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 (Diffuse-typ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dTGCT) 又称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具有炎症性、侵袭性的关节内软组织良性肿瘤,可引起慢性疼痛、肿胀和活动范围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dTGCT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手术是dTGCT主要治疗方式,但复发率高达50%。唯一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dTGCT的全身治疗药物——培西达替尼有效率仅为39%,且具有较大的肝毒性。因此,亟需进一步了解dTGCT的发病机制,进而寻找疗效好、副作用小的dTGCT治疗药。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张岩、董尔丹、张辛团队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上发表了题为Peficitinib suppresses diffuse-typ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 by targeting TYK2 and JAK/STAT signaling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通路在dTGCT滑膜中激活。JAK抑制剂培非替尼能有效抑制在dTGCT滑膜细胞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FLS) 和巨噬细胞的病理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培非替尼对dTGCT的治疗作用主要来自于对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 TYK)2活性的抑制,而TYK2在dTGCT FLS和巨噬细胞的存活、增殖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该研究通过分析转录组学数据,证明dTGCT与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具有相似的基因表达特征。大量研究表明,RA患者滑膜发生JAK/STAT通路的活化。而该研究发现,dTGCT滑膜也存在JAK/STAT通路的活化。据此,选择目前临床获批治疗RA的五种JAK抑制剂 (托法替尼、巴瑞替尼、培非替尼、乌帕替尼和非戈替尼) ,处理在dTGCT滑膜细胞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dTGCT FLS和巨噬细胞,发现培非替尼对于dTGCT FLS和巨噬细胞的异常活化具有最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选择培非替尼进一步评价其功能。结果显示,培非替尼对dTGCT FLS具有显著抑制增殖、迁移和侵袭,引起死亡,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及相关通路活化的作用,对巨噬细胞也具有显著引起死亡,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及相关通路活化的作用。并且,培非替尼在这两种细胞的药效优于阳性药——培西达替尼。机制研究方面,该研究发现TYK2表达增加与活化是dTGCT发病机制之一。在dTGCT FLS和巨噬细胞抑制或敲低TYK2可以引起细胞死亡,抑制炎症因子表达;过表达TYK2则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和炎症因子表达。与其他四种治疗RA的JAK抑制剂相比,培非替尼对TYK2的活性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在敲低TYK2的dTGCT FLS中,培非替尼对于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受损。因此,培非替尼抑制TYK2是其治疗dTGCT的重要分子机制。
综上所述,该研究不仅确定了JAK通路活化(尤其是TYK2活化)是 dTGCT滑膜组织中FLS和巨噬细胞多种病理反应的核心机制,还证明了培非替尼是一种治疗dTGCT的潜在药物,为治疗和预防dTGCT复发提供了新策略。
培非替尼抑制dTGCT滑膜的JAK活化及相关病理反应示意图
北京大学医学部卢珊博士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医学部张岩、董尔丹、张辛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文章网站链接:
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007/s11427-024-2790-7
制版人:十一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会议资讯
BioART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BioART友情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