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购买限量版刘润签名书《新零售》
过去,我们说零售的本质就是要给顾客提供好的商品,这是产品思维;要给客户提供极致的服务,这是用户思维。
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本身没错,但今天传统零售企业沿用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的打法,却遇到很大问题,直接表现就是销售额减少,这说明了什么?
在这本书中,我会详细阐释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令传统零售商们“苦恼”的悖论,以及到底什么是新零售。
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是不是零售的本质?
事实上,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的“失灵”,说明当下零售业的变革并非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的创新,而是一个结构性变革。
因为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上升,一部分企业销售额下降,一定有另外一部分企业赚到更多的钱,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一部分零售企业因此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为什么零售业会面临结构性变革?其实每一次新技术、每一个效率工具、每一种新生产关系的出现,都会大规模地改变一些商业模式。从总的方向上来说,一定是向效率更高的商业模式发展。
举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例子。在商业的底层逻辑中,有个概念叫定倍率。假如一件衣服生产出来的成本是100元,消费者花500~1000元买到手,意味着这件衣服的价格翻了5~10倍于它的生产成本,5~10倍就是其定倍率。
很多人都知道化妆品和护肤品行业是“暴利”,这个行业定倍率达20~50倍,听起来相当惊人,但事实确实如此。这表明,传统零售和整个商业的供应链环节效率还不足够高。
电商对中国零售业的冲击要远大于美国,其原因就是中国零售业的效率更低下。当一部分企业受到挑战时,谁会做得更好?答案一定是效率更高的企业会做得更好,它们不但吃掉零售消费额的增量,同时也吃掉低效企业的存量。无论是小米、阿里巴巴,还是,其新零售都是用新科技之刀,砍向定倍率。
零售的打法、方法论也在商业实战中被不断优化,一直前进,终成为新零售。那么应该如何优化?
本书分享了三个研究逻辑,我称之为“人”“货”“场”。
第一个逻辑是“坪效革命”。坪效是每一平方米场地产生的营业额。简单地说,就是如何高效地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货品,如何提高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第二个逻辑是“数据赋能”。通过比较线上、线下孰优孰劣,研究如何利用线上、线下各自的优势来提升零售效率。
第三个逻辑是“短路经济”。定倍率过高……
点击购买限量版刘润签名书《新零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