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新加坡很跳,对中国指手画脚。之前他们的外长明确说了,如果以后中美冲突然,他们肯定会站在美国一边。不久前,新加坡总统到美国演讲,指责中国不应该“独立自主”。
作为一个鼻屎大的国家,新加坡之所以在中国面前如此不知好歹,原因很多,比如仗着与中国关系不错,认为中国不会对他发怒,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掌控了亚洲海路的咽喉——马六甲海峡,而中国的货物六成以上都要从这里通过。
稍微对国际时事了解一点的人都清楚,马六甲海峡在如今的地缘格局中是何等重要,马六甲海峡是亚洲出海口门户。谁控制这里,谁就是亚洲海洋霸主。而在600年前,马六甲海峡一直是明朝控制的,但由于我们老祖先的短视和一系列骚操作,竟将马六甲海峡弄丢了,以致我们现在还在承受马六甲之痛。
1
马六甲海峡(MalaccaStrait)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连接南海与安达曼海,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水道。西北至东南走向,长约九百公里。北口宽,南口窄。峡底较平坦,水深由北向南、由东往西递减,一般为25-27米。
马六甲海峡有悠久的历史。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公元7-15世纪,中国、印度和中东的阿拉伯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旁边就是马六甲城,这个城市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马六甲州首府,始建于1403年,是当时马六甲王国的都城。
也就在马六甲建城同一年,远在万里之外的明王朝迎来一次政权更替——1403年朱棣登上皇位,10月,朱棣派遣宦官尹庆往谕马六甲王国。那时明朝人称马六甲为满剌加。明王朝赠送马六甲国王礼物。当时马六甲国王叫拜里迷苏剌,他听闻是天朝遣使,一时大喜,旋即自己也派出使臣跟随明朝使臣一起去明朝朝贡。
至此,马六甲就与明帝国建立起了深厚又密切的关系。
而对明朝普通人来说,了解马六甲则是从郑和下西洋所带回来的信息。郑和七次下西洋,六次来到马六甲。面对宗主国庞大舰队,整个马六甲王田震惊得目瞪口呆,真真切切感到天朝上朝的威仪和强大实力。
马六甲也成了郑和船队的中转站:从航运角度看,既有利于船泊的停靠补给,又有利于船队等待不同的季候风,这为南下远航与返回中国争取到最有利的时机;从政治角度来看,通过马六甲,明帝国的影响范围可达整个东南亚。
马六甲航运中转站的建立,意味着明代中国建立了以东南亚为基地的战略缓冲区,那时的南中国海真正成为了中国的内海。
而对于马六甲王国来说,他傍上了宗主国明帝国这棵大树,腰杆子顿时也硬了,基本摆脱了暹罗(古泰国)的统治。公元1431年农历二月,暹罗国王要攻打马六甲王国,马六甲国王向明廷申诉,请求支援。第二年郑和下西洋时,亲往暹罗,力劝暹罗不要攻打马六甲。那时的明帝国就犹如如今美帝国的存在,东南亚国家都怕之,所以,面对明朝的撑腰,暹罗最终放弃了攻打马六甲的计划。经此一事,马六甲对明朝更是心服口服,甘心当小弟。
到了公元1445年,马六甲王国出了一位狠人,他就是第四代国王穆扎法尔·沙继承。这哥们继承王位后,励精图治,加强军队建设,扩充舰队,让王国实力迅速壮大,他拒绝向信奉印度教的暹罗继续纳贡,1446~1447年他带领马六甲军队先后两次从海陆击败暹罗军队的入侵,从此暹罗欲征服马六甲的企图暂时中止。之后,马六甲王国控制了马六甲的海岸,并成为该地区的霸主。在1459年这位国王去世时,马六甲迎来了它鼎盛的时代。
在就小弟日益壮大的时候,作为大哥的明王朝却不思进取,不仅没有继续在称霸南海,反而自缚手脚,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片板不能下海”,停止政府庞大船队出海的计划,而且严厉制裁私自到东南亚等地的中国贸易商人。
这些操作,等于放弃了明帝国在东南亚的经略。
当大哥的这么不靠谱,当小弟的自然有了造反的心。于是,此后许多年,马六甲王国逐渐摆脱明帝国的控制,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
但也是在这时,历史来到了一个未曾有过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