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
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
当科学家遇到静电,
会碰撞出怎样的电火花?
今天带大家用铝箔和铁钉,
做一个“富兰克林铃铛”,
探索静电的奥秘!
实验器材
铝箔、透明吸管(或其他透明塑料管)、气球、金属钉2个
实验步骤
用剪刀剪下一小段塑料吸管,长度大约为2-3cm左右。
用铝箔包裹金属钉的头部,使得金属钉的头部尺寸大约与吸管直径相当。
将第二个金属钉也做相同的处理。
第三步:
再用铝箔搓出一个小球。
小球尽量搓圆一些,并且注意小球不要过大。
第四步:
先将一个金属钉塞到吸管的一端,注意要确保钉子的尖端指向外侧。然后在吸管中放入铝箔小球,然后再用另外一个金属钉塞到吸管的另一侧,同样确保尖端指向外侧。
第五步:
吹起一个气球,然后在头发上摩擦。
第六步:
用一只手拿着一侧的钉子,然后用摩擦后的气球靠近另一侧的钉子尖端,就可以发现原本静止在吸管中的小球突然开始“左右横跳”。
原理解说
这个现象非常有名,也被大家称为“富兰克林铃”(没错,就是放风筝的那个富兰克林第一次做的类似实验)。下面我们将带大家揭开“富兰克林铃“的物理机制!
实验模型图
首先,通过气球和头发之间的不断摩擦,气球会带上负电荷。由于铁钉和铝箔都是导体,所以当我们用气球接近一端的铁钉时,铁钉因为感应起电右侧也会带上负电荷,然后铁钉会将负电荷传递给铝箔球。重点来了,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铝箔球会被左侧的钉子弹开然后碰到右侧的铁钉,右侧的铁钉又会将铝箔球弹开碰到左侧的钉子… 又因为我们是手持钉子,所以右侧铁钉的电荷会通过我们的身体排掉~ 过程循环往复,铝箔球也不断运动,而这就是“富兰克林铃“的物理机制!
参考资料:普通物理学教程 电磁学(第四版)
上下滑动查看投稿↑↓
1.伏爾加的魚的投稿
2.希言,自然的投稿
3.张杰的投稿
4.Отто · Апокалис的投稿
5. 小姝 的投稿
6.悠悠的投稿
7.薤叶芸香的投稿
投票将于7月19日 22:00截止
票数最高的两位粉丝
将获得所标杯
一个
分享赢得纪念品
对于本期实验的投稿
我们将在下期进行投票
我们将为票数最高的两位粉丝
送出
所标杯
一个
投稿方式
投稿时间截止到每周五晚九点。48小时没有和我们互动的用户,我们无法给您发送消息。为了防止联系不到获奖用户的现象发生,请投票最高获奖后及时联系我们。为了截取方便请尽量上传小于45秒的视频或者照片。
编辑:公子
1.2.
3.
4.
5.
6.
7.
8.
9.
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