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堂YA说金融科普
“科堂YA说金融科普”依托科堂平台,向公众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公众金融安全防范意识,由黄浦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协办,优叉互联网企业科协承办,共10期,由科普小使者科堂YA讲述的方式开展科普知识的分享,敬请关注。
第八期
学生和家长们请防范这些欺诈套路!
点击播放视频
近年针对学生和家长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不法分子利用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孩子的关心伺机诈骗钱财。和科普小使者科堂YA一起盘点常见诈骗套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01
冒充校方收取费用
诈骗分子混入学校的家长群中,将头像和昵称修改成与老师的一致,冒充班级老师的身份,以收取“学费、班费、材料费、辅导费”等为由,在群里发布消息、私聊家长,或恶意伪造加入课堂的二维码,致使一些学生家长受骗。
见招拆招: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收到任何线上缴纳学杂费、培训费等通知消息,切勿急于转账,应先直接主动与班主任或校方核实真伪。
02
冒充学生索要培训费
诈骗分子用自己的手机向学生父母发送短信,冒充该学生的身份,慌称自己的手机没电了,是借用其他同学的手机号跟其联系,让父母相信其身份。随后会编造“学校开展培训”等理由,向父母索要“报名费”,以实施诈骗。
见招拆招:涉及钱款交易需警惕,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先通过语音通话等方式确认其身份,或主动与校方、老师核实是否确有其事。
03
诱导办理不良校园贷
诈骗分子发布虚假广告,以办理校园贷需要先缴纳所谓的“保证金”等费用为由,诱骗大学生向其转账汇款:又或者诱导学生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在虚假网贷平台进行贷款,且承诺所有贷款不用其偿还,造成被骗学生无故背债。
见招拆招: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不明的网络贷款广告信息应保持警惕: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支付信息;切忌使用虚假校园贷平台。
YAYA提醒您:
提高防范意识,收到需要转账的通知信息做到先核实后转账,切忌使用校园贷。
编辑 / 张姗
来源 / 区科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