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其诗歌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深深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他的笔下,不仅流淌着一个沧海横流的唐朝,还流淌着对大唐深沉的忧虑,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生活的真挚感悟。
然而,要想真正的了解杜甫,了解杜甫的诗歌,我们还得跨越时空,深入他的生活世界,感受那些对他较有深远影响的经历。
公元735年,二十四岁的杜甫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准备参加唐朝最为盛大的科举考试。然而,要迈过这道门槛,他首先需要在家乡通过乡贡的选拔。
对于才华横溢的杜甫来说,自然能轻松地通过乡贡的考验。然而,当他进入那千万人竞相争夺而过的独木桥——科举考场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种混杂着各种人为因素的竞争中,杜甫遗憾地落选了,他原本一飞冲天的梦想,一下子变得了遥不可及。
不过,对于杜甫来说,这样的经历更加磨砺了他的意志,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更加深沉的情感。
所以,杜甫面对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时,他非但没有因此沉沦,内心反而燃起了追逐梦想的火焰,胸中反而燃起了无穷的壮志与豪情。
正是拥有了这样的情怀,杜甫此时才开启了对他一生都有重大影响的游历之旅。他一路游历了大江南北,走过了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在这个过程中,杜甫踏上了前往兖州的旅程,这里是他父亲工作的地方。而且这里风光旖旎,使得杜甫不知不觉便沉醉其中,仿佛走进了一幅画卷。
身处齐鲁大地,杜甫怎能会错过拥有五岳之尊称号的泰山呢?于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他独自登上了泰山,站在山巅,俯瞰群山,绿意葱茏,连绵起伏。
曾经敬畏的那些大山,此刻在泰山云海的映衬下,都变得矮小如蚁。这种震撼,这种感动,深深烙印在杜甫心中,激发了他无尽的创作灵感。
于是,心灵受到了洗礼的便他挥毫泼墨,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望岳》,将泰山的巍峨与壮美,永远地留在了诗篇之中。其诗如下: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题目“望岳”中的“望”字,虽然没有出现在全诗中,却从不同的角度对泰山进行了描写。
而这样的描写,表达出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更抒发了诗人勇于攀登的决心与傲视一切的雄心,起到了统领全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