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的66天里,由于没有任何工作、学习、社交的干扰,每一天都在全情的投入到当地生活中,享受春城独有的浪漫。我本身对事物的判断就是偏感受型的,相比严肃的理论和冰冷的文字,我认为置身其中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是更鲜活的情感的代表。所以凭着刁蛮的嘴、强大的胃、能走的腿,也算是对昆明的文化有了些个人感受。
这篇主要讲讲我眼中的昆明,包括昆明的饮食、气候、风景、人文等,可作为旅游或旅居的不全面参考攻略。
本文没有科普,全是感受,欢迎新老昆明人讨论或指正。
饮食
说到云南,吃是必须放在第一位的,在昆明,随便一条居民巷子,我可以吃一个月不重样。
【米线类】
其中名气和花样之首非米线莫属,米线又分为“粗米线”和“细米线”,昆明人大多更偏爱粗米线,其他地州吃细米线较多。
其实云南的煮品不光有米线,还有米干、饵丝、卷粉、面条,做法可以煮、热卤、凉拌、爆炒,各地的吃法汤底又不一样。
比如昆明的小锅米线和豆花米线、石林的凉卷粉、玉溪的鳝鱼米线和凉拌米线、蒙自的过桥米线、文山的酸汤米线、弥勒的卤鸡米线、临沧的土鸡米线、普洱的酸醋米线和豆汤/花生汤米干、版纳腾冲的傣味撒撇米线、大理巍山的耙肉饵丝、丽江的鸡豆凉粉……
在昆明最幸福的就是各地的口味基本都能吃到,且很正宗。薄荷、折耳根、韭菜几乎在每家米线馆子都能实现自由;蘸水碟丰富到眼花缭乱选择困难;不仅分大碗小碗,还贴心的卖儿童碗(小碗9-11元我自己能吃的很饱、肉很多,儿童碗大多数只要5元)。
在云南,米线类煮品的配菜或肉类叫作“帽”,加肉或加菜称作“加帽”。
在云南米线加的帽通常有香酥、肠子、叶子、鲜肉、蔬菜、臭豆腐等,香酥是用肥肉和米粉腌制糊化后炸成的、外表像小酥肉,肠子是肥肠、叶子是猪皮,前者还好理解,但至今记得吃米线问老板叶子米线是什么叶子的时候,老板看傻子一样的眼神,但似乎只有昆明会这么叫,我在其他地州没有发现过。
以下是不完全米线类介绍和门店推荐(仅我吃过的和了解的,非百科)
1.过桥米线:最负盛名的,起源于蒙自,生米线和肉、菜、菌子花朵等各类食材依次倒入滚烫的高汤,汤和米线都是鲜甜的,但由于价格高本地人其实不经常吃,我也没吃过几次。
门店:新世界云牵一线过桥米线(圆通街总店),在市中心开了三十几年的店,很多本地人会去吃。
本地人经验:最基础最便宜的鸡汤过桥米线是最好吃的。
2.豆花米线:米线煮熟后控出汤水,和豆花、花生碎还有各类调料拌在一起,有干拌的清爽又带着微微的米线和调料的汤水,米香和豆香浸泡其中、融合的恰到好处。
门店:新迎传统豆花米线,小碗素豆花米线只要5元,来的都是当地人,基本人手点一碗米线一份汤圆,10元吃到扶肚子,吃完可以逛东华新迎农贸市场;
门店:晨曦豆花米线:在市中心翠湖周围,店小人多游客多、经常要排队,价格也略贵,小碗9元,但值得排会儿队,真的很好吃。
3.小锅米线:昆明常见的米线做法,也是店最多的,米线用小锅煮熟后淋上卤好的鲜肉,加上韭菜、薄荷和当地特有的水腌菜等,可以加香酥、叶子、肠子、青菜等各种帽,加臭豆腐更是味道一绝。
本地人经验:判断小锅米线是否正宗,要看鲜肉的形态,端上来的米线鲜肉成坨坨状的才正宗,肉分散的不好吃。
门店:青和小锅米线、婷亭玉立小锅米线,前者离翠湖不远、后者分店多,价格味道都很合理。
不太推荐:半坡小锅米线,火爆程度不用说了,高峰期等米线要等半小时,价格略贵,小碗15元,不是不好吃,是价格、排队时间和味道不成正比,可替代的太多了。
绝不推荐:铁棚小锅米线,主观评价很难吃,有人说塘子巷总店的好吃,我没勇气再试了。
4.凉拌米线:和豆花米线一样都是干拌,区别是凉热与佐料,吃的较多的是什锦凉米线,有香酥、韭菜、萝卜丝等拌进去,甜辣口味
门店:吴井路110号附近,没有门店,一个推着蓝色小三轮车的嬢嬢,自封昆明豆花米线之神;建新园宝善街总店,亲尝宝善街店的最好吃
5.其他好吃的米线类:
蒙自不仅有过桥米线还有菊花草芽米线,兴华街上的菊花过桥米线,在市中心的居民区,每到饭点水泄不通,11块自选三个帽,一人一碗汤,米线/米干/面条自己煮、任意吃。
门店:蒙自菊花过桥米线
门店:丁记卤面,饭点一样是排队很久,在北京路旁的城中村里,环境一般,但是香的我能干三碗,肥肠是我在云南吃到卤的最香的一家。
手动省略号
本地人经验:其实米线店不用刻意攻略或跑很远去吃,饭点随便一条街。当地人屋里屋外坐满的,一定都好吃,在省会的居民区,不好吃的店很难开下去。
【鲜花饼】
云南必须要吃和带走的是鲜花饼,首先我是吃了两年嘉华的大户,在昆明也探了不少本地烘焙店,总结就是比嘉华好吃的还有很多。昆明特色的甜点伴手礼除了大名鼎鼎的鲜花饼,其实更好吃的还有很多。
首先是云腿饼,内馅是云南当地火腿和糖、甜咸结合恰到好处;还有茴饼,加了小苏打和花椒油,有的店还会加一点冬瓜粒,清香咸甜;以及鲜花烧饼、云腿烧饼,松软的面包夹上鲜花或云腿内陷,没有鲜花饼的甜腻又很有当地风味;还有蛋清饼、荞麦饼等。
下面是一些推荐门店:
经贸宾馆,每天下午3点出炉,排队的都是当地的爷爷奶奶,云腿烧饼是我在昆明吃到最好吃的甜点,很大一个,外表松软、内层是黄油起酥、最里边夹着云腿馅,一个人可以吃两天。
源贸园,店里永远人满为患,鲜花烧饼是特色,云腿酥和鲜花饼也很好吃,甜度不高、价格便宜,还经常会打折。
茴润坊,以茴饼闻名,茴饼里加了冬瓜粒,松软夹杂着清脆,是他们家的独创。
大华无糖,做的是真无糖的糕点,开了快二十年,鲜花饼、云腿饼都不甜腻,店里自制的曲奇和老蛋糕也很好吃。
【其他好吃的】
昆明吃到喝到的其他不得不提的美食还有菌子锅、炒菌子、烧烤类(昭通小串/建水烧烤/傣味烧烤/烧豆腐/烧洋芋)、酸汤猪脚锅、天麻火腿鸡锅、腊排骨锅、酸汤红豆饭、破酥包、油条稀豆粉、酸辣鱼、烤饵块、牛干巴、烤乳扇、甜白酒、各类新鲜牛奶、香水柠檬茶、奇形怪状的水果等等等等等
富源酸汤猪脚锅
烧洋芋翻豆腐
罗罗清真小吃砂锅菜
酸菜红豆牛肉饭
住宿
由于太爱预定的青旅,所以除了租房没有换过住处。
【青旅】
i野倾城国际青年旅舍
这是一家价格、位置、环境、餐食都非常惊喜的国际青旅。青旅在翠湖背后、依山而建,所以有着魔都般的构造,从前台爬楼梯上三楼才到住宿区的一楼。
穿过一楼餐厅是户外小花园,小花园尽头左右各一栋楼,右边一栋是房间,左边一栋楼(或者说是一座山)是图书室和楼顶天台,天台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古树。
古树旁垂下瀑布般的三角梅,潺潺流水从山上而下流到户外小花园里。光是坐在房间里看着对面山上的古树、流水、三角梅发呆就可以度过一下午。
当然还有各类有趣的活动,比如和语言不通的泰国大叔胡乱打台球,我俩的英文、台球水平都约等于无;和店里的伙伴狼人杀大富翁;坐在小花园听着流水声晒太阳;在楼顶的阳光露台摇椅上看书看落日。
退房临走前,住在楼下的重庆妹妹悄悄在我的行李箱上放了一束玫瑰,第二天我把它留在了玉溪的抚仙湖畔。我想这不仅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更是云南浪漫的传递。
【租房】
长住租房我选择了市中心老街附近,距离老街、文庙、翠湖公园、顺城商圈、恒隆广场等热门地距离都在一两公里内,生活交通基本靠走就可以解决,很便利也很热闹,向南是纵横的小吃街、游客打卡地,向北是闹中取静的居民区。
天气
作为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的天气不得不提。让我最难忘的永远是触手可及的蓝天和白云、炽热的阳光、美妙多变的朝霞与晚霞。
昆明的云纯净又神奇,它们是带着故事的,在自然调色盘的渲染下变幻着形状和颜色,迅速移动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我在的日子里,也经历了不少昆明的雨天,和北方的雨不同,这儿的雨很多变却不恼人,有时是太阳天像水雾一样的连绵小雨,有时是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也有时是连续十几天的阴天接连不断的飘着雨丝。
百度百科说昆明的雨季是5-10月,我在的9-11月里,雨水都很多。有本地朋友和我说,在昆明是不用带伞的,因为小雨不用挡、大雨挡不住,对此我在10月大观公园的湖水边被淋成落汤鸡后表示强烈反对,昆明的雨季,伞几乎和手机一样要每天备在身上,它可以一个月都用不上,但一次淋雨会换来一生内向。
景点推荐
翠湖公园
翠湖公园是我在全昆明乃至全云南最爱的去处,全年免费开放,被称为昆明的“绿宝石”
公园的每个角落都称得上美轮美奂,每次去必会收获的除了好心情还有手机的百余张库存。我经常和朋友们说,我上辈子可能是翠湖的一只小松鼠小鸟或者一颗柳树竹子什么的,所以每次来到这想找到归宿一样,心立刻就静了。
翠湖之所以称翠,是由于一年四季都有竹或柳盛放,春季海棠、夏季紫藤、秋季凌霄、冬季樱花,全年还有三角梅、杜鹃、虞美人等数不清的花朵。
这是我见过生态最好的公园,松鼠一只接着一只从脚边走过、鸭子成群在水里嬉戏、鹅会在路上跟着人要吃的、11月后成群的西伯利亚红嘴鸥驻足,还有天鹅和各种鸟类。
公园被湖包围,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或落日晚霞,和公园的建筑、植物共同组成每时每刻都不同的风景画。翠湖的楼阁设计也很美,傍晚在内走,是让人误以为置身古典画中的美。
但翠湖最触动我的,是题于人间幽境内亭上的那副对联,“偶来亭畔在山在水有遗音,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以庄子濠上之风为引,无论是池中鱼还是岸上人,在此都是自在释然的。
这是昆明才能带给我的物我无间的心境和体会,这是翠湖的妙,也只有翠湖,能担得起这幅对联。
圆通寺
我在昆明第二喜欢的去处,地处市中心圆通街,闹市中的千年古寺,寺庙门口的题字很吸引人
上联为“古刹居闹市车水马龙看你如何安身 触目均为纷扰相”,下联“佛缘注心灵游客观众是谁能够敛意 随机所到极乐国”。
寺院很大、香火也旺,神奇的是圆通寺是倒坡而建,进入正门后向里走一路下坡,寺内的建筑非常漂亮,千年古刹与多次重修的结合,让人越走越沉静、满足。
最美的是衲霞屏,悬崖峭壁凸立,沿着崖侧是昆明独有的花草植物,崖上有着多处历代摩崖石刻。
其下是清澈见底的幽潭,各色的发光锦鲤游在水中
一阵风吹过,带来淡淡的花香和清澈的风铃声
园西路附近
如果只有一天时间,可以以翠湖公园为中心,漫步到文林街、文化巷和西南联大旧址,在园西路吃特色小吃。
如果时间多,可以按以下几个路线多玩几天:
1. 滇池海埂大坝-西山风景区、公园1903
2. 斗南湿地公园等多个湿地公园、海晏村
3. 云南省博物馆、官渡古镇
4. 昆明老街、南强街、五一路步行街、民生街
市井生活
作为住了两个多月的旅居人士,除了热门景点,更多的是在探索当地舒服有意思的街巷,并在其中发现美食。以下是不火但绝对是精品的吃喝玩乐路线
【农贸市场】
在昆明最幸福的是莫过于逛各个街巷里大大小小的菜市场,这里的市场基本都是早上七八点一直开到下午,甚至到傍晚。
生鲜肉类、蔬菜水果、五谷杂粮、鲜花绿植、小吃烧烤、当地特产应有尽有,且便宜到惊人。昆明的价格是按公斤,这里说的一斤其实是一公斤、一两也是一公两。每次市场的老板报价价格已经很惊人了,在心里除以二更是四舍五入不要钱。
一大颗生菜只要1.5元,当地的核桃十几块一公斤,甜糯玉米4元一公斤,在北京一小盒二十多块的豌豆尖、这里五块可以买一大袋子。
还有各种奇形怪状但便宜好吃的水果。居民市场里买不到科技与狠活,青菜只放盐水煮都是鲜甜的,西红柿是带着汁水的酸甜、而不是半个月放不烂,水果不漂亮但有着它们本来的味道。这些日子里我游走各个居民区的菜市场,学着小时候奶奶的样子问价比价,对昆明菜市场的品质价格也能称得上如数家珍。
逛市场实在不用去的是篆新农贸市场,网红效应的背后是商贩开始缺斤少两、东西价格高得离谱,本地人已经基本不去。
五里多农贸市场、东华新迎农贸市场也是同类较大、物品较全的市场。这两家现在名气也大起来了,游客开始变多,但比篆新还是良心的多。
本地人经验:最好的选择和吃米线同理,在住的地附近搜农贸市场,随便找最近的去,篆新有的这里都有,这才是本地人的烟火所在之处。
【花卉市场】
昆明的花种类繁多、价格也低,但买花也不用非到大名鼎鼎的斗南花卉市场,虽然市场大、价格便宜,但路途太远,且以批发为主,个人不会优惠太多。市区里同样有很多花卉市场,和找农贸市场同理。
10块一束 开了一个月的苏菲宝贝
个人最喜欢的是岔街花卉市场,鲜花及周边种类很全、价格不比斗南贵多少,到晚上会更便宜,可以顺路去附近的吴井路吃小吃或者恒隆广场逛街。
【citywalk】
东寺街-西寺塔广场-司马巷-东寺塔茶花园-敬德巷-巡津新村-巡津街-书林巷-铁皮巷
这条路可以看到昆明众多塔中最经典的双塔——东寺塔与西寺塔,也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曾被毁又多次重修,两座塔在街的东西两侧遥遥相望。中间的司马巷是一条已经没落了的小吃街,现在据本地人说已经没什么好吃的了。
沿东寺塔继续向东穿过敬德巷是文艺热闹的巡津新村,这儿有很多不错的咖啡、茶社、小吃店,墙上有手绘的巡津地图,每条巷子都被参天树木遮盖,秋天路边的梧桐树叶落下,午后光影斑斓,漫步或闲坐喝杯咖啡都很舒服。
书林巷和铁皮巷的咖啡也都是本地人爱喝的精品店
【美食路线】
如意巷/兴华街-华山东路-螺峰街-圆通街:在喧闹商业化的昆明老街、文庙直街对面,人民中路以北,有两条不起眼的小巷子,就是如意巷和兴华街。
这儿有着本地人爱吃的各类小吃、也有价格实惠种类齐全的云南特产店,一直向北就是螺峰街,可以直接通道翠湖周围,一路两三公里的路程,可以吃十几天,是真正的市中心当地人民生活指南。
老街上的人间烟火气
吴井路:塘子巷地铁口附近,离上文提到过的岔街花卉市场和五里多农贸市场都很近,这条街上基本可以吃到全云南的所有美食且价格实惠、无一踩雷。
每到傍晚天色刚黑的时候,餐馆吃饭的人已经挤满了路边的公交车站、小桌子摆在公交站下,这是昆明的松弛与烟火气。
昆明是我心里非常适合生活的地方。这些天里,熟悉了当地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节奏,能听得懂当地的大部分方言,甚至有时候在菜市场会不自觉的带上当地特有的语气词和语言习惯问价砍价。
最大的感受是,这里同时兼备城市的便捷与县城的烟火气,同时有着极大的包容性。
不管是5点起床还是11点起床,都能吃到早饭;不管清晨还是傍晚,都能在市场买到新鲜的食材;可以探索文艺的工厂街区,也可以安静的湖边发呆;可以去最美的草海隧道骑行,也可以去城外的古村落爬山赏秋。翠湖晨跑夜跑,咖啡店晒太阳,滇池边喂海鸥,路边烧洋芋翻豆腐……在这座城市,总会有你喜欢的生活方式。
66天对于旅行是长的,对于生活却是短的。其实关于昆明,要说的还有很多很多,走过的路、爬过的山、喝过的茶都是独特的记忆,篇幅限制不能一一列举。但,我的生活还在继续,我和昆明的故事、千千万万人和昆明的故事还在继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