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正式成立。对于这支部队的成立,有这么一个官方的定性描述。组建信息支援部队是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
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专门提到组建信息支援部队,是统帅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的关键支撑。信息支援部队是全新打造的战略性兵种,是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的重要支撑。
由目前新闻所报道出来的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它意味着强调信息共享,节约信息资源。信息情报对战争,尤其是对指挥员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战争,由于通信和侦察能力的限制,指挥员常常面临信息匮乏的问题。
然而,进入现代后,指挥员面临的问题不再是信息匮乏,而是信息过剩,处理不过来。据说70年代在南海西沙的那场海战,战前上级发给舰队的各种信息,到结束还有60%的信息尚未拆封,这60%的信息实际上对战斗毫无作用。这种信息过剩的问题,实际上是传统的信息体系无法兼容数量庞大且繁杂的现代信息体系。
组建信息资源部队,实际上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信息流,整合资源,避免浪费。因为过多的信息,反复解读同样是低效的。比如,如果战斗即将打响之际,从不同渠道收到十份内容相同的情报,这无疑会增加作战部队的工作量,并降低指挥效率。
另外,信息支援部队的组建显然强调了专事专办,减少了指挥层级。所谓的专事专办,就是统筹网络信息。这对于指挥层级的影响体现在构建新型的军兵种结构上。信息支援部队的组建实际上是一个优化结构的过程。
在此之前,军事航天部队和网络空间部队也已经组建起来了。这就要讲到我们国家的一个军兵种结构了。传统的我军是三军种一兵种的结构:陆、海、空三个军种,以及一个直属军委的第二炮兵。
2017年军改后,我们一度变成了四军种两兵种的结构:原来的第二炮兵升格为火箭军,成为陆、海、空、火箭四个军种,同时增加了两个直属军委的兵种:战略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
而现在战略支援部队被拆分为三个独立的直属军委的军种:包括我们这次组建的信息支援部队以及航天部队和网络部队。原来的联勤保障部队仍然是直属军委的独立兵种。
这样的话,如果军委要统筹作战信息,原本要通过战略支援部队这个指挥层面才能去指挥隶属于战略支援部队的信息支援单位。而现在,军委可以直接指挥到这三个不同业务方向的单位了。
航天部队,是开放利用太空能力、增强太空危机管控的部队;网络部队是及时发现和抵御网络入侵、捍卫国家网络主权和信息安全的部队。这次我们组建了信息支援部队,今后军委可以不通过中间层级直接指挥。这样就提升了军委的指挥效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