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接受采访时,发表了这样一段言论:
美国针对中国发起出口管制没有什么用,此举只会促使中国更快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不如试着放手对中国“温水煮青蛙”,让中国渐渐失去斗志,从而达到削弱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这番话也引起了许多的讨论,毕竟老美那些事儿,懂的都懂,无非还是那几招:打压、制裁、围堵,你现在说要“温水煮青蛙”,恐怕可有些太晚了。
围堵失败
其实最近几年,美国对我国的围堵显然是愈发严重,恨不得把“不想中国好过”几个大字刻在自己脑门上,从各方面都展开了许多限制,如新能源、芯片、tiktok等等。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中国非但没被整垮,反而越挫越勇,在某些领域的发展速度还更快了。
所以约瑟夫·和许多其他的专家就认为:美国的围堵已经失败了,就应该对中国放开,让他们“造不如买”,让中国在舒适环境里沉沦。
要知道这位可不是什么等闲之辈,人家是信息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妥妥的经济学界“顶流”,所以他的观点自然也代表了不少如今许多美国经济学者的论调。
就拿半导体产业来说吧,美国当初为了卡住中国的脖子,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妄图一举击溃中国科技产业。
结果呢?中国企业非但没有被打倒,反而被激发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开始加速自主研发芯片。现在,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美国当初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了。
而这位老爷子就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在“逆境”中不断突破,是因为他们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说白了,就是先示弱,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博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然后再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时再反击。
当然,美国肯定不甘心就这么算了,于是,他们又开始在其他领域对中国下手,比如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等,但结果都一样,中国总能化险为夷,甚至比以前发展得更好了,并逐渐实现自己的技术突破。
所以美国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许多专家就认为,美国的制裁对中国产生的效果越来越低,而且中国迟早都会突破,并且掌握自己的技术,最后又凭借自己的质量与性价比,反而对美国造成打击。
这样一来,如果他们继续加大制裁力度,只会让中国更加坚定自主发展的决心,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但如果他们放松制裁,又担心中国会趁机崛起,威胁到自己的霸主地位。
坚持自主
其实如今斯蒂格利茨等人再次提出:应该对中国放开。恐怕也是有些晚了,毕竟大家都知道他们心中想的什么心思了,在多年的制裁中,我国也是坚定了要走“自主创新”的策略。
毕竟有句俗话说的好“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即使如今美国真的放开,不去对我方进行围堵,我们恐怕反而会借助这种机会,更快的发展自己,利用这种环境去吸引更多的人才。
当然这条路我们也是在经过许多困难才蹚出来的,就拿芯片为例。
从2018年,美国突然对中兴下手,以“违反制裁禁令”为由,对中兴实施芯片禁售,一时间,这家中国通信巨头陷入瘫痪,整个中国科技界都为之震动。
而它无疑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它赤裸裸地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尽管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核心技术领域,依然受制于人。
并且在此之后,为了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美国政府开始不择手段,他们不仅自己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还试图拉拢盟友一起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
2020年,美国政府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提供芯片和技术,随后,又施压荷兰、日本等国限制向中国出口光刻机等芯片制造设备。
这种压力对我国原本就薄弱的芯片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我国却并没有放弃,反而展开了更大的斗志去进行突破。
在一年又一年的拼搏中,我们也能看出我国的技术在不断的突破,并且前不久也实现了自主研发DUV光刻机的成就,接下来也在逐攻克其他技术。
当然,中国芯片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还需要时间去追赶,但是我们突破的越多,西方能够“卡脖子”的就越少。
这也是我们如今追求科技自主的重要原因。
战略迷茫
同时斯蒂格利茨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现在陷入了一种战略迷茫。
一方面,他们担心中国崛起会威胁到自己的霸主地位,所以千方百计地想要打压中国,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承认,中美两国经济已经深度绑定,强行“脱钩”只会两败俱伤。
从美国政府近些年的对华政策中也能看出,一会儿说要跟中国“竞争”,一会儿又说要“合作”,一会儿又搞出个“去风险化”……说白了,他们自己可能都没有想到要如何应对如今的中国。
所以他本人对此深感忧虑,认为美国现在这种“草木皆兵”的状态,只会让中美关系更加紧张,最终将两国拖入对抗的深渊。
甚至于不止是我国,包括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在看清如今的国际形势后,也在追求自己的科技自主,希望能够自己实现制造。
过去美国科技的高度发展,有很多都是整个西方世纪联合下的产物,但是如今内部却也开始出现了分歧,尤其是欧洲多国在看清美国的收割,以及科技自主的重要性后。
斯蒂格利茨在之后还提到:
“我的观点是,我们接受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并在必要时补贴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的生产,以发展我们自己的产能,也许中国将继续成为最便宜的生产商,我们只需要发展自己的能力,以防意外发生。”
不过显然这种想法放到目前已经有些“天真”了,在如今的这个时代下,所有国家都看清产业自主的重要性后,只会更加坚定的发展自己的道路,我国也不会情愿一直做美国所谓的“廉价加工商”。
与其考虑如何针对我国,打断我方的发展,不如考虑一下如何正常面对中国的崛起,保持双方的和平合作,实现共同进步要来的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