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我践行,文明新风要弘扬,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恶俗婚闹要不得。这婚礼啊,就得新事新办!”日前,在邹平市明集镇移风易俗群众性广场文化展演中,文艺志愿者新编排的移风易俗宣讲节目《婚事新办》精彩上演,在欢声笑语中将移风易俗的道理向群众讲清楚。
今年以来,明集镇以群众性小戏小剧展演为切入点,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发挥广大群众智慧力量,精心策划创作移风易俗主题戏曲、相声、小品、快板等艺术作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地气的语言,把新风正气送到千家万户,引导市民群众摒弃陈规陋习。
“美好生活感谢党,共产党来指方向 ,觉着越活越来劲儿 ,吃么么香……”西闸村苗家粗布“大姐工坊”文艺团队自编自导自演的三句半《非遗工坊的那些事儿》在展演中脱颖而出,作为优秀剧目在各村开展巡回演出,以其朴实无华的词句和生动鲜活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纷纷叫好。像苗家粗布“大姐工坊”这样的民间艺术团队该镇共有12支,在群众家门口搭台、唱戏,传递文明新风尚。
在表现形式上,明集镇坚持“说地方话、演身边人、唱身边事”,大力推广“群众演、群众看”的演出形式,让群众走到舞台上来,用“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和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语”,唱好小戏小剧。截至目前,该镇共培育基层文艺创作者近千人,他们来自教师、企业、农民等各行各业,以群众身边好人好事、先进典型为素材,创作接地气、冒热气、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戏小剧。目前,已经创作推出《非遗工坊的那些事儿》《我们的家乡》等二十多部小戏小剧作品。
在成家村的演出中,小品《抢婆婆》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向群众展现了当代农村的生活状况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这是明集镇明湖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室根据《墙头记》传统曲目改编的曲目,该剧已经在36个村展演。“我们要送的,是大戏,更是好戏,能起到教化人启迪人作用的好戏。”工作室负责人成德辉说道。
明集镇为提升戏剧质量,成立了2个小戏小剧创演工作室,充分发挥民间艺术团队在专业人才、设备和多年送戏下乡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在剧本创作、精品打磨、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排练拿手剧目,结合“送戏下乡”开展小戏小剧展演,将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带给观众。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编排情景剧、三句半、戏曲等剧目50个,开展小戏小剧展演100余场,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以‘小戏小剧’的形式把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搬上文艺舞台,这种方式接地气、顺民心,比一板一眼、照本宣科的理论宣传更容易让群众接受。”明集镇宣传委员、统战委员苏素敏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