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52年10月,一份来自朝鲜前线的紧急电报传到了北京的总参谋部。
当看过电报的内容之后,包括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在内的各级干部们都不由得大惊失色,因为电报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志愿军第三十八军在对南朝鲜军队的作战中失利,伤亡人数达到了6700多人!”
要知道,三十八军在当时可是我军的精锐之师,尤其是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中,三十八军凭松骨峰一战名震天下,荣获“万岁军”这一光荣称号,成为了各志愿军和解放军学习和崇拜的榜样。
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在三十八军的原军长被调离之后,三十八军在对敌作战中竟然付出了伤亡六千余人的代价,这样的伤亡在此前是前所未有的!
更重要的是,此次与之交战的敌人还是以战斗力孱弱,一触即溃著称的南朝鲜军,而非精锐的美军部队。
面对一前一后如此悬殊的战绩,总参谋部既震惊又疑惑,下令务必彻查此次失利的原因!
那么,38军究竟为何遭遇如此重大的损失?这与原38军军长的调离又有什么关系?
赋予灵魂的军长
如果要评选一个最能代表三十八军的人物,想必很多人都会投梁兴初一票,这位绰号“梁大牙”的将军既不是三十八军的首任军长,也不是在三十八军任职时间最长的军长,但是,他却是给予三十八军“万岁军”称号,赋予三十八军真正灵魂的军长!
“万岁军”是三十八军的灵魂称号,而带领他们取得这份殊荣的正是第二任军长梁兴初。
1950年11月6日,抗美援朝的第二阶段正式打响,在西线战场的第三十八军指挥部内,军长梁兴初正两眼紧盯着地图,心里暗暗的憋着一口气。
这口气的来源是在半个多月前的那次志愿军党委会议上,在第一阶段的战役中,梁兴初因为未能按照预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使得本已经溃败的美军趁机逃出了我军的包围圈,因此在会上遭到了彭总极为严厉的批评。
“什么虎将,我看你就是个鼠将!”彭老总的批评声还言犹在耳,梁兴初捏紧了拳头,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打好这第二次战役。
11月25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反击战打响,这一次,梁兴初吸取了教训,毫不犹豫的带领着部队南下,先后攻占了德川城北、城东多个高地,截断了南朝鲜军的南逃之路。
27日,梁兴初接到彭老总的急电,命他即刻向西,向军隅里、三所里方向迂回进攻,并强调一定要穿插成功。
梁兴初当机立断,毫不犹豫的命38军113师昼夜行军,抢占三所里,到28日,113师成功占领了三所里,截断了美军的撤退之路。
面对美军的拼死突围和里外夹攻,三十八军毫不动摇,像一颗钉子牢牢的钉在阵地上,在松骨峰阵地上,38军112师第335团第1营3连与敌人激战了5个多小时,在弹尽粮绝之下,所有能战斗的人员全员上阵,不惜与敌人拼死肉搏,同归于尽。
后来,作家魏巍便是以松骨峰战斗为原型,写出了著名的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从此之后,全体志愿军战士便荣获了祖国人民赠予的称号——最可爱的人。
当胜利的消息传到志愿军总部后,激动不已的志愿军司令彭德怀,亲手写下了“三十八军万岁”六个大字,38军从此一战封神,成为了“万岁军”,而带领着38军取得这一成就的梁兴初也成为了全军的灵魂人物。
1952年春季,虎将梁兴初又接到了新的任务,组织上决定调他到朝鲜半岛西海岸的指挥部,担任副司令员。
此时,抗美援朝五次战役都已全部结束,战场态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防止美军故技重施,再来一次“仁川登陆”,中央成立了西海岸指挥部,防止美军登陆作战。
梁兴初原本是要升任20兵团代司令员的,但组织上考虑到西海岸指挥部的任务更加重要,且指挥部的司令邓华又兼着志愿军代司令的职务,一时忙不过来,于是便将虎将梁兴初调到了西海岸指挥部任副司令。
对于职位的变迁,梁兴初当然选择了服从,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他这个灵魂人物前脚刚走,后脚38军就吃了败仗。
三十八军的滑铁卢
和五次大败反法同盟的拿破仑一样,被称为“万岁军”的三十八军也曾有过一次“滑铁卢”,那就是1952年的白马山战役。
白马山,位于铁原西北方向十公里,是一条长约三公里的山脉,这条山脉主要是由394.8高地和281.2高地组成,远远望去,整个山脉如同一匹侧卧的白马,由此得名“白马山”。
在朝鲜战场上,像这样的山脉和高地原本数不胜数,但白马山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位于兵家必争之地。
在它的东面,是一望无际的铁原平原,南面是美韩联军通向汉城最重要的后勤补给线,借助这条线,还可以直通敌军的大后方铁原。
也就是说,只要拿下了白马山,那么整个铁原都将失去保护屏障,我军不仅能借此一鼓作气捣毁“联合国军”的军事运输线,重挫他们的锐气,还能威慑汉城。
而在1952年的9月,我军已经转向了秋季攻势,此时的作战方式也由最初的大规模歼灭战,转向小规模的阵地战,力图通过小规模的反击获取最大意义上的胜利,因此,白马山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也就成为了志愿军反击的目标之一。
志愿军总部将这个任务交到了“万岁军”38军的手上,此时,军长梁兴初已经被调走,接任他职位的是原任副军长的江拥辉。
江拥辉虽然不像梁兴初那样有名气,但也是一名常胜将军,年仅35岁便担任了王牌军的军长,足以见其实力。
在接到这个沉甸甸的任务后,江拥辉也是带领全军上下进行了极为周到细致的战前准备。参战部队正式开战前一个多月就开始了练兵,执行突击394.8高地和281.2高地的114师340团和339团更是下了劲的苦练。
为了练习潜伏突击,这两个团的战士还想出了一个新奇的办法,他们在练兵时专门找有青蛙的草丛练习,如果青蛙的叫声突然停下来就是不及格,通过这种严苛的训练方式,整个部队最后练成了来无影去无踪的“隐形部队”。
在充分的准备之后,时间很快来到了10月份,此时38军全军上下斗志昂扬,只待一声令下。
但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10月2日这天,38军第340团7连的一名文化教员叛逃到了敌营,此人名叫谷中蛟,原先是国民党军中的一员,1949年6月,解放军进军江南时,谷中蛟跟着起义部队一起加入了解放军,因为有些文化底子,部队就安排他在军中做了个文化教员,差不多是副排级干部。
谷中蛟出身蒋军,意志本就不甚坚定,在得知自己的部队作为突击队要上前线后就心生退意,之后还因为一点生活中的小事产生了叛逃的想法,借着一次到前线查看地形的机会,谷中蛟悄悄离开了队伍,跑到了敌营。
因为是前线突击干部的缘故,谷中蛟对38军突击白马山的计划知道的一清二楚,这对于38军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挫折,不亚于吃了一场败仗,而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一点。
瑕不掩瑜
谷中蛟的临阵叛逃,让38军军长江拥辉不得不面临一个抉择:打还是不打?
如果不打,此前的一切努力就白费了,那也太可惜了,如果打,那是趁现在敌人没反应过来立刻打,还是延后再打呢?
就在江拥辉思考对策之时,突然志愿军总部发来了命令:第二阶段的反击作战定于10月6号,届时所有部队都将一齐进攻。
来自志愿军总部的这个命令让江拥辉陷入了更深的疑虑,距离6号还有4天,因为不管是推迟还是立刻行动,都与总部的命令不相符合。
基于38军所面临的特殊情况,江拥辉出于慎重起见,还是向志愿军总部汇报请示了,而志愿军总部也充分理解了江拥辉的难处,将决定权交到了他手里,让38军自己决定打还是不打。
最后,是在请示了38军的上级单位,3兵团司令部后,江拥辉才下定了打的决心,并将攻击发起的时间定于6号,和各部队保持一致。
从这一刻开始,38军的命运就几乎注定了。
当时驻守在白马山的敌军部队是南朝鲜第9师,其师长名叫金钟五,据他回忆,谷中蛟叛逃过去时,他们全师正在开运动会,对38军即将突击白马山阵地的事情浑然不知。
当从谷中蛟口中得知志愿军的王牌军要来突袭时,他们吓得魂飞魄散,当即就中止了运动会,其师长金钟五连夜下命令,令各部队进入战时状态,并抓紧时间连夜设置障碍物,挖堑壕等等,据后来统计,他们仅一个晚上就设置了150个掩体。
不仅如此,南朝鲜第9师还将这个消息通知了美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美军开始源源不断的向白马山和铁原方向调集炮兵和坦克,仅炮兵来说,就调集了9个营。
除了调兵遣将之外,美军在开战前三天,还派了轰炸机到我方的后方阵地轰炸,如此一来,38军的全部精心准备便都化作了泡影,等到正式开战后,结果可想而知。
38军的参战部队与南朝鲜军血战了9天,整整201个小时,最后的结果却是久攻不下,最后,38军军长江拥辉只能宣布撤离。
根据战后的伤亡统计,白马山一战,38军共伤亡6700人,而南朝鲜军队的伤亡人数是9800人,这个战损比颇有些“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的味道,而这对于万岁军来说,毫无疑问是没法接受的。
不仅是38军感到无法接受,远在国内的总参谋部同样感到了深深的震惊,并派遣了作战部部长到前线去调查战事失利的原因。
而通过对整场战役的回顾,我们也不难发现,38军这一次之所以会失利,其直接原因就是谷中蛟的叛逃,如果不是他将我军的情况告知了南朝鲜第九师,那么以38军在战前的充分准备和敌人毫无察觉,白马山战役将又是一场光辉的战斗。
当然,除了前线干部叛逃这个重要因素外,38军此战实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前换将,江拥辉作为新军长,刚上任不过数月,便要指挥部队独当一面,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作为新军长,江拥辉需要一场胜利来获得战士们的信任,而战士们也需要这个新军长来带领他们走向新的辉煌。
如此一来,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对于整个38军来说,这场失利算不了什么,只能说是瑕不掩瑜,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一个常年考100分的学霸偶然失利只考了60分,和一个平时考不及格的学渣偶然走运考了70分,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
对于学霸来说,这一次的失利并不会影响他的学霸地位,而对于学渣来说,万年难得一次考了70分也并不能改变他的学渣本质。
“白璧微瑕,但瑕不掩瑜”就是这个道理。
看完梁兴初调走后,38军打南朝鲜军失利的故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1.中国知网 《胜败白马山 兼论虎将江拥辉“走麦城”的指挥得失》——寒光
2.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3.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国军网 [引用日期2019-08-6]
4.张国清,吕有志主编,新中国之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09,第46页
5.梁兴初.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1-06-25]
6.央视网 2009-04-02 抗美援朝时彭德怀三次动怒:骂梁兴初 骂韦杰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