡葆森和他的建业集团,见证了河南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变幻,也经历了从辉煌到危机的跌宕起伏。
未来,建业将何去何从,这不仅取决于胡葆森的战略眼光和领导力,也取决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走向。
无论如何,胡葆森和建业的故事,都将成为中国房地产发展史上一个独特的注脚,一个关于梦想、坚守与挑战的传奇。
参考信源
财经商报2024年11月9日——胡葆森:下一个16年,建业依旧扎根河南|顶端访谈
中国经营报2023年6月25日——建业地产正式违约 此前已“苦撑”两年
中国房地产报2021年9月14日——建业集团向河南省政府发出“求救信”:要求偿还50亿欠款等
大河财立方2024年11月7日——胡葆森:建业“不躺平、不赖账、不甘第二”的承诺和决心没有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