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奥运会盛大开幕,却各种问题接连不断!
在昨天,一则视频进入大家的视线中,“巴黎戴高乐机场中的所有标识只有中文、英文和法文”。
这本是一个非常正常而且普遍的事情,却没想到引发了韩国网友的不满,他们表示了强烈的抗议。
那么,事实是怎样的?难道法国巴黎真的“看不上”韩国吗?
没有韩语的标牌
在2024年的7月26日,一位名叫“媒体人大维”的网友,公布了一则消息,巴黎的机场只有三种国家的语言。
但这样正常的现象,引起了韩国人民的愤怒。
“为什么巴黎的机场没有韩语”。
韩国游客认为,这是一种忽视,是不受重视的现象。
甚至还有网友愤怒地表示:“为什么巴黎机场标牌上只有中文、英文和法文?难道韩国人不配拥有自己的语言标识吗?”
信息来源:抖音——媒体人大维
这种不满情绪迅速在网络上蔓延,引发了更多韩国网友的共鸣。
他们纷纷拿中国作比较,称中国很多地方都有韩文标识,而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巴黎却没有考虑到韩国游客的需求。
这种对比更加剧了韩国网友的不满情绪。
然而,巴黎机场选择中文、英文和法文作为主要标识语言并非无缘无故。
事实上,这一决定是基于客流量和实用性的考虑。
据统计,中国游客是法国最大的海外游客来源国之一,每年赴法的中国游客数量庞大。
仅在2019年,就有近200万中国游客访问法国。
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其他亚洲国家的游客数量。
也怪不得,在巴黎的机场中到处都是中文的标识了。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7-22 巴黎奥运会召开在即 戴高乐机场遍布中文标识迎客
此外,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能够覆盖大多数外国游客的需求。
而法语作为法国的官方语言,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从实用性和效率的角度来看,巴黎机场的语言选择是有其合理性的。
那么,在客流量方面,中国和韩国之间,有着怎样的差距呢?
旅游哪家强
俗话说,“一叶知秋”,从巴黎机场标牌这件小事,我们似乎可以窥见韩国游客在法国旅游市场中的地位。
虽然韩国游客在法国的数量也不算少,但与中国游客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反映在消费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方面。
据法国旅游发展署的数据显示,在疫情前的2019年,韩国赴法游客数量约为110万人次。
这个数字虽然不小,但与同期中国游客近200万人次的规模相比,还是有明显差距。
信息来源:中国驻法国大使馆2024-01-29 中国游客“重返法国”势头不及预期
更重要的是,中国游客的人均消费远高于其他国家游客。
法国奢侈品牌协会曾发布报告称,中国游客在法国的奢侈品消费占到了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种差距也直接影响了法国旅游业对韩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信息来源:环球网2016-3-16 调查:中国消费者买下全球3成奢侈品 为最大买家
虽然韩国是法国在亚洲重要的客源国之一,但在整体战略布局中,中国市场的优先级显然更高。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巴黎机场会选择中文作为主要外语标识之一了。
然而,这种现状却引发了韩国游客的不满。
他们认为,作为一个文化强国和经济发达国家,韩国理应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关注。
特别是在韩流文化风靡全球的背景下,许多韩国人觉得自己的国际地位应该得到更多认可。
有趣的是,当我们把目光转向中国,情况却大不相同。
在中国,特别是在靠近韩国的地区,韩文标识随处可见。
这种差异更加剧了韩国游客的不满情绪。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如此重视韩文标识呢?
其实是因为,中国与韩国地理位置相近,特别是在东北地区,韩国游客数量众多。
其次,中国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友好的旅游环境,设置韩文标识不仅方便了韩国游客,也展示了中国的开放和包容。
最后,这也是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一种体现,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然而,韩国网友对巴黎机场标牌的强烈反应也引发了其他国家网友的调侃。
有网友打趣道:“如果奥运村食堂没有泡菜,韩国运动员是不是也要抗议?”
这种调侃虽然带有玩笑性质,但也反映出一些人对韩国网友反应过度的看法。
还有网友指出,英语和汉语的使用范围广泛,法语是当地语言,使用这三种语言作为主要标识语言是很正常的选择。
他们认为,韩国网友的反应显得有些自以为是。
可能是韩国在某些方面做的的确没有那么好,所以当韩国网友对语言进行抗议的时候,广大的中国网友已经将目光转向了别的地方。
中韩文化争议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巴黎机场标牌事件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语言争议,但实际上它折射出的是中韩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文化摩擦。
说起来,这还真是个“老大难”问题。
韩国民间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正视韩国传统文化大批借鉴、抄袭中华文化的事实。
这种态度导致了两国之间不断出现文化纠纷。
举个例子,韩国曾多次将中华文化元素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如端午节、儒家文化、汉字等。
虽然,已经有专家证明了韩国申遗的部分,和中国节日的基地不相同,但一些相似之处,还是让中国民众感到愤怒。
这些行为在中国民众看来,就像是“偷走了自家的宝贝,还要拿出去炫耀”。
信息来源:河南卫视2023-08-12 中药、端午节和汉字被外国申遗?真相来了!
一位文化学者曾这样评论:“这就像是你辛辛苦苦种的菜,邻居摘了去还说是自己家的。换谁谁不生气?”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随着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韩民间的直接摩擦越来越多。
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两国网友为了某个文化元素的归属权争得面红耳赤。
比如说,中国结的归属。
中国结从名字上就能知道,是哪个国家的,但韩国却想申遗。
是以,这可能也是中韩两国之间的矛盾所在。
信息来源:无线泉州2021-02-16 申遗“中国结”?韩国又想“偷走”中国文化,此前还围攻李子柒
总的来说,中韩文化争议的深层原因是复杂的,它涉及历史、政治等多个层面。
正如一位文化评论家所说:“文化交流应该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道墙。
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共享和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2021-02-04 争抢中国结,围攻李子柒……韩国为什么老想“拿走”中国文化?
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面对这些争议,我们需要的不是对抗,而是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毕竟,正是这些文化的差异和交融,才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