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时代不同,社会的要求也不同,特别是技术的革新,使得很多职业已消失不见或逐步没落。
而国家多年来也一直进行机构改革,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务院先后对机构改革了9次之多,最近的一次是2023年。
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中,各地都在缩减机构,将相关职能的机构合并其他单位。尤其是县级以下部门,更是将存在数十年的“铁饭碗”合并或削减,使得很多单位要么消失不见、要么名存实亡。
下面这9个单位无不是40年前的“铁饭碗”,让人对此羡慕纷纷,干过的都老了!
1、邮电局
在40年前,邮电局是人们最常光顾的单位,毕竟人们定期会通过邮电局寄送包裹、信件。在那个互联网还没诞生的年代,一封封信件传递了远方亲人温暖的关怀和问候。
每当看到穿着绿色制服的邮递员,人们就会十分高兴,毕竟他们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欢乐。
当然,邮递员不仅是传递信件,他们也会骑着自行车将报纸送到各大村庄,让信息不通畅的乡亲们,通过报纸掌握国家最新的信息动态。
但随着社会发展,国家早在多年前就已开展“宽带下乡”、“快递下乡”活动。如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交流通信更是十分简单方便。
因此,如今的邮电局也已和人们疏远。
2、计生办
在80年代时,我国执行了计划生育的国策,随后计生办在各大乡镇、街道设立起来。计生办工作人员时不时出走各地,入村宣传优生优育的计生政策,一旦发现有人家超生就会采取处置办法。
可以说,在那个年代,老百姓最害怕的就是计生工作人员,毕竟农村“多子多福”的观念比较重,很多人都会偷生、超生,如果被计生办知晓就会被罚款。
可以说,计生办曾为中国控制人口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随着2016年“二孩政策”放开,计生办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其职能被弱化,如今已合并到卫生健康部门。
3、国营制片厂
早在民国之时,我国就已拍摄了多部优秀影片,还获得了国际大奖。新中国后,电影事业继续辉煌,文艺电影、主旋律电影成为当时百姓们难忘的记忆。
对70后、80后朋友来说,他们从小最期待的就是电影放映员能够下乡慰问,这样就可看上喜欢的影片。
在当时,电影放映员十分辛苦,他们需要背着沉重的放映盘、放映机以及幕布。也正因此,放映员备受人们尊崇,百姓们都会送上吃的喝的招待。
放映员正常会播放2部片子,第一部是戏剧类或故事类片子,主要是照顾老年人;第二部是武打片或战争片。
而电影放映员的背后是一个个国营制片厂,这些国营制片厂拍摄了很多影片,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
不过如今,国营制片厂已陆续倒闭,而放映员也早就在80年代后丢了岗位,如今干过的人多半已经老了。
4、客运站
在过去,汽车客运站可谓是十分重要,它们是人们外出的主要枢纽,大家不管是出去打工还是探亲,都会前往客运站购票乘车。
80年代时,大巴车运行速度比较慢,大家往往需要坐上一天的车程才能抵达目的地,可也正是这些大巴车,才让人们得以有机会去往发达城市。
除了大巴车外,公交车也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记得那时候,售票员挨个收取车票,在大家 看来这份工作简单轻松,让人十分羡慕。
不过,如今高铁、火车、飞机已愈发普及,私家车也已人手一辆,客运站的地位大大削弱。笔者所在的县城,客运站售票大厅被改为中餐厅,隔壁县城的客运站被改为超市,市区的3个客运站只保留一个,其他均以倒闭结尾。
至于公交车售票员,早就消失不见,毕竟现在都是无人售票,手机扫码就可付款。
5、质监局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质量技术监督局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也是一个执法部门,手中权力比较大,可以对当地的质量问题进行执法管理。
而为了保证对商品质量的监督,质监局当时属于管理部门,可见其执法力度有多大。因此,当时做小买卖的最怕质监局工作人员上门,生怕查出了什么。
不过,在机构改革中,质监局 被合并到市场监督管理局中,至于为何,还因两个部门职能重合比较多,执法出警容易闹出分歧,进而被合并到市监局中,方便更好的进行质量监督管理。
不过合并后的市监局,不再具备独立行,也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力,因而其职能大大削弱。
6、档案局
档案局作为负责档案工作的行政部门,不同地区的档案局性质各不相同,有些属参公单位,有的属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享受的待遇自然有所不同。
档案局的主要职责是编纂、收集当地档案, 也包括负责地方志编纂、工作年鉴编纂等,或对 其他单位档案工作指导、督查等。
然而,在新一轮的变革中,档案局这个行政管理部门被划到 各级党委办公室,不再具有独立行,原先的档案局只保留档案馆功能,也就是存放档案。
因此,现如今的档案局已由各级党办管理,影响已微乎其微,甚至是可有可无。
7、离退局
在部分地区也被称为“老干部局”,意思是管理退休老干部的生活和服务,如可以组织老干部进行学习以及参加各项活动,告知其各地经济发展情况,或征求他们 的建议或意见。
当然,离退局只是负责领导干部的退休工作,如在县级,只会负责县处级以上的离休干部管理服务。
在机构改革中,虽然离退局 这个牌子并没有被取消,但已划归为组织部旗下的一个科室,其职能自然是大大削弱,且和组织部同属于一套人马。
而组织部本身就是负责管理干部的部门,由其管理 离退休干部,或许老干部的待遇和服务会更好一些。
8、粮管所
在那个粮食紧缺的时代,粮管所承担着调配粮食、储备粮食 的重任,保障各地百姓们的基本生活。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会将家里的粮食换成粮票,以满足饮食需求。
在40年前,粮管所的工作人员可谓是让人羡慕和尊敬,百姓们还编了个顺口溜:“穷银行,富粮站,油头滑脑食品站……”可以 毫不夸张的说,粮站的人就像个“土皇帝”。
毕竟在那个年代是需要缴纳公粮的,至于村民们上交的公粮是否过关、质量是否说得过去,都是由粮站工作人员说了算。
可能只要和粮站工作人员打好关系,就算上交的公粮差一些,也会通过。但如果没有打好关系,只要粮食品质不太好,或粮食中有杂质,就会被打回。
记得我二大爷,拉驴车走了30里路好不容易将晒了几天的稻谷拉到粮站,粮站的人看了一眼就说稻谷不合格,水分超标、杂质太多,没办法二大爷又只能拉回家晾晒稻谷,之后才收了回去。
也正因此,当时粮管所的人员十分威风,村民们都会去巴结,希望对方在缴纳公粮时不刁难自己。
不过,早在2006年公粮就已被取消,而我国粮食产量年年增加,早已满足14亿人口的食用需求,因此粮管所也已退出历史舞台。
9、供销社
在计划经济年代,每个乡镇都会有一个供销社,大家日常购买东西都是在供销社买到的,基本上日常生活用品在这里都能买到。
而因当时百姓们只能去供销社买东西,这就使得供销社的售货员十分牛气,毕竟一旦惹了对方不高兴,根本买不到什么东西。
在当时,就算是买上一斤白糖,也需要有票才行,不然的话就得找熟人,百姓们怎么能不巴结呢?
不过自80年代开始,供销社就已开始走下神坛,超市普及后供销社更是没有经营的必要。虽然近年来,部分地区再次举起了供销社的牌子,但这些已基本是个人经营,且卖的主要是农药、化肥。
能够在以上9个单位上班的人,40年前要多神气有多神气,但如今他们却已走下神坛。而改革开放之后,农村人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再也不用担心别人的刁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