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浩宇 供职于太仓农村商业银行
责任编辑|杨琪
编者按:在当今智能支付的时代背景下,数字人民币为社会带来了便利性和低成本的支付方式,同时也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反洗钱挑战。本文结合某地方商业银行等真实案例,提出构建反洗钱防线的三大策略,即“人防”“技防”与“智防”,旨在防范数字人民币的洗钱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为保卫金融市场环境和维持市场秩序与安定作出贡献。
数字人民币与反洗钱的基本概述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数字人民币主要被定位为流通中的现金(M0),以国家信用为支撑,本质是现金的数字化。
数字人民币内涵。一是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数字人民币采取“央行——指定运营机构”的双层运营模式。中国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指定运营机构及相关商业机构负责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钱包开立、数字人民币兑换和流通服务。二是低成本、支持银行松耦合。不会产生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费,与实物人民币管理方式一致,且不需银行账户即可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三是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通过手机号注册账号,选择运营银行机构、设置密码后即可开通数字钱包,随时开通、随时注销。四是可控匿名性。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保证数字人民币系统最少可以追踪到钱包对应的手机号码,此外,身份识别强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等级的钱包(表1)。
表1 数字人民币钱包等级分类及功能
注:兑出指客户从银行账户等值转换成数字人民币的操作;兑回指数字人民币等值转换为银行账户内资金的操作;转钱指客户将数字人民币钱包内数字人民币转至其他收款方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操作。
数字人民币洗钱的模式。2024年以来,某地方商业银行监测到几起数字人民币洗钱事件,总结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可疑客户涵盖中老年人签约社医保代扣人员,和年轻的异地户口贷款客户;二是银行卡使用之初是正常的,忽然地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三是通过数字钱包进行小额测试;四是回访客户,都称网上认识的做贷款被骗通过小额测试的方法,进行刷贷款流水,被骗理由口径一致。
从社会其他数字人民币典型洗钱案例也可以了解到,许多不法分子利用数字洗钱的典型模式,一是“做贷款”“刷流水”“网购补贴返现”等形式欺骗受害者转账至数字人民币钱包账户中;二是诈骗分子通过短信、电话、AI视频、语音等方式冒充公检法部门,要求受害者接受调查,并称将资金转入“XXX部门/法院/政府”的数字人民币钱包账户中,但却是诈骗分子收款账户。
通过监测发现的数字人民币洗钱可疑交易,并结合社会通报的数字人民币洗钱案件,笔者总结出目前涉及数字人民币且较为频繁的洗钱模式有以下两大类。
模式一:犯罪分子利用民众对数字人民币概念盲区,通过冒充“公检法”“贷款公司”“XX平台”补贴返现等方式,诱骗受害者客户们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转账汇款,无形中被卷入犯罪分子的洗钱过程中。
模式二:利用四类数字人民币钱包特征,只需远程认证与手机号的注册便捷性,注册多个四类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兑出、兑回与转钱,试图对不法获得的资金进行处置、拆分与洗钱。
数字人民币洗钱与反洗钱的关系。数字人民币需要金融从业人员不断加强反洗钱的工作力度,不断更新反洗钱的方式方法,打击数字人民币洗钱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如何在数字人民币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发生的数字人民币洗钱案例,不断归纳总结反洗钱工作经验,多渠道、多维度地完善与创新数字人民币反洗钱的工作策略与机制,是我们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工作中重要的发展方向。
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工作的挑战
客户识别与尽职调查的长期性有待加强。在第一次进行客户识别与尽职调查后,开立相应等级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并对其绑定的银行卡账户进行分类分级,较为完善。但在此之后,客户发生变化,交易类型与特征也发生变化,那就需要及时做好更新工作,不然缺乏长期客户识别和尽职调查工作,会导致反洗钱工作的滞后性。
交易监测与风险评级模型有待普及。金融机构中,以银行为例,不同银行系统的监测交易模型与风险评级模型大不相同,尤其是数字人民币模型的普及度缺乏普及性,目前大部分银行在银行账户监测模型方面比较成熟,但是数字人民币钱包兑出、兑回以及转账的交易操作上的模型监测普及度较低,需要引起重视。
行业内可疑客户大数据需同步共享。各家金融机构间的数字人民币洗钱案例缺乏共享的平台与大数据系统支撑。许多家银行间的可疑客户信息不是共享的,或多或少对甄别客户有些阻碍,对于跨省、跨境的客户群体,金融机构在面临这些群体时,就会导致无法快速有效地甄别客户群体的信息与风险。所以客户大数据共享上的滞后性需要得到改善。
相关建议
综上分析,银行需从“人防”“技防”“智防”三线发力,多渠道、多维度双向协同,有效提升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工作的成效。
人防。人防需要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完善好自己的专业能力,加强对自身部门的内部控制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做好每一项要求的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工作重点,以下通过两个方向具体提出建议。
一是完善客户身份识别。开立不同等级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在目前已有的要求下,更加需要对客户开展长期性的身份识别。其中,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梳理与整合客户信息的变动与更新,做好对客户连续交易的持续性监测;对存在风险的可疑客户,采取进一步的调查措施,以确保数字钱包开立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二是做好数字人民币钱包升级的尽职调查。在尊重与保护客户隐私的前提下,做好尽职调查。首先,要确保客户身份的真实性,防止犯罪分子利用虚假身份注册和使用;其次,对客户的交易行为进行持续的监测,通过用户的交易金额、频率与应用场景等因素来评估用户的风险等级,从而能够捕捉到异常交易和可疑行为;最后,要了解客户资金的来源和用途,了解用户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防止客户被动卷入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做到长期的客户识别工作中,询问用户开立、升级钱包的用途和目的,确保资金用途合法合规。
三是公众教育与宣传引导。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做好洗钱与反洗钱教育的同时,还要增加组织有关数字人民币与数字人民币钱包概念的主题宣讲活动,相关人员做好定期与不定期的宣传与正确引导活动,使民众们不会因为不了解数字人民币概念,而对此类相关的兑出、兑回、转账等操作模糊概念,而导致被不法分子利用,最后被卷入到数字人民币洗钱活动中去。
技防。数字人民币的交易监测模型是保障数字人民币交易安全、防范风险的重要工具。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监管机构与商业银行等运营机构共同努力,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手段,不断构建完善的交易监测体系,确保数字人民币交易的合法与合规。
一是优化交易监测模型。交易监测应当对以下要点不断完善与更新:用户身份识别与验证、交易行为分析、风险评估与预警与资金流动追踪。在此基础上,模型对交易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设定的预警阈值,对数字人民币的资金流动进行追踪,确保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我们可以加入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手段,构建预测模型,分析交易之间的关联性和资金流向,挖掘潜在的犯罪团伙和非法交易链条。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交易数据,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和异常交易行为。
二是完善客户风险评级模型。数字人民币钱包客户风险评级模型是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的交易行为数据、资金来源、历史记录等多个维度的信息,对客户进行风险评级,以便金融机构能够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样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知识图谱,重点关注好客户的大额、高频、跨境交易,并且将对手方风险性,也要纳入模型监测中去,才能更好地评估对手交易的风险级别,这样可以双向监控好数字人民币钱包的运作与走向,更好维护数字人民币钱包的资金流向的安全性。
智防。一是探究客户画像AI生成技术。在人工智能时代,一些不法分子通过AI功能生成画像,假装客户信息,从而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数字人民币洗钱工作。因此,要加快探索、建立金融行业中能够根据客户交易特征和身份特征,自动识别出客户的个人身份画像与风险画像,高效便捷地做好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工作。
二是金融业间信息整合共享。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将管理的各个金融机构的数字人民币反洗钱案例分析整合,并实时对外发布,便于不同机构共同学习各类数字人民币反洗钱案例与特征,从而有助于每位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对客户的甄别与定位。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意见)
— 推荐阅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