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暑期旅游迎来出游高峰,乡村旅游备受青睐。各地乡村依据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推出形式多样的文旅产品,“上新”体验、丰富玩法,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在推动文旅融合业态向多元化拓展的同时,助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到四川赶“村游”、赏萤火
本报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
▲ 游客在天台山景区观赏萤火虫 傅 瑞 摄
在四川乡村,一场场独特的文旅活动正成为引客“法宝”。游客的涌入,不仅让这片土地充满了欢声笑语,更让它收获了无限生机。
7月26日晚,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大村镇社区文化广场热闹非凡,一场特色文旅、农旅活动拉开了该镇第二届“村游节”的序幕。轮番上演的歌舞、四面八方涌来的当地群众和游客点燃了宁静的乡村。
秉持“有趣”的宗旨,“村游节”精心策划举办了由18支队伍参加的“大村BA”篮球赛、农趣运动会、苗家风情钓鱼赛、民族团结大联欢文艺晚会等特色活动。此外,蜂糖李、八月瓜、小龙虾、冷水鱼等特色农产品展销和小吃集市等活动也陆续开展,在田园风光中为群众和游客奉上趣味十足的游乐盛宴。
7月29日上午,在大村镇一年一度“赶苗场”的日子,14个群众方阵身着节日盛装,伴随着芦笙的悠扬旋律,共同演绎了一场民族团结的盛大巡游。独具特色的“一村一品”巡游方阵带着村里的农产品和旅游口号大步走来,热火朝天的场面引得群众和游客纷纷驻足观看。
四天四夜的“村游”狂欢,吸引了超过5万余名游客和本地群众“打卡”,他们的到来不仅为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及餐饮业、住宿业带来1000余万元经济收入,更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借节营镇兴业、借节惠民乐民、借节助力振兴。”大村镇党委书记彭国林说,持续举办独具特色的“村游节”,点燃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天上银河,地上萤火。7月26日,2024天台山南丝路文化旅游季暨萤火虫文化旅游季在四川成都天台山景区启动。星光下,成千上万的萤火虫点亮了夏夜的森林。随着天台山萤火虫微博物馆的开馆,游客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天台山萤火虫胜景,还能了解萤火虫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萤火虫旅游”是天台山镇为游客定制的“专属浪漫”。在森林覆盖率近95%的天台山,每年4月到11月,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在这里交替起飞,形成多个观赏高峰期。萤火虫在夏夜十分常见,山路旁、草丛中,小精灵翩翩飞舞,萤光闪烁,蔚为壮观。
萤火虫旅游的“打开方式”不止一种。今年夏天,当地还特别推出了“萤光奇遇”夜游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沉浸式感受天台山自然之美的同时,还能体验自然景观在科技加持下展现出的新美感。
四川的乡村,正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和自然奇观,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7月25日至26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2024年农特产品推介暨镇坪乡第二届花椒采摘(丰收)节在镇坪乡麦吉村举办。活动现场椒香四溢、人头攒动,由松潘县民族文化表演队带来的节目轮番上演,舞台上下一片欢乐的海洋。为期两天的活动包含了美食比赛、乡村民宿发展圆桌研讨会、摄影采风活动、花椒采摘比赛、锅庄晚会等,精彩纷呈。
随着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开通运营,当地也迎来新一轮的旅游发展机遇。“以前开车要六七个小时,现在高铁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成都市民高朋一家选择在凉爽的松潘县避暑,并偶遇了一系列丰富多元的活动。
松潘县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自7月起,当地相继启动了周末花灯巡游、古城好声音、古城嘉年华、潮乐高铁音乐生活汇等系列活动,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展示松潘多元历史文化和独特民族风情。
山西临县孙家沟村:
“山沟沟”的窑洞里办起了画展
本报驻山西记者 朱 萌 文/图
▲ 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孙家沟村
走进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孙家沟村,村里石墙上一行醒目的标语——“用艺术点亮乡村”吸引着游客的注意力,让人不禁好奇这座四面环山的宁静村庄有何独特之处。
“孙家沟是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山乡村落。”村里的讲解员介绍,孙家沟村的古民居以典型的青灰色基调窑洞式建筑为主,整体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完整记录了晚清至民国初期中国北方黄土丘陵地区农村的真实面貌。
特色鲜明的古朴乡村建筑,让这里成为画家向往的写生地。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画院画家谢永增与孙家沟村结缘,经常来此写生。多年来,他和笔下带着浓浓乡愁的孙家沟系列作品相互成就,小山村的人与景,通过他的画作展现在观众面前。
2019年,依托村里的窑洞,临县人民政府与谢永增共同设立集展览、创作、培训于一体的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艺术馆所在的院落依山而建,分上下两层,由几十孔大小各异的窑洞组成,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艺术馆中,每孔窑洞都是一个小展区。观众不仅能细品画作,也能登高俯瞰村貌,了解院套院、窑连窑的独特布局。
艺术资源能在乡村发挥多大的作用,谢永增最初心里也没底。他坦言,原本以为大山深处的艺术馆吸引力有限,没想到开馆后非常热闹。讲解员告诉记者:“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开馆5年多来,已举办各类画展30余场,签约美院写生基地近10家。”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来到孙家沟村,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展览、现实写生等,赋予了孙家沟新的文化特质,也以艺术影响着村民。村民对谢永增等画家熟若邻里,一有空便到艺术馆里转转。村民王勤平开了一家民宿,听到游客纷纷称赞艺术馆里的画作,他也时不时去馆里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自家民宿房间陈设的艺术感也得到提升。
随着一场场展览和活动在艺术馆举办,孙家沟村的生态人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文化魅力转化成了发展动力。
抓住地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支线、交通便利的契机,村里修建了从三交高速公路口到孙家沟村的乡村旅游公路,新建现代化旅游厕所和停车场,修缮18套明清古院落,初步形成了干净、整洁、舒适的旅游居住环境。
为了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依托原生态旅游资源,孙家沟村盘活村民窑洞院落,建成农家乐窑洞宾馆、农家乐餐厅等,农家乐民宿可同时容纳200余人居住,带动了农户增收。孙家沟村的名气日益响亮,山西省两家旅游公司开通了“太原—孙家沟”一日游旅游专线,为村里带来更多游客。
如今,孙家沟村将艺术、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紧密结合,推动了地方文旅产业稳步发展,成为吕梁地区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一个范例。
广东东莞石排镇塘尾村:
八百年古村里的艺术新体验
本报驻广东记者 谭志红
▲ 游客在塘尾村游玩 许建梅 摄
暑假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穿过古村的麻石巷道,寻访800年古村落的文化密码。围墙、炮楼、里巷、祠堂、书室等记录着塘尾村的悠久历史,承载着岭南古村的风土人情。耳边不时传来悦耳琴声,随处可见书画、陶艺作品,塘尾村为游客提供了集古村落与艺术欣赏、艺术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体验。
塘尾村党总支书记李煜华介绍,塘尾村是珠三角地区规模较大、原生态保存完整的古村落,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村内仍保存有268座明清古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广东省旅游特色村。“如何把文化传承好,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李煜华介绍,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他们尝试为古村注入艺术元素,提升古村的文化活力。
按照这一思路,塘尾村成立了艺术家联盟,邀请16位艺术家开设工作室,所涉领域包括书画、陶瓷、影像等,进一步丰富古村文化。为实现双向赋能,塘尾村还与艺术家签订协议,艺术家每年开展20场以上的公益活动。广东工艺美术大师、塘尾艺术家联盟主席王欢说:“第一次走进塘尾村时,我很激动。从来没有想到,东莞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古建筑保留得如此完好的村落。所以我当时就决定要进驻塘尾村。”吉他演奏家吴晓超认为,塘尾古村落的文化沉淀对创作有重要的影响,游客来到古村落,也可以和艺术家交流。石排镇塘尾片区文旅开发项目实施小组组长张丽姣介绍,艺术家驻地创作后,村里的文化氛围更好了,还吸引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开展艺术研学,接受艺术熏陶。
近年来,石排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广东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抓手,推动塘尾片区旅游项目开发,成立了塘尾片区文旅开发专项领导小组。2023年,石排镇引进企业,计划以精品民宿院落为抓手,带动村域周边产业发展。项目建成后,预计带动就业400余人,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为了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塘尾村还着力开发乡村元宇宙、智慧乡村等数字乡村平台,预计平台建成后,每年流量可达30万至40万人次。2023年2月,塘尾村发布了IP数字潮玩“青龙孟章”,该系列以二十八星宿为概念原型,以塘尾古村落悠久的文化底蕴与建造根基为元素。
对于游客来说,过去走进塘尾,只能品味古建筑的韵味,如今则还可以接受艺术的熏陶;过去只能走进线下的塘尾,如今还可以在线解锁古村新玩法。通过艺术赋能与数字提升,塘尾古村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乡村旅游新体验。
浙江磐安:
丰富旅游业态 呈现乡土记忆
本报驻浙江记者 周传人
▲ 非遗“炼火”在磐安常态化演出 磐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在花溪景区内,火树银花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炼火”表演频频“出圈”;冷水镇的龙溪漂流、尖山镇水下孔溶洞漂流等项目,让游客在山水间体验刺激与畅快;在江南药镇,游客可以买到琳琅满目的道地药材、品尝舌尖上的药膳美食……炎炎夏日,浙江省磐安县乡村旅游火热,激活了“清凉经济”。
大盘山之麓的花溪景区,千米平板长溪流水淙淙、清澈见底。溪水侧面森林苍翠、奇峰林立,对岸是依水而建的花溪村,房屋错落有致。“花溪景区十分适合夏天避暑。”花溪村党支部书记李茂华说,7月以来,这里的周末亲子游很火,日均接待1000多人,同比增长40%。
一幢幢别致的房屋依山而建,游客推开门窗,即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位于玉山镇章高林场的玉岑山居项目,是磐安高端休闲旅游项目之一。暑期到来,这里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感受惬意时光。
“村里的竹筒饭、三角叉等特色美食让人难忘。”来自义乌的游客王女士多次来磐安休闲旅游,这里一直给她新惊喜。近年来,磐安持续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接待能力、服务质量,现有省A级景区村庄182个、等级民宿35家、农家乐1051家、床位2万余张。
夜幕降临,磐安县双峰乡皿溪畔灯火渐起。近日,“冷啖杯”开市暨“念想双峰·仲夏古村”短视频大赛在此启动。冒油的烤鸡腿在火上旋转,酥脆金黄的玉米饼等待着食客,嘎嘣脆的酥香大锁骨在热油中翻滚……几十家摊位组成一条人声鼎沸的“长龙”。
今年7月起,磐安联动开展“飞驰磐安 来High一夏”暑期系列活动,组织策划健体赛事、嬉水漂流、避暑休闲、文化惠享等六大主题活动,计划开展活动107场,构建“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赛事、月月有爆款”的文旅推广活动体系。
为丰富旅游业态,实现从单一产品到多元玩法的转变,磐安全力打造“磐安山居”“磐安药膳”“磐安心意”等区域性公共品牌,让业态更加场景化,将游客“流量”变为住宿“留量”。当前已举办磐安首届村“VA”气排球赛、2024年浙江省“未来乡村”定向系列赛等活动,汇聚人气效应明显。
将“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的自然资源同深厚的地方文化融合发展,是磐安发展乡村旅游、激活“清凉经济”的奥秘所在。磐安县尖山镇湖上村挖掘、打造了“非遗一台戏”,《花头台》《纺棉花》《铜钿鞭》等10多个非遗节目在湖上村文化中心常态化上演,为游客呈现珍贵乡土记忆,助力湖上村成为游客“走过了、忘不了、留得下、还想来”的地方。
“满城尽飘中药香”,是磐安最显著的文化标签。在天山村,游客可以到青梅尖看日出、观云海,品尝“黄精猪蹄”“白果香菇”等磐安药膳,还能带回本地特色的茶油当伴手礼。
已进入试运行阶段的杭温高铁,将进一步拓展磐安的旅游市场半径。高铁开通后,长三角地区基本可实现一小时达,不仅串联了杭州、温州、金义三大都市圈,而且连接形成一条由杭州、磐安、仙居、永嘉、温州等组成的“黄金旅游带”。
磐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陈滨潮表示,磐安将以创新的姿态,打造文化与自然、传统与创新、互动与体验相融合的乡村旅游新图景,以独特的山水风情和文化魅力,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2024年8月3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乡村体验“上新” 解锁多元玩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