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内债,实质上不是债

0
分享至

原创 刘晓博

昨天,“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在全国人大通过,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信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化债”行动,全面启动了。6万亿新增额度,加上此前宣布过的“5年,每年8000亿”,“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瞬间,“10万亿”的标题在朋友圈刷屏。

但大多数人缺少金融,尤其是财政知识。他们对这“10万亿”既兴奋又担忧,大概有以下几个疑问:

1、债务只能转移,不会消失,这种化债意义何在?

2、国债、地方债发行量越来越大,将来怎样还?谁来还?

3、这是放水(印钞)吗?会引发大级别的通胀吗?

下面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下。

存量隐性债务,是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过程中,由于财政力量不足,通过融资平台等,以各种方式欠下的非正式债务。

正式的地方债,包括一般地方债和专项地方债,都需要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备案才能发行。对于普通的地级市、县和县级市来说,发行正式债券的权限、空间都比较小。

所以各地往往通过旗下的国企,比如城投公司、地铁公司等融资,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信托、委托贷款、债券等,抵押物一般是土地、不动产。

银行贷款利息还低一些,其他渠道的融资成本就比较高,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政府融资,成本更高,加上渠道费,年利息动辄在8%或以上。

地方城投债的总规模接近70万亿,但不是所有的城投债都被上级认定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财政部最新认定的是14.3万亿,列入未来5年化债计划的是12万亿。

这些隐性债的债权人包括:银行、机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或者是工程代建方等。

由于房地产低迷,地方卖地收入大减,来自房地产行业的税收也大幅下降,一些地方连支付利息的能力都没有了,更遑论还本。

如果不化解最困难的那部分债务,不仅会给中小银行带来风险,还会让一批信托产品暴雷,一些债券到期无法偿付,进一步拖累经济。

地方债是各省统一发行的,信用等级仅次于国债。这些债券期限长(专项债一般为15年),利率低(9月份新发专项债年利率2.16%),可以拿到包括央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抵押融资,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相当于“准现金”。

所以增发10万亿专项债,卖出去很容易,在市场上是抢手货。地方政府拿到这笔钱,可以替换原来的高息、短期债务,解除警报。通过这种债务置换,可以给地方政府节省大量利息。财政部的说法是,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还可以拯救一批中小银行、信托公司,避免暴雷;让一批代建商拿到政府欠款,用来支付材料费、员工工资,激活一批产业链上的企业,让一批家庭脱困;解决体制内出现的欠薪、降薪等问题。

所以,10万亿新债券的发行意义非常重要,化解了金融风险,解开了“三角债”困局,还可以带动居民消费。

截至2023年末,中国的国债余额是30万亿,地方债余额是40.7万亿,隐性债务是14.3万亿,政府有偿付责任的债务一共是85万亿,占GDP的比重为67.5%,低于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

但不少人还是担心,这么多的债务将来怎样还,谁来还?

政府债务,不存在实质性还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发新债还旧债,新债规模高于旧债,就像滚雪球一样,债务规模越来越大。

比如美国2019年末的时候国债余额是23万亿美元,2023年末是35万亿,一轮疫情冲击,让美国国债余额暴增了66%。

美国有3.35亿人,国债平均到每个美国人身上,就是10.45万美元。美国人不喜欢存钱,普通人拿出2000美元都困难,理论上是无法承受这些债务的。

事实上,这些债不用美国老百姓还,也不用美国政府出血,而是滚雪球、发新债还旧债。

中国未来的政府债,也是这种解决办法。

所以,内债从本质上不是债,不用还(只发新还旧),只是记账。

既然如此,政府债可以无限量发下去吗?

也不是,国际上有通行的债务率标准,如果一个国家政府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太高,可能会影响主权债务评级,到国际市场发债难度会上升,成本要提高。

国际上有所谓的“警戒线”,比如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最好不要超过60%等等。但事实上,这个标准一直在被突破。比如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是118%,几乎是警戒线的2倍了;日本更是接近250%,是警戒线的4倍。

所以,警戒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谁会担心日本国家破产,日本国债仍然有很多机构买。

甚至有人认为,日本政府把负债集中在自己身上,让老百姓负债率降低,楼市长期稳定,是很高明的。

在现代经济体系、金融体系下,经济增长无非是三大部门——政府、企业和个人轮流加杠杆。

房地产出现拐点之后,中国居民家庭厌恶加杠杆,纷纷提前还房贷、降低杠杆。民企、外企也大部分停止扩张。在这种情况下,要拉动中国经济,只能让政府或国企逆势投资,政府投资钱从哪里来?当然是发国债、地方债。

目前中国出现的是典型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要启动经济、走出通缩,让更多的人有工作,只能让政府扮演主角,通过发债来拉动经济、改善民生。单方面降息、降准作用不大,只能陷入流动性陷阱。



上图是最近两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民间投资低迷是毋庸置疑的,国有投资也在缓慢下滑,上图中的红线显然要赶快拉起来才行。

增发国债、地方债算不算印钞,算不上量化宽松?

严格意义上说,只有央行购买了国债或者地方债,才算印钞,因为投放了基础货币,市场里的钱增加了。

最近几个月,央行净买入的国债是5000亿元,开启了新的印钞方式,但总量不算大,尚未启动量化宽松。

如果地方债、国债不卖给央行,只卖给社会上的资金,就没有增加基础货币。但政府发债可以增加资金周转速度,扩大实际投资,提升了社会融资额和广义货币M2增速,也有印钞效果,我们可以称之为“软印钞”。

央行直接投放基础货币,是“硬印钞”。

发这么多国债、地方债,会带来通胀吗?

今天统计局公布了10月的CPI,同比涨幅只有0.3%,比前三个月有所回落。



从上图(蓝线)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年多来通胀率一直挣扎在0%附近,通缩迹象明显。

也就是说,我们正处在冬天,大家都很冷。现在拉来了两车煤炭准备烤火,结果有人忧心忡忡地说:这些煤炭会让夏天提前到来。

所以先不要担忧通胀,现在需要担忧的是如何走出通缩。等CPI突破3%的时候,再谈论通胀的问题。

网上总有一些大聪明,以貌似忧国忧民的方式吸引眼球,你怎么做都不对。对于这些既缺少经济常识,又喜欢哗众取宠的人,可以屏蔽。关注这些人,感受他们的负能量,只能浪费宝贵的投资机会。

我赞成这样的观点:发债不是发展经济的上策;一次性大规模化债的做法,也只能偶尔为之。

上策是激发民间创新、创业的活力;改变预期,降低富人润的欲望;让普通人有钱消费。

但既然病来了,还是要早点吃药,吃够剂量的药,才能早日康复。化债,就比好大剂量的药。

宏观政策终于开始轰油门了,这无疑是正确的。对于经济、股市和楼市,都是利好。

只不过,特朗普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如何巧妙化解,至关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巴沙尔没有利用价值后,俄罗斯议员准备卸磨杀驴,送其上东乌前沿

巴沙尔没有利用价值后,俄罗斯议员准备卸磨杀驴,送其上东乌前沿

马克观天下
2024-12-13 10:12:15
叙利亚阿萨德,不愧是玩战略的高手,把一手烂牌打出了王炸的味道

叙利亚阿萨德,不愧是玩战略的高手,把一手烂牌打出了王炸的味道

星辰故事屋
2024-12-03 22:11:04
山东一地深夜突传巨响,应急局:怀疑是过路飞机产生的音爆

山东一地深夜突传巨响,应急局:怀疑是过路飞机产生的音爆

极目新闻
2024-12-14 15:10:26
精从血来,血从气来,送你3味药的小方子,把精气血补满!

精从血来,血从气来,送你3味药的小方子,把精气血补满!

荷兰豆爱健康
2024-12-12 13:44:11
天上人间女经理段丽娟被捕,恶行曝光后,享乐主义令人咂舌

天上人间女经理段丽娟被捕,恶行曝光后,享乐主义令人咂舌

纸鸢奇谭
2024-11-24 16:37:21
日系第3巨头被传破产!日本汽车的滑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

日系第3巨头被传破产!日本汽车的滑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

北哥全球观察
2024-12-13 13:20:56
“养骨王者”被发现,不是牛奶,50岁后常吃,骨骼强健,不易骨折

“养骨王者”被发现,不是牛奶,50岁后常吃,骨骼强健,不易骨折

今日养生之道
2024-12-13 19:14:30
事发在重庆一中医馆内,女子裤子被脱掉,男按摩师“按私处”!

事发在重庆一中医馆内,女子裤子被脱掉,男按摩师“按私处”!

小南看城市
2024-12-14 18:33:42
官宣:中超第1外援要走了,8年飙5冠=助攻王,海港损失=球迷不舍

官宣:中超第1外援要走了,8年飙5冠=助攻王,海港损失=球迷不舍

北门儿
2024-12-14 20:46:14
故事:夫妻生出混血儿子,5次鉴定皆为亲生,妻子无奈说出实情

故事:夫妻生出混血儿子,5次鉴定皆为亲生,妻子无奈说出实情

凯裕说故事
2024-12-14 13:41:03
“第一枪”打响!解放军出手,军机火速逼近,赖清德彻底慌了

“第一枪”打响!解放军出手,军机火速逼近,赖清德彻底慌了

军武亮剑
2024-12-13 17:54:09
又是无孔不入的摩德萨!叙新政府在情报大楼内发现多份绝密文件

又是无孔不入的摩德萨!叙新政府在情报大楼内发现多份绝密文件

大风文字
2024-12-12 15:56:31
乌军袭击车臣内政部!奥地利终止同俄罗斯天然气近60年的合作

乌军袭击车臣内政部!奥地利终止同俄罗斯天然气近60年的合作

项鹏飞
2024-12-12 20:46:23
结束合作!上海海港宣布新决定,冬窗首位离队外援浮现

结束合作!上海海港宣布新决定,冬窗首位离队外援浮现

球场没跑道
2024-12-14 11:31:50
郑钦文,引发美国两大媒体巨大争论!

郑钦文,引发美国两大媒体巨大争论!

阿览
2024-12-13 18:36:56
12月14日俄乌:拜登与特朗普的最后较量

12月14日俄乌:拜登与特朗普的最后较量

山河路口
2024-12-14 16:40:07
43岁伊万卡风韵犹存,丈夫患癌瘦到皮包骨,退出政坛后生活惬意

43岁伊万卡风韵犹存,丈夫患癌瘦到皮包骨,退出政坛后生活惬意

南城无双
2024-11-13 22:02:50
死也要拉个垫背的?尹锡悦摆明态度:宁可被弹劾下台也绝不辞职

死也要拉个垫背的?尹锡悦摆明态度:宁可被弹劾下台也绝不辞职

刘振起观点
2024-12-14 08:10:07
婚姻法新规:非夫妻关系的男女自愿同居,如果被查到之后...

婚姻法新规:非夫妻关系的男女自愿同居,如果被查到之后...

感觉会火
2024-10-29 12:10:31
董洁44岁近照曝光,昔日冷清秋也难逃岁月痕迹

董洁44岁近照曝光,昔日冷清秋也难逃岁月痕迹

娱不咸
2024-12-13 18:40:03
2024-12-14 21:11:00
博闻财经 incentive-icons
博闻财经
原创经济评论,深度市场分析
2693文章数 9070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证监会:坚决落实"稳住楼市股市"重要要求

头条要闻

弹劾案投票时执政党集体迟到5分钟 韩东勋"弃尹保党"

头条要闻

弹劾案投票时执政党集体迟到5分钟 韩东勋"弃尹保党"

体育要闻

中国足球,别再期盼“青天大老爷”

娱乐要闻

60岁的张曼玉依旧光彩照人,重拾状态

科技要闻

李玲:靠AI与中医 中国健康领域将走在前列

汽车要闻

明年下半年上市 吉利银河旗舰SUV预告图曝光

态度原创

旅游
时尚
亲子
本地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梦想大舞台封顶!

今年冬天最火搭配:裤子+长靴,怎么穿都时髦!

亲子要闻

聪明的父母,都懂“有效摆烂”

本地新闻

湘江水荡英才出,剪纸传统绘新颜

军事要闻

俄议员:朝鲜特种部队协助俄罗斯作战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