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目前发生了四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蒸汽化,中国没赶上;
第二次:电气化,中国在旁观;
第三次:信息化,中国幸运地参与其中,并获得了巨大红利;
第四次:智能化,欧美世界方兴未艾,中国正在奋力追赶。
从近两百年的历史看,中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直接关乎国运,关乎每个人的生活与命运。
不过,对于中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系,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类观点:
某位专家说,中国有规模优势、制度优势,所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是“清场式”的遥遥领先;但也有不少评论家却认为,中国由于基础学科落后,再加上大数据的局域性,恐怕在这场智能革命中会再次落后。
这两类观点很有代表性,但却都有点大而化之。更多人想知道的是:
凡是进步的技术,就一定是对社会有益的吗?
未来技术的发展,政府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普通人面对技术革命真的无能为力吗,应该做何选择?
美国未来学家特朗德写了一本书,虽不是专为中国人而写,却很好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这本书就是《未来技术:颠覆性行业的未来机遇期》。书中提到了驱动技术变革的四大“颠覆性力量”,阐明了技术变革的底层逻辑。
至于中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系,取决于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商业人士对这四大“颠覆性力量”的有着怎样的理解和应用。另外,这四大“颠覆性力量”对技术从业者、独立思考者和学习者,同样极具启发性,它们是:
科学 /
推动技术创新,但与技术完全不同
本书认为,基础科学先于技术。科学是知识体系,技术是控制某些东西的手段;从科学到技术的道路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往复的;科学是无序的,技术是有序的。保持这种区别很重要,因为科学一旦像技术一样变得有序,便会失去创造力。
政府 /
既是技术创新的推动者,也是限制者
本书认为,在技术变革的进程中,政府同时扮演了问题的提出者、促进者和限制者、风险承担者、技术创新者、社会保护者五种重要角色。政策和监管对市场的调节作用非常大,其效果可能是促进市场、纠正市场,也可能完全不利于创新。
商业 /
颠覆市场、颠覆技术、颠覆社会
本书认为,商业模式已经成为创新的主要工具。结合新兴技术,发现新兴商业模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拥有既定策略框架和激进技术改进的科技公司,会颠覆整个市场,乃至整个社会。从这个角度看,商业越发达的地方,技术也就越发达。
社会动态 /
可以抢占或阻止其他所有力量
本书认为,共同行动的人们是推动社会的力量。通过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消费者、以及与技术相关的社会群体,可以用习惯和喜好决定一种新技术的生死。不能融入人们生活的技术,注定难有发展;能被社会采纳的新技术,却可能改变社会。
《未来技术》 /
理解技术,比技术本身更重要
我们过去总以为,科学技术是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特朗德的《未来技术》却让我们看到:技术变革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技术之外。单纯的崇拜技术,并不能带来技术进步,还可能沦为技术的奴隶;只有以人为本,技术才有长期发展的动力和价值。
在所有讨论“未来技术”的书中,本书可谓独树一帜。书中内容以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等思想家的社会理论开篇,条分缕析阐述创造新技术的常青法则,并且将人文思想贯穿全书,而非单纯讨论技术本身。因为,理解技术,比技术本身更重要。
与很多只分析趋势,不给解决方案的书不同的是,作者在书的最后部分,提出个人和组织应对未来技术的新思考,即“将洞察力生态系统个性化”。并用大量篇幅,给出具体的操作指南和参阅资料。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重塑人类历史的十字路口,所有关心未来趋势的人,以及商业人士、企业家、技术从业者和独立思考者,都不能忽略技术对未来世界的重塑,因此,这本《未来技术》值得阅读和收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