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军长调走后,38军强行打韩军导致重大损失,伤亡六千震动总参

分享至

1952 年 12 月,朝鲜的 38 军司令部来了个意外访客:总参作战部长张震。

他来的目的特别直接,就是调研 38 军白马山战斗失败的状况。

这场战斗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可 38 军将士们心里的阴影还是没消散。能让总参关注到,就表明这次失利很严重。

一、灵魂人物跑哪儿去啦

简单讲讲白马山战斗的背景情况。

白马山战斗是在 1952 年 10 月 6 号到 15 号进行的,一共持续了 10 天。

这场战斗属于 1952 年志愿军秋季战术反击战里众多小规模战斗中的一部分。自 1951 年底志愿军完全停止第六次战的部署开始,就完全进入了阵地战的模式,不再想着用大兵团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第五次战役的实际情况让双方都明白,谁都没办法在运动战里把对方怎么样,就算是有着强大空中优势以及机械化优势的美军也不行。

双方都很默契地改成了小规模袭扰作战,还依靠着强大、牢固、绵延数百公里的阵地来防御。

1952 年夏秋的时候,美军展开试探性的进攻,派营级战术单位攻打志愿军的阵地,结果打不下来,还留下一堆堆尸体,纯粹是自找羞辱。

那志愿军该咋应对呀?干等着人家来打咱,咱敢不敢冲上去打他们啊?

志愿军这会儿具备了一些条件,多亏邓华主持的海岸防登陆工程发挥了大作用,咱们军队后方的运输基本没啥问题了,粮食和弹药能顺顺当当运到前方。虽说炮的数量跟美军差不多(可咱们小口径火炮和迫击炮多,大口径榴炮以及坦克这类重火力少,在火力方面还远远比不上美军),但也给前线送去了坦克团,重火力跟上啦。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好时候。

所以邓华跟杨得志(当时是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合计,老是等着敌人来打咱们可不行,太憋屈太被动啦,咱们得主动出击打敌人。这么一商量,就决定开展战术反击战了。由于主要时间在 1952 年 9 月,因此被叫作秋季战术反击战。

所谓战术反击战,指的是用有限的兵力,基本上是团以下的部队,对敌军的营或者加强连,甚至是排级的战斗单位,还有他们所据守的阵地,展开突然且强有力的攻击,把有效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和夺取一线阵地当作双重目标。

反击分成了两批,头一批是三个军在打,主力是 12 军、39 军和 68 军,打得都挺顺的,特别是炮火起到了特好的作用。杨得志在几十年后回忆起来还特别兴奋,讲我军的炮火“在国内打了几十年仗都很少见到”,“让人感觉整个地面好像都在脚下颤抖。”

第二批新添了 4 个军,分别是 15 军、38 军、40 军、65 军,加上第一批的 3 个军,总共 7 个军参与了战术反击。

先不说别的军的情况,单说 38 军。实际上 38 军在第一批反击战里就参加了,攻打由美军防守的“猪排山”,打得还算规矩,挺顺利的。

大家都觉得第二批作战能跟第一批似的顺顺利利,可战斗还在筹备阶段呢,各种不顺利的迹象就冒头了。

在第二批作战的时候,由于把敌人的情况弄清楚了,心里有了把握,志司下的决心明显要比第一批作战的时候大。

体现在啥地方呢?

第一,头一批把战斗发起的决定权交给了各军,由于不清楚前线的状况,就让各军自己决定啥时候开打,所以各军有的早有的晚,时间不一样。第二批是让各部准备好以后,统一在 10 月 6 日发起战斗。这叫啥?有条不紊,全都在掌控之中,得打出威风来。

第二,投入的兵力变多了,一线的 7 个军全都压上去了。咱不怕敌人反过来冲击咱们。

不过 38 军的状况,和其他几个军有点不一样,老军长梁兴初被调走了。

梁兴初从 1949 年 5 月开始担任 38 军军长,到 1952 年 5 月结束。38 军入朝后,参加了前四次战役,起初作战失利,军长还挨了骂,后来一战扭转局面,彭总还赠给他们“万岁军”的贺词。让 38 军立下大功劳的正是梁兴初,说他是灵魂人物一点也不为过。

在秋季战术反击的第二批进攻马上就要开始了,特别是面对一个很难打的目标时,38 军的领导层正处于梁兴初离开、新领导层还在适应调整的阶段。

各种因素掺和在一块儿,都让战斗的进程有了更多变化。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