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5日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山东不断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用活、用好土地经营权,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让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眼下,夏玉米已经进入拔节期,在聊城市茌平区西大刘村,田间网格员刘其芹正配合农业托管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飞防撒肥,相比人工喷药,玉米的田间管理作业效率提升了二三十倍。
聊城市茌平区杜郎口镇西大刘村村民、山东鲁供丰华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西大刘村田间网格员刘其芹说:“现在我不种地了,就是管理公司托管的这块地,缺苗了、断垄了,及时给公司联系,上一季种小麦,我这块地亩产一千二三百斤,高产的。”
刘其芹说的这块高产田,在交给托管公司集约管理之前,150亩的地块分属于村里100多户村民,多的几亩,少的只有几分地,别说用不了现代化机械,有的因为管理不善,亩产还不到五百斤。
聊城市茌平区杜郎口镇西大刘村村民刘延德介绍说:“ 村里一共600多口人,50岁以下的都不在家里,自家地都不知道在哪里,60岁往上的这一二百口人干活也都不行了,能种的不在家,在家的种不动。”
像西大刘村这种现象,在山东还有不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山东经营土地10亩以下的小农户占了总农户数的90%。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2016年,土地“三权分置”(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
聊城市农业农村局政策与改革科副科长朱晓翠表示:“‘三权分置’是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这是对他们土地的保障,也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延续。把承包权、经营权分开,核心就是用活、用好经营权,关键在于怎么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怎么来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
要想开展适度规模经营,首先得让小田变大田。2019年,西大刘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了村里600多亩土地流转给了四个种粮大户。然而,因为缺乏管理经验,经营服务方式粗放,收益并没有达到农户们的预期。
聊城市茌平区杜郎口镇西大刘村党支部书记刘其银说:“谁的地拿出来流转了,最多就是按照每亩600斤麦子,还有每亩500斤的,重点就是农户收入少。后来户家也不愿让种粮种了,种得乱七八糟。”
与此同时,山东作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8个试点省份之一,在全省遴选包括茌平区在内的13个试点县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完善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的服务模式。省市区三级供销合作社出资在茌平区组建了鲁供丰华农业服务公司,为农民实行签约托管。
山东鲁供丰华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中涛:“农民以现有的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村里的设施和增益的土地入股,我们从耕、种、管、收、卖全过程进行全程托管,老百姓不用交费,所有的我们先垫付,最后在收入中扣除相关农资的、机器的作业费用,然后进行分成。”
虽然既不交费还能分成,但因为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历,大多数村民并不买账。为了消除大家顾虑,鲁供丰华提出了“旱涝保收”的托管方案。
聊城市茌平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张海峰:“不管是天气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的管理原因,保底收入900块钱,相当于原来土地流转的费用,之后我们根据庄稼收成情况,按四比六的比例给老百姓还有二次分红,基本上保证1300块钱左右。”
有了托底收益,全村超过90%的村民签订了托管协议。村民刘其芹也从管理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变成了一百多亩地的“田间网格员”,负责跟他对接的是鲁供丰华公司的“业务员”,两个基础岗位串起了从测土配方、镇压技术到统防统治的田间托管服务。
聊城市茌平区杜郎口镇西大刘村村民、山东鲁供丰华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西大刘村田间网格员刘其芹:“网格员每年定期培训,下种的深度、行距等,省工、省力,打出来粮食又多,咱要是早知道这么些好的科学方法,咱早学,现在才学上你看看。”
放活土地经营权,截至去年底,山东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2.5万家,服务农户1432.1万户,生产托管服务面积2.5亿亩次。带动更多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实现农业提质、农民增收。
闪电新闻记者 李纪 孟凡东 聊城台 白文斌 周元超 刘越超 聊城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