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场涨了,跟昨天的跌一配,好多人就以为市场风格切换完事儿了。
可别这么想,你又掉进坑里了。下面我跟大伙唠唠为啥。
另外,本篇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最后一部分【重要提示】这一节非常关键,
本篇的精华都在其中,大家可千万不要忘记。
一,真就这么简单?
早上开盘那阵儿,还是大盘股厉害,小微盘股不咋地。
可没过多久,小微盘股就雄起了,一下子占了上风。昨天收盘后出了个新的指导意见。
要求央企从并购重组、股票回购增持等六个方面强化市值管理。
这也不是啥新东西,以前在不同地方都提过。
这回又拿它说事儿,就是想把市场情绪提起来。
昨天一跌,再加上这文章,好多人就认为市场风格要切换了,小盘股要不行了。
但实际上,今天这情况又把好多人搞迷糊了。
其实今儿早上就跟大伙讲过,市场风格切换哪有那么容易。
说到底,就是大盘股和小盘股背后的资金在抢散户,也就是常说的阳光资金和杠杆资金。
好多人不明白为啥要抢散户,你琢磨琢磨,这些资金赚够了找谁接盘?都知道是散户。
那散户就只能干等着接盘?不是!正相反,这会儿散户机会不少。
但能不能抓住,就看你能不能看透市场背后到底咋回事儿了!
二,背后资金到底在做什么?
他们想割散户韭菜,肯定得拿些股票当诱饵,真假混着来,引散户接盘。
散户要是能看透大资金的心思,就没啥可担心的。
说到底就是信息不对称,好多人被表面信息和走势忽悠,判断失误。
就像下面这俩股票:
为啥同样震荡,有的能往上走,有的就不行呢?
说到底还是资金选哪只的问题。
所以前面才说要搞清楚资金到底在干啥,
这就是消除信息差最容易的途径。
我就会用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统计工具来瞅瞅,瞧下图:
图中橙色柱体是「机构库存」数据,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独家提供的,表达机构资金参与交易的意愿;
结合「机构库存」数据看,左侧的股票震荡过程中有下跌,可机构资金积极参与,所以这就是典型的虚跌;
而右侧股票震荡过程中虽然有上涨,但机构资金早已放弃,这也就是资金最常用的手段,这就是空涨;
所以,现在很多人纠结大小盘是不是真的切换了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过程没有那么简单,不让自己在切换的过程中受伤才是关键!
从 “机构库存” 数据来看,左边那只股票震荡时虽有下跌,但机构资金在积极介入,这显然是虚跌。
右边那只股票震荡中虽有上涨,可机构资金早就不管了,这就是常见的空涨手段。
所以,现在好多人争论大盘小盘是不是真切换了,其实没啥意义。
这过程很复杂,关键是别在切换时吃亏!
PS:关于「机构库存」数据的详细解读,我会在文末和大家分享。
三,重要提示
很明显,市场的风格正在剧变,但问题是你真的有方向了吗?
其实关键还是看机构大资金的选择,
但是市面上很少有对机构资金进行全局性观察的,
你知道到底哪些股票里面有机构资金参与,同时还是很积极地吗?看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市场萎靡不振,
但实际部分个股得到了机构资金的长期青睐(「11-20日库存」数据),
同时也有部分个股遭遇到了机构资金持续抛弃(「三日连减」数据),市场明显就是筹划着一次风格的调整!
PS:
「机构库存」数据,反映了机构资金交易的意愿,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再补充一点:
一只股票,如果参与交易的大资金形成合力,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交易行为应该非常积极?
一只股票,如果参与交易的大资金没有达成一致,那么交易行为上还会很积极吗?
所以,「机构库存」数据反映的是全体机构大资金博弈后的结果。
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小雅,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