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6月16日,悬疑剧《隐秘的角落》在爱奇艺上线并迅速爆火。在剧中,张颂文饰演的广东水产厂老板朱永平虽然戏份不多,但依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事实上,张颂文之所以能够成功圈粉,不是因为他那张常常表现出深沉表情的脸,而是因为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在和朋友聊天时,朱永平一边用流利的粤语与对方交流,一边转头看到儿子回来时,立刻切换成了普通话,对儿子说道:"儿子,过来过来,我有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这个片段对广东家长来说可谓当头棒喝。张颂文在后来的回忆中表示:“我之前一直用标准的粤语交谈,但在见到儿子时立刻转换成普通话,这种演绎方式并非我随意发挥,而是刻意地将广东家长的真实现状体现出来。
张颂文的一番话一出,立刻引发了广东观众们的热烈讨论。
确实,现在的广东家庭,父母和孩子说普通话已经成了常态,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张颂文凭借《隐秘的角落》这部剧,意外揭开了广东社会语言生态的"语言困境"。这种困境看似是个小细节,却反映出广东社会语言生态的变迁。
为了理解张颂文为啥对广东家长的语言现状这么敏感,我们需要先进行一次时空穿越,回到1976年的广东韶关。
在张颂文出生的那年,他在客家话和粤语的"双声道"中呱呱坠地。他成长于一个正宗的客家人家庭。
这两种方言,就像是他的"双胞胎妈妈",陪伴他度过了幸苦却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往前跳18年,也就是在2002年左右。那时候,张颂文通过出演广东本土制作的系列短剧《乘龙怪婿》,正式进入了演艺圈。
谁都没能想到,短短十几年后,广东影视圈的发展就换了个面貌。粤语电影越来越少,甚至连张颂文这样的演员,也已经北上发展,成为了一个让全国人民都能听得懂的演员。
然而,你可能以为张颂文已经尽数忘记了自己的粤语根。虽然身在他乡北京,他那份"粤语情结"却从未消失。他对家乡的语言变迷一直保持关注和热心。
这不,张颂文凭借《隐秘的角落》这部作品,又一次触及到了这个敏感话题。他在剧中展现的那个"粤语秒变普通话"的细节,实际上代表了许多广东人的心声。
张颂文的经历是广东语言变迁的缩影。他从小在粤语环境中成长,后来不得不适应全国市场,现在看到家乡语言生态的变化,他感慨万分。
恐怕只有经历过这种复杂心情的人,才能真正地感同身受。
所以,当我们听到张颂文谈论广东家长和孩子说普通话这个话题时,别单纯地认为他只是在谈论别人,更准确的说,他其实是在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以及整个广东社会在这个过程中的变迁。
粤语是中国的一种方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它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这里列举了一些可能的理由。
首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粤语的使用率在逐渐下降。学校教育和媒体等主要渠道都在推广普通话,这使得许多年轻一代越来越不熟悉粤语。
其次,由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很多人选择到外面打工挣钱,但是他们的孩子在家里却很少讲粤语。这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选择让他们学习普通话。
第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由于粤语在网络上的使用率并不高,这对于粤语的推广和发展等方面都带来了挑战。人们在网络上交流时,更偏好使用普通话或英文,这使得粤语的使用变得相对较少。
总体而言,虽然粤语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方言,但是它的生存空间正在被压制,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为了保护和传承粤语,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增加粤语学习的课时,鼓励家长在家中使用粤语等。
在了解完张颂文的故事之后,我们接下来要聊的是现在广东的孩子们为什么不爱说粤语的原因,这个问题并非无中生有,背后的确存在一些实际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看动画片市场。你可能不知道,广东的动漫产业可是非常强大的,占据了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熊出没》、《猪猪侠》、《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国民IP都是广东出品的。
但是,稍微等等,你听说过有哪个是粤语配音的吗?没有!一个都没有!全是普通话配音。这就尴尬了,广府地区小朋友从小看的动画片,竟然听不到一句粤语。
再来说说教育环境。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校园内基本上都是普通话的主导地位。
有网友坦诚地提出:“这还不是因为粤语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而这个说法恰恰是对实情有所理解。
面对这种情况,仍有人大声疾呼。广府文化代表人物黎子流生前一直在呼吁恢复双语教育。他希望学校能够重视粤语教学,让孩子们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不忘自己的母语。
黎子流已经离世两个多月了,可惜的是,他的这个愿望至今还未实现。
你看,无论是娱乐还是教育,粤语都被挤压得不轻松,小朋友不爱说粤语也不难理解了。
然而,这样的做法真的合适吗?粤语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的载体,其衰落是否会导致更多文化特色的消失呢?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
不要以为只有普通家庭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就连粤语圈的"大咖"们也逃不过这种困扰。今天我们就来八卦一下这些明星爸妈的语言困境吧。
首先我们来聊聊广东电视台的两位著名主持人薛乐和刘颖婷。他们在粤语主持领域都相当出色,在广东可谓是家喻户晓。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耳光。由于孩子的语言发育较慢,这对夫妻最后不得不选择先教孩子说普通话。你敢信?现在他们的孩子已经快5岁了,普通话仍然是他们的主要交流语言。
再看看广东歌手"东山少爷"的故事。他是一位致力于唱好广州、宣传广府文化的歌手,他整天在唱"我是广州人"。
面对质疑,"东山少爷"解释说,孩子是由说潮汕话的外婆带大的,由于自己平时工作繁忙,就忽略了对孩子粤语教育的培养。
这段话说的既让人感到心疼,又让人忍不住笑出来。
你看,这些明星大人,天天都说粤语,教育小孩子说粤语时都遇到困难。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粤语的传承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选择,它与整个社会环境、教育体系,甚至是家庭结构的变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即便是那些最希望将粤语流传下去的人,也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作出妥协。
所以,下次你看到有人批评广东家长不教孩子说粤语的时候,别太急,也别下定论。
面对粤语江河日下的状况,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关注和焦虑。一些人积极呼吁加强粤语保护,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顺其自然。
这场关于粤语未来的辩论,可谓是热闹非凡。
粤语相声大师黄俊英是保护派的代表性人物。他曾多次公开表示:“教育小孩说粤语是广东家长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他的认知里,在家里要求孩子说粤语是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比理想复杂得多。很多家庭表示,他们有难以启齿的困难。以前面提及的薛乐夫妇为例,他们为了不得已的因素,才选择了先教孩子说普通话。
另外一些家长持有不同的意见。他们觉得,语言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没必要过于认真。只要不影响日常的沟通,孩子说什么都可以。
有趣的是,有一部分广东家长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语言只是一种沟通的工具,无需在这方面过于纠结。
只要对日常交流没有太大的影响,孩子说哪种语言都可以。
老实说,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是不是要为传承文化而强迫孩子学习一门可能无用武之地的语言?这个问题恐怕每位家庭成员都必须根据自家的具体情况来审慎考虑。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无论你持什么态度,粤语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它的存亡都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本身的问题,更关乎一个地区文化的传承。
因此,这个话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我们再回到张颂文的感慨,这位从小听着粤语成长的、靠粤语起家的演员,对于粤语的衰落肯定有着深沉的感受。不论是他的成长经历还是如今所处的语言环境,转变之大实在令人感叹不已。
张颂文1976年在广东韶关出生,他精通粤语,并把其作为他的“双母语”之一。18年前,他是通过出演粤语喜剧《乘龙怪婿》正式踏入演艺圈的。
但是现在,他在《隐秘的角落》中饰演广东水产厂老板时,甚至需要对着儿子说普通话。这种反差,令人感到讽刺。
张颂文在这部剧中,不经意间道出了许多广东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他认为,广东这一代人中,大部分一见到自己的孩子就自然而然地改用普通话,这就是广东人现在的生活方式。
粤语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的载体,其未来走向不仅仅影响着语言本身,而且关系到一个地区文化的传承。因此,如何保留和传承粤语,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个问题需要每个广东人,乃至每个关心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人去深思。毕竟,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情感的承载。
它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生活方式、艺术表达和社会心态。
张颂文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细致观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关于粤语现状的窗口,然而故事并未结束,粤语的未来须由我们共同书写。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看到更多像张颂文这样的人站出来,用自己的方式为粤语发声。又或者,我们会找到一种方法,让普通话和粤语能够和谐共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