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言道“病从口入”,这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现如今多少的疾病来源,都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里面。
尤其作为家长,看着自己家的孩子大口大口的吃饭,心里的满足感是没有办法代替的。
但是无数的家长只顾着孩子吃饭,却忽略了餐具的材质,让“夺命碗”成为生活中的隐患!
看似光鲜亮丽的餐具,背后竟然隐藏了这么大的“杀机”?
突然被曝有毒!天天用的东西居然塌房了?
随着时代的更迭,无数家庭也已经从之前的搪瓷碗、不锈钢碗换成了如今各式各样的陶瓷碗。
而在今年央视的“315”晚会上,对于“毒餐具”“夺命碗”进行了曝光!“陶瓷餐具”就在其中。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2024年03月16日
目前市面上的陶瓷餐具分为3个大类: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
釉下彩是先绘制图案后施釉层,再用1200℃以上的高温烧制完成。
釉中彩是先上一层透明的釉底后进行 800℃素烧,绘制图案后二次施釉覆盖保护图案;最后在1200℃~1300℃的高温下进行烧制,使釉层熔合,图案被牢固固定。
只有釉上彩,是先将胚体烧成,在绘制图案,最后进行600-900的温度低温二次烧制。
而且这类陶瓷碗很多都色彩鲜亮,非常的有特色,也有很多在路边售卖的商贩标价都很低。
它的制作方式需要很多的颜料,而这些颜料本身的铅、镉等重金属含量就不低,再加上“釉上彩”烧制的温度属于低温,很多时候可能颜料还没有完全的固定。
就会出现磨损、掉色、高温后变色的情况,再加上“釉上彩”本身的颜料就存在最上层,会直接的接触食物,如果和高温、酸性的食物结合,更会加剧重金属的释放。
那到底什么样的陶瓷碗才是真正的有毒的呢?我们应该怎么去区分?
信息来源:杭州电视台 2024年08月29日 这东西塌房了?有人天天用!医生提醒:可以这样判断!
首先就是看碗的成色,放到光源下面,看图案的部分的折射光是否是一样的,如果有玻璃的质感的话就是釉中彩或者釉下彩,如果没有那么就是釉上彩。
其次就是上手摸一下质地,釉下彩和釉中彩的成品摸起来是非常的光滑的,而且图案和成品融为一体,没有边界感,但是釉上彩相对就比较粗糙了,有贴纸的感觉。
如果还是没有办法确定,可以刮一下成品的釉面,劣质的釉上彩刮一刮就有可能刮下一部分的图案。
而另外一种碗的质地也是非常的危险,而且这样的“夺命碗”竟然有人天天都在用!甚至有孩子因此患上白血病!
1岁女童染上白血病 只因用了仿瓷夺命碗
吴女士有一位可爱的女儿,在1岁多的时候被确诊淋巴细胞白血病,这样的事情简直让人吴女士这个家长眼前一黑!
在经过询问,吴女士表示自己和丈夫的家族里也并没有白血病的遗传史的,对于孩子患病的来源产生疑问,怀疑是传染的。
而在筛查的时候,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竟是因为吃饭的碗!
信息来源:扬子晚报 2015年11月24日 1岁女童染上白血病 只因用了仿瓷夺命碗
而且这种碗在老百姓的家里,可谓是屡见不爽,那就是“仿陶瓷碗”,也称作密胺餐具。
它有很多的优点,像是陶瓷碗又不容易摔碎,像是塑料碗却又很有重量,在很多的快餐店里更是出场率极高。
这种像是陶瓷又不是陶瓷的“仿品”,其中更让人担忧的是里面的三聚氰胺的超标,提起化学名称可能大家都不是很理解,但是说起“三鹿奶粉”大家一定都知道。
2018年的时候也有一个年仅4岁的小女孩因为使用仿瓷碗患上白血病。
这个就是2008年“三鹿奶粉”中的重点,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的它,还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三聚氰胺是很便宜的化工原理,在塑料和涂料的行业里是非常常见,因为价格低廉,如果用到餐具制作上,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起到了餐具耐用的作用。
便宜又耐用,这也是它为什么能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甚至餐桌上的原因。
有人破防了:几乎天天在用!医生提醒
在中国人的眼里,喝粥、吃面是大家必不可少的家常菜。
市民成先生,在看到快餐店里那种大碗后,觉得非常的方面,又大又便宜,于是在网上“淘”了一个一样的“外黑里红仿瓷碗”。
直径15厘米的大碗的售卖价仅在3-4元一个,彼时的成先生还觉得十分的划算。
但是使用不久后,他就发现了问题!熬好的白色大米粥,盛出来在碗里不一会,就变成了粉红色!
这不仅让成先生有些害怕,碗掉色?会不会对人体有危害?
据悉这种餐具在近3年来的检测合格率只有92.1%!很有可能会释放甲醛,还有三聚氰胺!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 2024年08月02日 密胺餐具抽检报告:“摔不烂”的仿瓷碗,可能会释放甲醛、三聚氰胺
尤其在2023年的时候,做了252次的抽检,合格率是最低的,仅有91.3%,这也是抽检部门发现问题后加大了抽检的力度。
尤其这种碗,它的耐温在--30℃~120℃之间,并不适用特别高的温度,如果在200℃的高温下,10分钟很大一部分的密胺树脂就会被分解,产生很多的甲醛以及三聚氰胺。
众所周知甲醛是一级致癌物,过久接触会引发各种癌症以及白血病,而三聚氰胺更是“三鹿奶粉”和“大头娃娃”的诱因。
哪怕家里的仿瓷碗是高价且正规的渠道购买的,经过了合格检测,也不能盛刚从油锅里拿出的东西或者其余温度过高的食物,更不能放置微波炉等家电中进行加热!
也不能放置酸性、碱性的食物以及饮料,避免造成危害,尤其是看到餐具有起皱、起泡、褪色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的更换。
结语
前几年的时候“毒玩具”也曾传出不合格的新闻,现在我们的餐具也需要注意。
也别被“摔不烂”的把戏迷了眼,也别被过于“漂亮”的花样蛊惑,购买餐具最重要的还是看质量,健康才是第一位。
而且不光是餐具,我们在购买卫生纸等生活用品也需要注意!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