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关于太湖的形成原因目前尚无定论。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三 ,界北纬30°55'40"~31°32'58"和东经119°52'32"~120°36'10"之间,位于江苏省南部,北临江苏无锡,南濒浙江湖州,西依江苏常州、江苏宜兴,东近江苏苏州。[3]由江苏省对太湖全境进行行政管辖。
太湖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其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
太湖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气候。太湖河港纵横,河口众多,有主要进出河流50余条。
关于太湖的形成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一、泻湖成因说
太湖地区曾是一片大海湾,由于长江、钱塘江泥沙的淤积以及沿海地区地壳的变动,逐渐形成了沙嘴和沙坝,把大海湾与海洋分隔开来,成为泻湖。后来,随着海水的淡化和江河的不断注入,泻湖逐渐演变成了淡水湖,即太湖。
泻湖成因说的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太湖周围的地形地貌显示出曾经是海湾的特征,如湖岸线曲折,有许多岬角和湾口。
太湖底部的沉积物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这表明太湖在过去曾经与海洋相通。
太湖周边地区的地质构造也支持泻湖成因说,该地区的地壳运动较为活跃,容易形成沙嘴和沙坝等地形。
二、构造沉降说
该学说认为,太湖地区处于地壳构造沉降带,由于地壳的不断下沉,使得周围的河流和雨水不断汇聚在这里,形成了湖泊。太湖的湖盆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凹陷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水不断积聚,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太湖。
构造沉降说的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太湖地区的地质勘探表明,该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地壳沉降现象。
太湖周边的山脉和高地的形成年代与太湖的形成年代相对应,这表明太湖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
太湖的水深和湖底地形也支持构造沉降说,太湖的湖底较为平坦,水深较深,这是地壳沉降形成的典型特征。
三、陨石冲击说
有学者提出太湖是由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形成的。陨石撞击地球表面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坑洼,后来随着雨水和河流的注入,逐渐形成了太湖。
陨石冲击说的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太湖周边地区发现了一些疑似陨石撞击形成的地质特征,如环形山、冲击坑等。
太湖底部的沉积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矿物和岩石,这些矿物和岩石可能是陨石撞击带来的。
太湖的形状和大小也与陨石撞击坑的特征相符合。
欢迎关注:经纬视界观
经济 | 地理 | 地缘
欢迎关注经纬视界观。喜欢,请点个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